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歸發(fā)
運動損傷是高考生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常見的疾病或現象,是對學生身體機能的嚴重損害,也會對考生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和傷害。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會給人體帶來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影響(如:肌肉拉伸、骨骼肌收縮等),從而影響到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運動員們往往會因為一些客觀或主觀的原因而發(fā)生運動損傷,這些損傷的產生不僅影響著運動員的正常學習生活,而且還會給他們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性,甚至會導致心理疾病的出現。因此,如何降低體育高考生的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高考生運動訓練的當務之急。
1 研究綜述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體育運動是一種以身體練習為基礎的有目的的鍛煉活動,它是由機體的生理機能和外界的各種刺激所組成的運動過程。在運動中,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與施展,使其各部分的能力都能在一個水平上有所提高,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改善健康的效果。同時,也能促進大腦皮層的發(fā)育和新陳代謝,使其對新陳代謝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通過改變內臟的組織系統(tǒng),使其具有較好的適應環(huán)境的性能等。體育項目作為競技類的運動項目的比賽,其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成績和成敗。然而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往往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和惡化。如果不加以預防,就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甚至是死亡。因此,如何減少運動損傷的產生,以及提高運動訓練的效果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研究的目的在于:(1)了解現在的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狀況及其受傷的現狀;(2)找出這些人的特點及成因;(3)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與對策,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參與到其中,從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發(fā)揮與提升。
1.2 我國體育高考生的發(fā)展趨勢
在我國,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的重視程度的提升,以及國家對青少年的教育投入的增加等原因,導致我國的體育高考生的數量在逐年增長。然而隨著我國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招生人數的增多、錄取率的下降、運動員的專業(yè)化訓練等一系列的因素影響下,使得體育高考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從而出現了各種疾病,比如關節(jié)的疼痛、肌肉的酸痛甚至是骨骼萎縮等等。近年來,我國體育高考生的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改善,但與國際上的優(yōu)秀高水平相比,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同時,也有一些人因為自身的體質問題,而引起的運動損傷,這就說明,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一系列的難題;因此,如何預防和減少這些現象的發(fā)生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為了使中國的體育高考生的隊伍更加的壯大起來,需要加強對其的管理力度,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來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及減少受傷的可能性。
1.3 研究的必要性
運動損傷是青少年運動員在比賽中所受傷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響其升學率的一個關鍵因素。然而現在的體育高考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是很強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如果不進行嚴格的運動訓練,就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還有一些教練員對學生的體能和專項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夠,從而使他們的肌肉力量、柔韌性、協(xié)調性等方面的發(fā)展受到限制,這也會直接降低了體育高考生的成績;另外,由于我國目前的高考制度,很多學校的體育課程安排不合理,使得許多的高中體育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機會,這就造成了部分的體育生因為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而選擇放棄參加體育運動。運動損傷是指因機體生理機能的原因而造成的損傷現象,它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肌肉拉伸性差、力量性障礙、反應遲鈍和功能調節(jié)能力低等方面。在現代教育中,運動損傷是一個很常見的話題,但是由于我國對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所以在運動損傷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這也對現在體育高考生的學習成績有一定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身的健康問題,而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個人的身心狀況,因此,對人體的受傷情況研究也就變得尤為重要。而在高考生訓練過程中,因運動損傷造成的傷害占比較大,如果發(fā)生了運動損傷,那么不僅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活動,還會讓一些同學失去信心,難以在體育運動上獲得更大的進步。
2 運動損傷的理論基礎
2.1 運動損傷的概念
損傷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在進行某項體育運動或者是訓練時,因種種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狀態(tài),造成肌肉拉傷、疲勞、發(fā)育遲滯等現象,導致機體的機能不能正常的發(fā)揮而引發(fā)的各種傷害的事件或過程。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一般性的運動損傷,比如:關節(jié)滑膜的拉傷,腰部扭傷,肩骨扭傷等;另一類為專項的運動損傷,例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的擦剮與撕扯,肩部的扭轉撕裂,上肢與手腕的彎曲等。而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又可將其分成兩類,即急性和慢性的運動性的受傷,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非常見的運動性的參與人體的活動部位的不安全性的感覺,和非常見的動作方式的傷害這兩種。
2.2 運動損傷的原因
人體的各個器官在運動損傷后的功能會發(fā)生變化,這將直接影響到機體的生理結構和機能的正常發(fā)揮,從而影響到運動的效果和質量。運動損傷的類型有很多種,比如肌肉拉傷、韌帶拉傷、關節(jié)扭傷等,這些都是常見的疾病引起的身體傷害,所以我們要重視起來,做好預防工作。受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由于高強度的負荷訓練,使運動員的疲勞度增加,導致其體能下降,而且在做日常的訓練中,沒有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眼球;(2)因為高強度的訓練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提高,使其承受的壓力增大,容易發(fā)生肢體的扭動,造成了運動損傷;(3)有些人的自尊心太強,不考慮自身的情況下,盲目地進行比賽,不注重自我防護,很可能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給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損失。還有一些人會為了追求刺激,而忽略了本身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就很容易引發(fā)急性的或慢性的運動損傷;(4)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治療過程中,加強運動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尤為重要。在日常的訓練和比賽中,教練員往往忽視了對高強度運動的訓練方法,導致一些學生的肌肉拉傷,從而引起受傷。
2.3 運動損傷對體育高考生訓練的影響機制
