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柳容,鐘文暉,鄧進取
廣東省梅州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梅州 514000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是將患者機體內(nèi)的血液引出體外后,利用透析器彌散、超濾、吸附、對流原理進行物質(zhì)交換,以達清除血液內(nèi)代謝廢物、毒素,維持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治療的目的[1-2]。隨著我國腎病患者人數(shù)的增多及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與革新,血液透析已成為當前較常見的腎病治療方式,且已發(fā)展出常規(guī)、多聯(lián)合維持性血液透析等多種血液透析治療方式[3-4]。雖然血液透析能幫助患者達到較好的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效果,但人工透析器與人體腎臟相比,兩者的功能作用、代謝效果等必定存在一定差異。研究表明,此類差異會對患者血清電解質(zhì)平衡、腎功能等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整體診療效果。所以本研究擬對2021 年1—12 月梅州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56 例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和40名同期健康體檢者展開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腎功能指標的對比探析,旨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治療前后與健康體檢者的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腎功能指標差異,以期為長期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效果評估、檢驗指標的選擇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收治的56 例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觀察組)和40 名同期健康體檢者(對照組)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中男32 例,女24 例;年齡32~78 歲,平均(55.13±4.73)歲。對照組中男26 名,女14 名;年齡34~78 歲,平均(56.05±5.47)歲。兩組基線資料(性別組成、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納入標準:①觀察組符合《中國血液透析充分性臨床實踐指南》[5]中血液透析診療標準;②觀察組患者血液透析≥1 年;③年齡32~78 歲;④基線資料齊全;⑤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通知書。排除標準:①有血壓系統(tǒng)疾病者;②有嚴重感染性、傳染性疾病或有免疫性疾病者;③接受過腎移植或相關手術治療者;④本研究前1 個月內(nèi),接受過抗炎、免疫抑制劑類藥物治療者;⑤有精神障礙、意識障礙,配合度過低者;⑥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兩組均接受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腎功能指標檢測,檢測方式如下。
采集兩組研究對象的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用離心機(湘儀,型號CTK),經(jīng)5 min,3 000 r/min 離心后,分離血清,用電解質(zhì)分析儀(日本常光JOKOH,型號EX-Z)進行K+、Na+、Cl-3 項電解質(zhì)水平檢測,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型號7180)進行Ca2+、P、CO2、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胱抑素C(cystatin C,CYS-C)7 項指標的檢測。
觀察組患者接受6 個月及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療。
對比兩組的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于兩組研究對象入院第1 天(即觀察組透析前)、觀察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6 個月(透析后),進行K+、Na+、Ca2+、Cl-、P、CO26 項電解質(zhì)指標檢測對比。
對比兩組的腎功能指標:于兩組研究對象入院第1 天(即觀察組透析前)、觀察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6 個月(透析后),進行Cr、BUN、UA、CYSC4 項腎功能指標檢測對比。
分析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腎功能指標與血液透析的相關性: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K+、Na+、Ca2+、Cl-、P、Cr、BUN 水平表達與血液透析的相關性。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透析前的K+、Na+、Cl-、P 檢測值顯著高于透析后和對照組,觀察組透析前的Ca2+、CO2檢測值顯著低于透析后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對比[(±s),mmol/L]
表1 兩組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對比[(±s),mmol/L]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觀察組透析前的Cr、BUN、UA、CYS-C 檢測值顯著高于透析后和對照組,且觀察組透析后上述指標后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血液透析與K+、Na+、Cl-、P、Cr、BUN、UA、CYSC 呈 負 相 關(r=-0.092、-0.105、-0.192、-0.122、-0.101、-0.097、-0.102、-0.096,P<0.05);血液透析與Ca2+、CO2呈 正 相 關(r=0.103、0.106,P<0.05)。見表3。
