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梅(甘肅:靜寧縣城關鎮(zhèn)學區(qū)西關小學)
小學科學作為一門發(fā)展歷史較短的科目,相較其他科目而言,教育資源匱乏,教育模式也尚未完善,并且學生和家長對于科學這個課程的重要性并不了解,所以很容易產生忽視的心理,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探究是一個頻繁出現(xiàn)的詞語,但究竟什么是科學探究以及如何在教學中有效運用科學探究,仍舊是眾多教師感到困惑的難點,從而影響著小學科學的教育質量。本文將從傳統(tǒng)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科學探究式教學方法的作用以及科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等幾個方面,對科學探究在小學科目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詳細研討,意在提高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科學本身之所以缺乏教師以及家長的重視,其原因大概是他們認為這個科目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及其掌握重點知識并無益處,從而將注意力放在了語文、數(shù)學以及英語等科目上。但這種認知顯然是錯誤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的重要性誠然無可爭議,但科學科目對于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在如今的科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因為教師與家長的不重視等因素所造成的形式主義問題。由于受到落后教學觀念的影響,科學探究式學習方法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過于形式化。由于心理上的忽視,教師在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往往只是片面地注重活動的形式,卻忽視了活動內容設計,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相關的科學知識無法掌握。過于形式化的教學方式甚至會讓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對科學知識不能認真吸收或者對科學探究活動不積極參與。這些,都不利于學生進行科學學習,尤其是無法使他們進入更深層面的學習,預期的教學成效也無法實現(xiàn)??茖W教學的低效性,也很容易讓教師對本科目的教學失去積極性,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出現(xiàn)問題,從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甚而,會讓部分教師對于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產生懷疑,認為自己不適合進行科學教學,這種錯誤的心理認知容易讓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科學課堂中的發(fā)展產生阻礙。
科學探究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單獨存在,而需要相關外在因素的輔助。一般來說,其分為人力資源以及硬件設施,只有滿足這兩方面的要求,科學探究才能夠在科學課堂中發(fā)揮完整的作用。由于小學科學科目的發(fā)展較晚,加上受到的重視程度不高,所以與其他科目相比,教師隊伍資源十分匱乏,并且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導致其在專業(yè)性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這給教學造成了一定困難,使學生無法體驗到更好的教學質量,甚至讓學生忽視科學學習,無法認識到其對于自身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科學探究教學還需要硬件設施的支持。與其他科目的理論教學不同,由于科學科目的特殊性,其教學以大量的實踐教學為基礎,為幫助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理解,一些基本的實驗必不可少。但部分小學卻存在著缺少科學課堂所需器材設施或者器材設施陳舊的現(xiàn)象,這些硬件設施方面的不足往往導致科學探究式教學工作無法進行。學生無法親身進行相關的實驗探索,無法感知科學學習的快樂,只能單純地憑借文字信息加以理解,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只能浮于表面,無法深入地開展探究,從一定意義上造成了學習能力的下降。
學生往往容易對教師產生懼怕或者恐慌的心理,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較少,部分學生甚至從不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這從根本上降低了教學效率以及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學內容所產生的疑問以及自己的想法無法與教師進行及時溝通交流,不能從教師那里得到答案,會造成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的問題,降低學習科學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無法獲得相應的感知。這些,都增加了教學難度,不利于學生有效學習科學知識。而且,溝通交流的缺失,還容易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陌生感甚至產生矛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難以得到鍛煉。
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從眾多的教學模式中脫穎而出,足見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這種教學模式滿足了小學生對世界充滿探索欲望的好奇心,符合教學規(guī)律,非常適用于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科目的教學。探究欲望向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對于年紀尚小的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他們探究的對象。探究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可貴的求知欲,從對生活的探究到對學習探究的巨大轉變,也是學生求知欲望的延伸。如果禁止探究活動的開展,不僅違背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發(fā)展。所以,對學生的探究行為應給予持續(xù)的支持與鼓勵,并讓其在教師的引導下系統(tǒng)性地學習探究方法及技巧,以利于他們對自身感興趣的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探究并得到相應的答案。探究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傳授給學生對于事物展開探究的過程以及方法。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掌握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比起理論知識的傳輸更具有實用性??茖W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探究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以及啟發(fā)的過程。在探究實驗中對于原因與結果需要進行適當?shù)耐评?,這個過程也鍛煉了學生的判斷能力以及動手創(chuàng)造的能力,對學生的小腦開發(fā)以及批判性思維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在對問題或現(xiàn)象展開相關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學過的相關知識,這個過程也是溫故知新的過程。