2022 年11 月17 日,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舉辦第十一期傳記論壇,主題為“私人記憶與公共歷史:從科萊特到安妮·埃爾諾”。本期論壇由南京大學黃葒教授擔任主講嘉賓,蘇州大學陸一琛副教授和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張璐副教授擔任對話嘉賓,著名書評人張媛媛女士擔任主持。
黃葒教授的講座以法國知名女性作家科萊特、波伏瓦、杜拉斯和202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為例,從性別、家庭、自然、集體、社會等多重視角,結合她們的代表作品,梳理法國當代女性“自我書寫”情況,分析法國當代女性精神內(nèi)核,探討時代、社會發(fā)展與女性自我意識之間的復雜關聯(lián)及其文化內(nèi)涵。
黃葒教授首先大致梳理法國當代文化、文學中的“自我書寫”(自傳)現(xiàn)象。她以薩特、薩洛特、喬治·佩雷克、羅伯·格里耶、克里斯蒂娃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學者的著作為中心,概略分析了法國當代文學中“自我書寫”(自傳)的歷史及藝術特色。關于自我書寫的成因,黃葒教授認為,進入20 世紀50 年代,隨著“主體性”在哲學界引發(fā)激烈論戰(zhàn),“自我”在文學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彰顯,從“我”出發(fā)成了一切精神活動的起點。由此一來,日記、回憶錄、自傳、自傳體小說、自撰等打著各種類似標簽的自傳類作品層出不窮,第一人稱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有了新的實驗意義。作家在小說、菲利普·勒熱訥定義的“自傳”和塞爾日·杜勃洛夫斯基所謂的“自撰”之間穿梭游走、自由切換,以自我為中心的敘事大有壓倒傳統(tǒng)虛構小說之勢。關于自我書寫的價值、意義,黃葒教授提出,它是繼‘新小說’之后法國文壇最顯著的趨勢和現(xiàn)象。就像新小說是對傳統(tǒng)小說的一種革新和顛覆,這一時期層出不窮的自傳或者說更廣義的“自我書寫”,同樣延續(xù)了“新小說”對文學傳統(tǒng)的突破,是對傳統(tǒng)自傳的革新和顛覆。
黃葒教授結合自己的翻譯實踐,依次詳細分析了科萊特、波伏瓦、杜拉斯、埃爾諾四位女性作家的生平、創(chuàng)作、精神內(nèi)核與影響,并由此闡釋了個人寫作、個人記憶與公共歷史的關系。這四位法國當代舉足輕重的女性作家,作品中都有濃墨重彩自我書寫的成分,她們用文字構筑起自身的傳奇,同時也見證了歷史,為女性也為她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畫像。
在交流環(huán)節(jié),陸一琛副教授談了安妮·埃爾諾和杜拉斯傳記寫作的區(qū)別。首先,她們的寫作姿態(tài)、立場不大一樣:杜拉斯自我重構更多指向文學虛構性,是在不斷呈現(xiàn)自我過程中突顯文本的文學性;埃爾諾的寫作則沒有極度個性化的一面,她非常排斥虛構,認為虛構是反現(xiàn)實的,不利于更好地理解社會和現(xiàn)實。其次,她們對文學語言的理解也不一樣:杜拉斯的語言帶有非常濃厚的個人氣息,以一種非常神秘化的方式建構了關于自我的神話;埃爾諾的寫作姿態(tài)則比較低,語言追求簡單、精準,她寫的東西介于歷史、社會和文學之間,甚至在文學之下(比如《一個女人》的寫作)。因為埃爾諾自身是老師,且深受社會學學科影響,因而非常理性,是一個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式的作家。她認為很多審美是理解現(xiàn)實、理解真實的障礙。
張璐副教授首先談了作家尤瑟納爾與上述四位女性作家的不同之處——在女性作家中,尤瑟納爾可能首先意識到了女性追求自由和自我身份理想的一個終極狀態(tài),即應以和男性一樣的自由眼光來看待身邊所有人、事、文學創(chuàng)作,而非嚴格區(qū)分男作家、女作家。因此,尤瑟納爾的寫作穿透個人記憶和公共歷史的堅固壁壘,以一個非常平和、掙扎或者哀傷的姿態(tài)將兩者雜糅在了一起。其次,她談了幾位女性作家寫作的價值、意義:她們都用自己的筆觸填充了公共歷史的骨架性,讓“歷史教科書”或者叫“文字的歷史”又重新鮮活起來,賦予它們血肉,并且講出了讓普通人沒有辦法自己去言說、去描寫、去展現(xiàn)的東西。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公共歷史的一種顛覆和重塑,也是對個人記憶、對私人記憶的一次尋回。最后,在談及埃爾諾時,她認為,埃爾諾的寫作也是一種成長性的、對自我不斷構建的過程,在實現(xiàn)階級跨越過程當中有很多私人記憶和社會歷史的交纏,關于個人、歷史、社會的記憶、體驗以一種“和解”方式共存于文本中,這對當代傳記寫作也是一種很好的啟發(fā)。
本期論壇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舉辦的第十一期論壇。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主任、《傳記文學》主編斯日致辭。論壇采用線上方式,《傳記文學》副主編胡仰曦、傳記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元珂出席論壇。
關于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
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文學》編輯部內(nèi)設學術交流平臺。自2020年成立以來,本中心通過發(fā)布傳記研究年度發(fā)展報告、課題立項、定期舉辦學術論壇等多種形式,已在傳記研究和批評、傳記資料整理和出版、傳記創(chuàng)作和教學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扎實的成果,初步打造了一本雜志、一個中心、一個論壇“三位一體”的發(fā)展格局。在未來,本中心將繼續(xù)努力堅守“學術共同體”原則,積極與學術界同仁展開交流,致力于學術前沿問題跟蹤、研究,為中國傳記研究發(fā)展貢獻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