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開學初,學生自主布置教室時,做了一面“生日墻”,上面分月份張貼了班上每個同學的生日。鮮艷的生日蛋糕圖案為教室增添了一抹亮色。看著它,我暗想:我是不是可以借每個同學的生日契機,加深師生之間的信任,凝聚班級情感呢?
于是,我特意安排一個孩子提醒我班上同學的生日。恰好開學第二周,就到了C同學的生日,那天,我?guī)ьI(lǐng)同學們在教室里集體祝福她“生日快樂”,并送上我買的小蛋糕。剛剛離家住校的小C,在那一瞬間,驚喜和快樂寫在臉上。當晚,孩子回宿舍給媽媽打電話,高興地匯報老師和同學祝福她生日的事情,媽媽也欣喜地發(fā)信息表達對我的感謝。
每周都有孩子過生日,我都會送孩子同樣的禮物,有時提醒我的同學或者我自己忘記了,就在后幾天悄悄私下里給他補上。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孩子臉上由平靜轉(zhuǎn)向冷淡繼而轉(zhuǎn)為漠然……
當我看到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有些不屑一顧的表情時,心里很不是滋味。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聽到學生說:“老師給每個人都送了?!边@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我,也震撼了我。學生的潛臺詞是:老師并沒有對我特別好,或者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日禮物。
學生煞費苦心地做了一面“生日墻”,我煞費苦心地送他一個小禮物,最后的結(jié)果卻并沒有因此增進師生情感,增強班級凝聚力,我還有必要將這一“文化”堅持下去嗎?
平復(fù)心情之后,我開始了反思。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生日禮物?對于這些家庭條件優(yōu)越的孩子來說,蛋糕也好,書籍也罷,這樣的物質(zhì)能滿足他們的心愿嗎?他們不缺物質(zhì),他們?nèi)笔裁??一個個孩子在我腦海閃過:有的膽小缺乏自信,他們需要擁抱和鼓勵;有的焦躁不安,他們需要寬慰與支持;有的心有余力不足,需要具體的學業(yè)幫輔……
這其中就有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她爸媽長期在外地,媽媽對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不放心,生怕孩子受委屈。而她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每次想教育她的時候,她就一臉戒備地看著我。我希望能幫助她改掉壞習慣。然而,我和她媽媽的觀念發(fā)生分歧,又因為無法見面交流,這孩子的教育問題就一直成為我的心病。
那天我突然走進她的家進行家訪,她驚喜地從樓上跑下來迎接我,無比高興地朝我招手并大喊:“李老師好!”我開心地參觀了她的“榮譽墻”,在溫暖的火爐邊,告訴她學習的方法,當然也收獲了一些班級的小秘密。那天,我看到孩子一學期來第一次笑得如此燦爛而真實。從那以后,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慢慢好了起來。
現(xiàn)在,我似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孩子需要什么樣的生日禮物?其實孩子的要求很簡單:帶著喜悅的心情零距離地給他一點兒精神關(guān)懷,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份生日大禮。
然后,我針對孩子們不同的狀況,或給予語文學習上的具體幫輔,或給予習慣上的督促矯正,或給予生活中的排憂解難,或給予心靈上的鼓勵安慰……每次,我并沒有冠以“禮物”的名義,卻分明感受到了他們接受禮物時的喜悅。
法國作家波德萊爾在《煙火》一書中說:“精神創(chuàng)造的東西比物質(zhì)的東西更具有生命力?!痹诟偁幖ち?、壓力巨大的學校環(huán)境中,給學生精神力量遠比物質(zhì)有實效得多,也有意義得多。春雨之所以貴如油,是因為萬物生長迫切需要春雨的滋潤。那么給孩子送禮物也要送到心坎上,更要選擇最好的時機。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