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瑋(山東: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
崔允漷教授曾概括出課堂教學中教—學—評一致性的三因素模型,即學—教一致性、教—評一致性和評—學一致性。其中學—教一致性是指,在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匹配程度;教—評一致性是指,教師的教學與對學生評價的匹配程度;評—學一致性是指,學生的學習與對學生評價的匹配程度。在這個模型中,評價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或學之后再來評,而是與教學和學習緊密交織在一起,持續(xù)地滲透在教學和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所以如何評價是“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的要點之一。
關于課堂評價的討論中有很多涉及評價方法、評價形式方面的內容,相關的觀點有很多,也有一些專家從課堂實踐層面對評價方法進行了分類。那么我們小學科學學科更適用的評價有哪些呢?
隨著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出臺,小學科學學科專家依據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科學學科的本質,系統(tǒng)分析了發(fā)達國家和我國科學教育現狀,建構了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科學觀念與應用、科學思維與創(chuàng)新、科學探究與交流、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方面。
其中,科學思維與創(chuàng)新更多的是運用思維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屬于問題解決、學習遷移的范疇;科學探究與交流、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是科學學科所特有和必備的技能和品質。顯然,通過單一知識性的評價方式是無法完成評價目標的,必須采用更多元的表現性評價。因此,作為科學教師,掌握表現性評價的設計與實施要點至關重要。
接下來,以青島版(五·四學制)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1 課《水蒸氣凝結》為例,闡述表現性評價的設計與課堂實施。
周文葉教授在《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技術》一書中,結合眾多觀點,給表現性評價下了一個嘗試性的定義:在盡量合乎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評分規(guī)則對學生完成復雜任務的過程表現或過程與結果做出判斷。表現性評價主要包含三個核心要素,即目標、表現性任務、評分規(guī)則。
《水蒸氣凝結》一課,結合課標、教材、學情分析,制定的四維融合的學習目標為:
在水蒸氣凝結的小組合作探究中,能對小水珠形成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并能設計對比實驗,說出水蒸氣凝結的條件,能說出冷卻后水的狀態(tài)變化;
在探究水蒸氣凝結的過程中,能理解水蒸氣和水雖然狀態(tài)不同,但都是同一種物質;
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能列舉、解釋生活中水蒸氣凝結的現象,并能嘗試運用水蒸氣凝結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本課需要通過對比實驗建構水蒸氣凝結的概念,其中,目標三為水蒸氣凝結概念的鞏固應用,需要在概念建構的基礎上實現知識遷移,因此,被確定為本課核心目標。表現標準為能列舉生活中水蒸氣凝結的實例;能運用水蒸氣凝結的概念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能運用水蒸氣凝結的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表現性任務是緊扣學習目標而設計的特定作業(yè),旨在引發(fā)學生的表現行為,從而收集學生表現的證據,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包含情境和任務指導語兩個基本要素。
情境強調真實性,突出任務與真實世界的關聯(lián)。應當對學生參與這個任務具有吸引力和“邀請性”,一般包含背景和一個核心問題。
水蒸氣凝結現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見,比較容易找到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情境:洗澡時剛進浴室,鏡子是干凈清晰的,熱水放一段時間后,浴室鏡子上會出現一層小水珠。這層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通過探究解釋一下并且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在這個情境中,背景是學生熟悉的洗澡時鏡子起水霧的情境,與真實世界的關聯(lián)性強。從這個背景中生成核心問題: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決洗澡時鏡子起水霧的問題?這個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學生也急于知道原因以及解決辦法,對學生有比較強的吸引力。這個情境可以貫穿整堂課,在課上起到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任務指導語是通過語言的描述讓學生明白期望他們去做的是什么,最終的產品或表現是什么。
周文葉教授在《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技術》一書中,明確了任務指導語的撰寫內容:告訴學生完成的作品或表現應展現出何種特征和質量;可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取得所需的資源;說明是個別或團體評價任務,如果是團體合作的任務,可以如何分工。
為本課表現性任務設計的任務指導語為:
小組合作設計實驗,探究洗澡時水蒸氣在鏡子上形成小水珠的原因;
用科學的語言解釋其原因以及生活中更多類似的現象;
小組合作想辦法解決洗澡時浴室鏡子起水霧的問題。
任務指導語中包括探究原因、解釋現象、解決問題,這是告訴學生完成這個表現性任務應該展現的質量;設計實驗是告訴學生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來獲得資源;小組合作說明這是團體任務。
評分規(guī)則描述了和標準相關的、期望學生達到的表現水平,告訴評價者應該在學生的作品中尋找什么特征或標志,以及怎樣根據事先制定好的規(guī)則評價這個作品。包括表現維度、表現等級、描述符等要素。
