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林
摘要: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有科學結論都需要實驗數(shù)據(jù)的支持,所以教師如何在科學教學中開展實驗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教師應注重思考的問題。本文是以小學科學教學為主要探究內容,分析開展實驗教學的方式,旨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更加有效的科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小學科學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學科,學生可以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了解很多生活現(xiàn)象的原理,從而達到開闊學生的眼界,也能通過參加科學實驗,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并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品質,這對于學生自身發(fā)展非常有益?;诖耍頌榭茖W教師,應當意識到科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并結合小學生性格特點和能力,創(chuàng)建實驗活動。
一、當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參與科學實驗不夠積極性
就當前科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而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足的情況屢見不鮮,已經(jīng)成為提升科學實驗效率所遇到的主要難點。究其原因,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以分為兩點,一是科學實驗教學大多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但部分學生認為小組有其他學生完成任務就可以,自己參加不參加沒有區(qū)別,所以出現(xiàn)了不參加、不發(fā)言的情況;二是教師未重視科學實驗,在實驗設計方面也不夠科學性,過難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退縮、摸不著頭腦的情況,太過簡單學生又不想進行實驗,實驗活動的開展自然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科學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不足
在小學科學實驗中,實驗操作規(guī)范性不足也是較為常見的問題,導致整個實驗活動不夠規(guī)范,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學習目標不夠明確??茖W實驗本身就是一個探究性的活動,學生在最開始參加科學實驗時學習興趣比較濃厚,但卻很難維持對科學實驗的新鮮感,學生想通過自己的操作去得到結果,但如果教師未及時做好指導,設計規(guī)范的科學實驗操作步驟,就導致實驗室實施效果不佳,學生也會逐漸降低參與科學實驗的興趣。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效開展科學實驗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實驗探究興趣
首先,教師應先分析小學生性格特點,比如小學生好動、好奇心強等,再從學生性格特點入手,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再以學生學習興趣為驅動,促使學生維持參與科學實驗的積極主動性。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式展開科學實驗,通過趣味的情景,讓學生對科學實驗產(chǎn)生好奇,進而主動的參與到實驗當中。
例如,學生在學習《杠桿的科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引入相應的情景:小明不小心將釘子釘錯了位置,卻怎么都拔不出來的,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他嗎?通過情景引入,讓學生進行思考,有的學生認為可以使用工具;有的學生認為只要力氣大就能拔出來;有的學生認為……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驗證這些方式能否將釘子拔出。通過實驗學生總結出使用工具是最簡單、最省力的方式,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為什么使用工具會這么省力地就把釘子拔出來了呢?之后,教師可以引入杠桿原理,在圖中標出支點、用力點和阻力點等。通過情景教學模式展開實驗,促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實驗,在實踐中學習,從而提升科學實驗有效性。
(二)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化科學實驗教學
對于學生科學實驗規(guī)范性不高的情況,需通過兩方面入手,一是教師應重視科學實驗,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為科學實驗地展開提供保障;二是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科學實驗教學,對于比較復雜、周期比較長、難以操作的科學實驗通過信息技術進行,通過這樣的方式規(guī)范實驗教學,同時信息技術的直觀性也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前做好準備,構建高效的科學實驗課堂。
例如,學生在學習《神奇的小電動機》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展示實驗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在網(wǎng)絡上找到相應的視頻教學資料,并提前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的科學實驗產(chǎn)生好奇心,之后,教師在課堂上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并結合所學習的知識分析為什么小電動機通上電之后會轉?電動機里可能有什么?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通過信息技術展示拆開的電動機來驗證學生的猜想,進一步探究該現(xiàn)象的原理。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將一些難以展開的實驗進行展示,促使科學實驗課程更加規(guī)范。此外,教師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本節(jié)課程學生學習目標、實驗步驟等提前發(fā)送給學生,不僅幫助學生預習新課,同時也提升科學實驗教學的合理性。
(三)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基于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應在保證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科學實驗來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勤于思考,養(yǎng)成探索知識,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因此,教師在開展科學實驗活動時應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設計充滿趣味性的實驗,構建更為活躍的科學實驗課堂,讓學生快樂學習,參與實驗活動的同時,其綜合能力也能得到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講解《形狀與結構》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也改變傳統(tǒng)小組學習模式,設計“對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共同進行實驗,一名學生負責獲取數(shù)據(jù),而另一名學生負責記錄。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改善原本小組學習中學生參與程度不高的問題。教師為學生準備相應的紙條、鐵墊圈、尺子等工具,讓學生探究紙張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通過學生親自進行實驗,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科學原理,也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發(fā)揮科學實驗的作用。
三、結束語
對于小學生而言,科學實驗充滿未知,教師如果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便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帶領學生走進科學的世界當中。因此,教師應重視科學實驗,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孟凡群.注重實驗細節(jié),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執(zhí)行力——小學科學之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實驗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2021(38):212.
[2]李峰.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科學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2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