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莎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比較看重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在講解古詩詞的時候也只是講解其中的重點知識點,并要求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死記硬背”,而沒有重視內(nèi)容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無法體會古詩詞的魅力,以至于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恐懼厭煩心理。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不僅需要完善基礎知識教學,還應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理解、應用古詩詞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感受古文古韻,了解古人的高尚情操和優(yōu)良品質,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互動時,不能因為具有一定的難度就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該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古詩詞,并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其中的樂趣。比如,學生在學習《鳥鳴澗》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山澗中飛鳥的圖片或者視頻,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初步感受古詩中描寫的意境。緊接著教師可以播放帶有配樂的詩歌朗誦音頻,讓學生自主感受,并鼓勵學生說出聽完詩歌朗誦后的感覺,確保學生可以獨立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小組作業(yè),要求學生對詩歌作者或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介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上更多時間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的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
二、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時期,這個年齡的學生記憶力比較強,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需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背誦能力,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時加入自己的感情,理解詩人寫作時的心情以及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形成深刻的記憶與理解,從而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文化涵養(yǎng)。此外,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讓學生通過背誦學習更多的古詩詞。小學時期,大部分古詩詞都是五言或者七言,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掌握古詩詞學習的正確方法,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記憶。
三、合理聯(lián)想,深入理解
古詩詞中往往通過精練的語言來表達生動的意象,營造出一定的氛圍,傳達出一定的感情,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朗讀。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重現(xiàn)古詩詞所表達的意境,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從而最大限度地引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比如,在開展《游園不值》這一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春天的景色的畫面,讓學生結合大屏幕上的畫面和古詩詞的意思展開想象。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詩人無法敲開門?”學生在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后會作出“應該是沒有在家”“可能在屋子里干活,沒有聽見詩人的敲門聲”等答案,這就是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詩人只看見了“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沒有其他的紅杏和植物。針對這個問題,學生會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想象院子里的景色,這樣就由點到面,達到讓學生想象滿園春色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想象,能夠充分鍛煉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鍛煉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積累更多的作文寫作素材。
古詩詞中的內(nèi)容大部分來自作者真實的生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將古詩詞中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興趣與探索,從而更好地體會古詩詞中所表達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