為本課評價任務設計的評分規(guī)則,確定了發(fā)現規(guī)律、解釋現象、解決問題三個表現維度,優(yōu)秀、達標、待達標三個表現等級,撰寫了每個維度、每個等級的描述符。這個評分規(guī)則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完成評價任務最好的表現標準,活動時可以指導學生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同時,評價結果可以給教師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判斷目標的實現進度。
表現維度表現等級評價結果自評 師評發(fā)現規(guī)律解釋現象解決問題優(yōu)秀能通過活動自主發(fā)現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條件能用科學的語言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能使用兩種或以上方法解決鏡子起水霧的問題達標能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發(fā)現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條件能在教師的提示下用科學的語言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能使用一種方法解決鏡子起水霧的問題待達標不能發(fā)現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條件不能用科學的語言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不能找出辦法解決鏡子起水霧的問題
另外,還為本課學生完成表現性任務設計了通用性小組合作評分規(guī)則。通用性小組合作評分規(guī)則與活動記錄單結合使用,在操作過程中給學生以指導,用于評價并促進學生的小組合作。
表現性評價在課堂實施的主要步驟有三個:一呈現表現性任務;二幫助學生理解評分規(guī)則;三收集、處理評價信息。
課堂實施的關鍵在于學生明確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因此,呈現表現性任務和評分規(guī)則時,應該指向具體明確,給學生充分的機會了解。
評價任務的呈現,可以直接布置,但一定要精準。僅僅通過直接布置不能講明白的時候,可以采用示范的方法。示范可以是教師的明確演示,也可以通過強化學生的參與度來提高對任務要求的理解水平。
本節(jié)課的表現性任務就采用第一種直接布置的形式,從情境中自然生發(fā)而成。情境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場景,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任務和任務指導語也比較精準,學生能夠充分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
我們在課堂上如何幫助學生理解評分規(guī)則呢?可以分兩方面。
一方面,如果評分規(guī)則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那么必須在適當的時候向學生進行解釋和說明,讓學生有機會學習評分規(guī)則,尤其要詳細說明什么是合格的表現。另一方面,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評分規(guī)則的制定。唯有自己經歷過的,印象才最深刻,也最容易理解。讓學生參與評分規(guī)則的制定,比較適合制作類的科學課。
本節(jié)課的評分規(guī)則是事先設計好的,其中的三個維度分別對應課堂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課堂實施時,要分別在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學之前帶領學生了解對應維度的等級標準,幫助學生明確合格的表現是什么,給學生以指導。
課堂上,教師除了要給學生明確呈現表現性任務和評分規(guī)則之外,還要注意收集與處理評價信息。
1.收集評價信息
評價信息是指學生的學習信息,為了強調它是圍繞學習目標、由評價活動而產生的,故稱為評價信息。課堂上如何收集評價信息呢?教學活動一開始,表現性任務一開始,教師就需要積極而科學地收集能夠證明學生學習的各類信息。可以采用組織小組討論、學生活動時教師巡視、組織全班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展示,以此來收集評價信息。
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中,提前選取可代表全班學習情況的樣本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巡視指導,收集樣本學生的評價信息,通過評分規(guī)則中的評價結果,收集每個小組的評價信息,來判斷學生的目標實現進度。
2.處理評價信息
收集信息是為處理信息做準備的,上述普遍存在的問題,說明大部分學生沒有完成目標。
因此基于收集到的學生真實的評價信息,教師對教學進行了改進。在概念建構環(huán)節(jié),將表現性任務劃分為兩個進階層級:第一層級,探究熱水蒸發(fā)出來的溫度高的水蒸氣在什么條件下會變成水。此環(huán)節(jié)使用熱水蒸發(fā)出來的水蒸氣進行嚴格的對比實驗,能夠延續(xù)浴室情境,學生能夠遷移找到實驗中的不同條件是水蒸氣一個遇冷一個不遇冷,既鞏固了對比實驗的實驗方法,又降低了設計實驗的難度,學生也能夠建構水蒸氣凝結的概念。
第二層級,探究室溫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什么條件下會凝結成水。利用情境中剛進浴室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沒有在鏡子上凝結成水這一細節(jié),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室溫下空氣中的水蒸氣能不能凝結成水?如果能,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動手實踐,發(fā)現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裝有冰的金屬杯外壁可以凝結成水,從而直觀感受到即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比較低,但只要遇到溫度更低的物體,就能凝結成水。以此為學生搭建支架,滲透溫度差,理解遇冷的含義,幫助學生的思維深度發(fā)展并真正建構概念,實現目標一,同時為目標二的實現奠定基礎。
以此調整之后的課堂,再次通過評價信息的收集研判,發(fā)現學生的目標實現進度有了顯著提高。
通過收集評價信息發(fā)現的另一個問題:一個小組不能掌握對比實驗的實驗方法。這屬于個別存在的問題,因此課上不做大的教學調整,待課下對這個小組進行單獨指導。
以此案例可以看出,有了表現性評價的設計與課堂實施,尤其是評價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才有了本節(jié)課中學生概念的真實建構、思維的深度發(fā)展,以及知識的遷移應用。我們應該更深入地研究表現性評價并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反思,促進學生概念建構和思維發(fā)展并行,核心素養(yǎng)得到真正發(f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