表3 血液透析與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腎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r)
血液透析是當前較常見的腎臟替代療法,流行病學顯示,我國終末期腎病患者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至2020 年預估在320 萬人左右[6]。透析治療是終末期腎病的重要治療措施,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這兩種常見透析療法中,血液透析占比89.4%左右,即多數(shù)終末期腎病患者以血液透析治療為主[7]?;谕肝鲈?,將患者血液引流至體外后,用透析器清除血液內(nèi)代謝廢物、雜質(zhì),可幫助其維持較穩(wěn)定的機體內(nèi)環(huán)境,有效減輕腎臟負荷,促進腎功能的恢復[8-9]。但腎臟作為人體內(nèi)維護電解質(zhì)平衡、酸堿平衡,清除代謝廢物,維持機體新陳代謝和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的重要器官,人工透析器與腎臟實際可達的功能作用多存在差異[10-11]。所以本研究主要就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腎功能指標在長期血液透析中的表達情況進行對比研究。
人體體液主要由水、電解質(zhì)這兩大物質(zhì)構(gòu)成,其中電解質(zhì)主要是指體液內(nèi)解離呈自由移動的離子[12]。正常情況下,細胞外液、內(nèi)液各電解質(zhì)濃度存在一定差異,隨電解質(zhì)物質(zhì)在細胞內(nèi)外的移動,可有效維持細胞代謝及各組織器官基本功能作用。一旦人體出現(xiàn)電解質(zhì)失衡,不僅會嚴重影響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還會造成部分器官的生理性病變,致患者機體受到嚴重損傷[13]。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同各電解質(zhì)表達水平密切相關,如K+、Na+、Cl-下降多同腎功能受損、嘔吐腹瀉有關;Ca2+上升多同血液中二氧化碳張力增強、骨骼病變有關;P 下降多同腎臟疾病、糖尿病、腹瀉有關,CO2下降同呼吸受阻,溶解到動脈血壓中的CO2下降,可能與呼吸衰竭有關。即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變化,可側(cè)面反饋受檢者的機體健康狀態(tài)[1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透析前的K+、Na+、Cl-、P 檢測值顯著高于透析后和對照組;觀察組透析前的Ca2+、CO2檢測值顯著低于透析后和對照組(P<0.05)。血液透析與K+、Na+、Cl-、P 呈負相關,與Ca2+、CO2呈正相關(P<0.05)。說明檢測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電解質(zhì)水平表達情況,能幫助醫(yī)師有效評估預測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療情況,各電解質(zhì)指標水平可有效反饋患者的透析器治療情況。
Cr、BUN、UA、CYS-C 是較常見的腎功能指標,這4 項指標在臨床診斷、治療中均具有重要意義。其中Cr 多以內(nèi)生Cr 為主,此物質(zhì)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chǎn)物,屬小分子物質(zhì),經(jīng)腎小球濾過,以尿液形式排出[15-16]。一般情況下,人體日常產(chǎn)生的Cr 基本經(jīng)尿液全部排出,若腎功能受損,Cr 無法有效排出,則血漿內(nèi)Cr 水平呈顯著上升趨勢。BUN 多指血漿中除蛋白質(zhì)外的一種含氮化合物,此物質(zhì)也主要經(jīng)腎小球濾過,以尿液形式排出,可作為評估診斷腎小球濾過功能的重要指標[17]。若BUN 檢測值呈顯著上升趨勢,多表明受檢者存在腎功能損傷問題。UA 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主要經(jīng)腎臟以尿液形式排出,UA等代謝廢物在人體的累積,會對機體內(nèi)正常組織、器官造成損害,刺激血管壁,致葡萄糖利用率下降,增加尿毒癥、糖尿病等疾病發(fā)生風險。若UA 水平上升,多提示受檢者可能存在腎功能損傷。CYS-C 是一種低分子量、堿性非糖化蛋白質(zhì),主要經(jīng)腎小球濾過(被清除到體外),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常見內(nèi)源性標志物。因此,若血清CYS-C 水平上升,多提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CYS-C 無法及時清除到體外,機體CYS-C 累積量開始上升,受檢者腎功能開始出現(xiàn)損傷。本研究結(jié)果得,觀察組透析前的Cr、BUN、UA、CYS-C 檢測值顯著高于觀察組透析后、對照組,觀察組透析后高于對照組;血液透析與Cr、BUN、UA、CYS-C 呈負相關(P<0.05)。說明對長期血液透析患者進行Cr、BUN、UA、CYS-C 這4 種腎功能指標檢測,能幫助醫(yī)師對患者各個診療階段腎功能的恢復情況進行評估預測。若Cr、BUN、UA、CYS-C 檢測值呈顯著下降趨勢,多說明血液透析患者的腎功能處于穩(wěn)定、良好的康復狀態(tài)。李存枚等[18]研究顯示,血液透析治療前各指標為Cr(900.49±105.87)μmol/L、BUN(21.62±3.89)mmol/L、Ca2+(1.93±0.25)mmol/L、P(2.07±0.22)mmol/L;治療后為Cr(373.81±53.8)μmol/L、BUN(10.25±1.54)mmol/L、Ca2+(2.35±0.30)mmol/L、P(1.61±0.14)mmol/L。與本研究中,長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各指標為Cr(1 021.87±224.83)μmol/L、BUN(28.23±7.23)mmol/L、Ca2+(2.41±0.24)mmol/L、P(2.22±0.62)mmol/L;透析后為Cr(371.32±88.83)μmol/L、BUN(8.87±3.02)mmol/L、Ca2+(2.69±0.26)mmol/L、P(0.81±0.21)mmol/L,透析Cr、BUN、P 檢測值低于透析前,透析后Ca2+檢測值高于透析前(P<0.05)的結(jié)論一致。
綜上所述,相較于血液透析治療前,透析治療后K+、Na+、Cl-、P、Cr、BUN、UA、CYS-C 呈低表達,Ca2+、CO2呈高表達,各指標表達水平得到顯著改善,相應地若透析治療后K+、Na+、Cl-、P、Cr、BUN、UA、CYS-C 仍呈高表達,Ca2+、CO2仍呈低表達,側(cè)面說明血液透析治療效果有限,電解質(zhì)紊亂、腎功能損傷等癥狀未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