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并且靈活運用,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甚至可能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全新的獨特理解,這對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科學學習十分重要。在探索過程中學生之間也需要進行交流與合作,對探究活動中所產生的問題共同加以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積累關于溝通交流的經驗,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吸收與學習他人合理的正確的想法,對他人不正確的想法也可以進行判斷與質疑。總之,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能讓小學生獲得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讓學生學會包涵、贊美、幫助以及分享的美好品德,完成對其道德及精神方面的教育。
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應注重實踐活動的設計??茖W科目與其他科目不同,需要以大量的實踐活動作為教學基礎,其中的知識多數(shù)無法通過書本上的內容讓學生進行理解與掌握,只能通過實踐讓其親身感受所學知識,體驗教學內容。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也要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以此幫助學生輕松地理解教學內容,并且,這也符合所學知識既來源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的規(guī)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于其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對其看法進行準確判斷。這種師生之間的互動既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也能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學校也要對科學探究所需的硬件設施加以配備,比如建設小組討論教室和科學實驗室等,在物質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以此為小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平臺。
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教學觀念,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其重要性超過教學教材內容本身。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尚未完善,有許多潛能亟待開發(f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適當?shù)囊龑?,可以促進其全面發(fā)展。通過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并且形成樂于探究、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這對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十分關鍵。科學探究式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精神以及身心發(fā)展進行正確培育。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積極聽取學生的合理建議,以此完善科學科目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體驗到更好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進行思想上的碰撞,以便對自己的想法以及他人的想法進行深入了解,通過有效的溝通提升教學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合作是不可避免的重要形式。無論教師與學生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都需有明確的分工合作,才能夠保證探究活動持續(xù)進行。小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尚不具備對合作進行劃分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師提前精心規(guī)劃,將班級內每個學生所負責的部分進行明確劃分,并且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掌握正確的合作方式。在合作中,要突出每個學生的主體意識,并發(fā)揮其主體作用,使科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授課過程中發(fā)揮出完整的作用。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是引導與組織,而學生的任務則是學習與探究,二者各司其職。所以,教師要對自身的責任有正確的認知,既要盡到自身的責任也不能做出超越自身責任的行為,以免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在課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提前設計好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的有效性以及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獲得高效的教學成果。比如在教學《不一樣的材料》時,教師應當提前準備好運用不同材料做成的相同物品,如果主題定為水杯,就可以按照要求準備不同材料制成的水杯,比如木制水杯、一次性紙杯、玻璃水杯、塑膠水杯、陶瓷水杯以及不銹鋼水杯等,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水杯,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分組。讓不同的小組通過觀察、觸摸等方式對不同材質的水杯加以了解,并思考其材質的特點(比如質地、顏色等),然后對小組內每個學生的看法進行總結,再讓不同的小組進行集中討論,分析每個材質水杯的優(yōu)點及缺點。這種明確的合作方式對于科學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施行具有明顯的輔助作用,可以幫助教師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正確引導、基本探究環(huán)境的構建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學科學與其他科目不同,其不僅重視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更注重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以及形成相應的科學精神。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中所要側重的方面。小學科學教師應不斷吸收或者創(chuàng)造新穎的教學方法,努力提升教學水平。在授課時,應嚴格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設計,讓學生多接觸實踐類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動手創(chuàng)造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