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希泉
摘要:現(xiàn)階段我國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都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個性化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或者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個性化閱讀往往通過閱讀為介質加以反映。簡言之,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接受了相應的學習內容之后,運用其已有的經驗和文本思維能力自主選擇學習材料并加工改造,將個性化閱讀予以現(xiàn)實意義。本文從個性化閱讀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出發(fā),探索實施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措施,力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初中歷史課堂。
關鍵詞:素質教育;個性化閱讀;歷史課堂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也得到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將個性化閱讀高效運用在初中歷史課堂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得到實際意義的發(fā)揮,在豐富學生歷史相關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文本素養(yǎng),學生在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歷史思維也得以鍛煉,以此促進學生的綜合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就目前來看,個性化閱讀在初中歷史教育課堂上要真正發(fā)揮好其實際作用還存在進步空間。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內容
實現(xiàn)素質教育是歷史個性化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用積極引導取締“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初中歷史課堂實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較大程度使得歷史課堂富有靈動氣息。
1.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特別是歷史學科的教育,大多過程都以教師自述講解知識為主要內容,歷史教師在課堂上夸夸其談、滔滔不絕,學生參與課堂發(fā)言的機會屈指可數(shù)。一堂課結束,學生不知所云,老師也不清楚學生吸收幾分,最終產生學習效率低下的教學效果。由此看來改革這種教學環(huán)節(jié)迫在眉睫。首先,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須提前將課本中的知識點分門別類的整理好,再創(chuàng)作轉變?yōu)檫m宜向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對以上問題能夠產生一定程度的疑惑,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給予學生 充分的自主空間,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脈絡,找出問題癥結所在,最后將上述問題解決。
2.正確看待錯誤資源,引領學生積極面對
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對文本內容難免產生理解的偏差,教師要正確看待錯誤資源,而不只是簡單的加以否定。善于將這些錯誤資源有效運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學生對歷史課程本身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產生的錯誤大多是因為對問題理解不當造成的,通過教師及時正確的引導,學生可以快速正確認識歷史所蘊含的意義,就能一定程度上證明理解性錯誤具有價值。這便要求初中歷史教師應具有對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錯誤資源帶來的獨特價值,從多個角度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思維上來,學生在不斷發(fā)生和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得到了大量的知識,學習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的具體措施
1.立足于顯示意義有效組織歷史課堂教學
賦予現(xiàn)實意義是學習歷史知識最主要的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歷史學科正處于初步認識的階段,還需教師大力的正確引導。理想的教學應當是學生緊跟教師的課堂教學思維,教師的思維根據學生理解掌握的進度實時調整,對于學生認識模糊的地方及時解惑并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思維逐步清晰化。一方面在歷史課堂中通過個性化閱讀可以為學生在現(xiàn)實中提供有價值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對現(xiàn)實的認識又有利于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利用上海世博會日本仿造遣唐使團乘坐的“遣唐使船”設置相關問題并加以說明;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正文、課后活動以及書本里的插圖《弘法大師行狀繪詞》,更為直觀的引領學生體會使節(jié)的來訪路途的艱辛。最后帶領學生進行課堂回顧總結,學生在寬松的課堂上“談古論今”,交流對比古今中外文化的異同,如此便賦予歷史一定程度的現(xiàn)實意義。
2.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便于學生高效學習歷史
歷史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乃至更長時期的沉淀,是極具趣味而非枯燥的,學生之所以在歷史課堂上感到枯燥大抵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亟待創(chuàng)新,對此,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應當是不二之選。再現(xiàn)歷史情境對提升課堂效率的作用不容小視,首先,現(xiàn)代教師大多已安裝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收集本堂課將涉及的圖片及影音等資料,在課前上傳到教師電子屏幕上,課中講解時將文本內容和圖片影音結合進行講解,不僅可以帶動課堂氣氛,學生也將獲得更為有效的知識吸收。例如:在講解《三國鼎立》一課時,為學生播放《三國演義》的經典影視片段和相關人物的歷史圖片,讓學生深入了解歷史,最后讓學生按照教材中的文本材料,結合影視記憶展開復述,從而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內容的印象,確保其有效掌握。
結束語
教師想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情境,就要在學生主體與閱讀文本之間架起一座閱讀對話的橋梁;想要培養(yǎng)一流的人才,就要更新過往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高效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顯然與當今的教育現(xiàn)狀不相適應,因此在初中歷史課程中推行個性化閱讀教育亦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這對于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和提升教育質量的作用不容小覷。如此可以得出歷史這一學科教育改革的目的便是積極推廣個性化閱讀教育。
參考文獻
[1]莫利春.個性化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19(9):1.
[2]祁放.歷史課堂中的”自主板書三步法”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07):P.159-159.
[3]任娜.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 高考, 201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