當運動員在進行訓練時,由于肌肉的收縮和彈性的不平衡,容易造成身體的疲勞和過度的緊張狀態(tài),從而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同時,在訓練中,如果沒有及時的糾正錯誤,很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損傷;當教練員或專家不能正確的指導下,也會增加了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1)動作技術的規(guī)范性。人體骨骼的發(fā)育與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有密切關系,而肌肉的穩(wěn)定是指正常的負荷強度,而不是過量的能量消耗。(2)肌肉的興奮性。高力量的人對各種新的刺激反應非常敏感特別是對小腿、大腿的刺激作用,可以提高機體的興奮程度。(3)運動的恢復能力。高速度的人在日常的訓練中,往往會出現不同的情況來適應,如低水平的心率、高頻率的加速度等。因此,教練必須重視學生的生理變化,注意他們的情緒波動,并根據這些因素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其更好的發(fā)揮潛能。
3 減少體育高考生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的策略
3.1 體育高考生訓練的注意事項
體育運動是一種有組織的活動形式,在運動損傷發(fā)生后,運動員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來恢復和提高身體的功能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運動損傷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是肌肉的拉伸、關節(jié)的扭轉、骨盆的增厚及軟產狀的改變等。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根據人體的不同部位進行合理的安排安排,使受訓者能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從而達到保護受傷的目的;同時,也要注意對高考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的調整。
第一,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要注意不要用力過大,以免造成損傷,如果用力過大,會導致?lián)p傷的發(fā)生;第二,在做高強度運動之前,一定要做好熱身活動,讓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三,運動員在做完熱身之后,還要對自己的肌肉進行放松,讓其可以有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來完成動作,防止由于疲勞而產生的意外傷害;第四,教練員和體育教師應該多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注,因為運動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苦的項目訓練,不僅需要專業(yè)的技術知識,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第五,當受傷害的情況出現后,要迅速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盡量減少對人體健康的損害程度。
3.2 訓練指標
高強度運動損傷主要是由于運動量過大,機體過度負荷,肌肉拉傷或疲勞等因素造成的一種傷害,這種損傷對人體來說是非常嚴重的身體疾病。
在高強度的運動訓練中,運動員要控制好自己的動作速度,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在規(guī)定的比賽節(jié)奏中進行,以達到減少運動量的目的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強對高強度的運動項。(1)力量練習:通過增加關節(jié)周圍的韌帶和筋膜,使骨盆、股骨和髖部的活動能力得到加強,從而增大骨盆的體積; (2)耐力練習:采用慢跑、快跑等方式來降低肌張力,以保持肌纖維的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新陳代謝,并能有效地刺激到體內的新陳代謝,使之更容易被恢復。(3)合理安排訓練計劃。在體育高考生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并結合學生的具體要求,使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同時,也要注意運動負荷的變化和調整,以防止出現超量或過量的疲勞狀態(tài),從而降低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4)及時進行體能測試,以保證有充足的體力來參加各種專項的體育運動項目。嚴格把好考核關,減少錯誤的學習行為。
3.3 干預措施
人體的骨骼、肌肉、關節(jié)和韌帶的功能是在一定的運動負荷下實現的,而不是單純的運動或活動。
首先,在日常的訓練中,要加強對高考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讓他們在訓練中能夠保持高度的專注性,并且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波動,使身體的力量和速度都得到提升,從而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在進行運動前,運動員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并通過適當的訓練方法來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加強對運動員的生理機能的鍛煉和營養(yǎng)的攝入量,以防止出現各種疾病的發(fā)生;注意飲食的搭配及體重的控制等。其次,在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時,教練員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方案來幫助運動員完成,并通過科學的手段來減少人體的受傷事故的發(fā)生;最后,還要注重運動損傷的防護工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因素的產生。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耐力的發(fā)展;在訓練中,要注意自身的情緒控制,不要過度興奮,否則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從而導致受傷。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做好準備活動,比如說:提前做一個好的熱身操,做熱身操的時候不要太過于緊張,可以多做熱身的練習。(2)選擇合適的器材以及工具,例如:籃球、足球等,這樣才能更好的防止運動損傷的出現。(3)增加體育高考生的安全意識,當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慌亂,不慌張,及時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3.4 體育高考生訓練的管理
體育高考生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所以,在進行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治療的同時,還要注重對運動員的心理狀態(tài)的調節(jié)和保持。
在日常的訓練中,要堅持“安全第一,訓練第二”的原則來安排教學內容,要把學生的身體素質放在首位,讓他們能夠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來提高成績,從而使運動損傷的幾率降低。在訓練中,教練員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減少人體的受傷害。例如:對于一些有一定的力量性的運動傷害,可以采用負重的方式去緩解,或者是讓那些有較強的承受能力的人參與到其中,使其能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并能有效的避免意外的發(fā)生;而對這些具有較強的抗病性的運動傷害,則需要通過合理的手段加以控制,比如說,如果真的出現了疾病,就應該及時的就醫(yī)解決,以防止病情的惡化而導致的死亡等。(1)運動員在比賽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在熱身的過程中,要注意肌肉的力量和收縮的協(xié)調性,不要過分的用力;(2)在日常的訓練中,教練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和鍛煉,尤其是腰、臀等部位的訓練;(3)對于一些高難度的運動項目,一定要嚴格的控制自己的動作速度,不能讓他們超速的完成運動量,以免出現受傷的情況發(fā)生。(4)當運動員的關節(jié)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時,應盡量的降低其負荷量,避免因為疲勞而造成的損傷現象。例如:當運動員的膝部處在一個不穩(wěn)定的狀況下,應盡可能的延長其伸直的時間或者適當的增加膝部的支撐長度,從而減少因過度的牽拉而導致的損傷程度。同時也可采用多種方法來增強肌力,比如:利用負重練習,使肌纖維得到更多的增長等等。
4 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以及如何預防,希望通過本課題的分析能夠為廣大體育高考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如: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是否正確,教練員的教學方法、訓練模式、訓練內容等),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體育運動,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同時,也為今后的體育專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桂林市臨桂區(qū)臨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