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清
摘? 要:語文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根基,只有打好這個底子,才能更好地學習別的科目內容。其中閱讀在語文學習中是很重要的,讓學生有閱讀意識,并形成習慣,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能積累豐富的素材,還能擴大學生的眼界,這樣學生就可以去深度認識課文。所以,對于小學生的閱讀培養(yǎng)要早早引起重視,在學習的道路上可以幫助他們穩(wěn)步向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去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進行深度探索,從而喜歡上閱讀,養(yǎng)成優(yōu)良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深度;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利用小學生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然后養(yǎng)成習慣。在進行深度探究時,要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自主地去進行深度發(fā)現(xiàn),在閱讀中中感到樂趣,獲得收獲。下面就閱讀現(xiàn)狀以及如何進行閱讀教學的深度學習給出幾點建議,希望對各位老師有所幫助。
一、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行為習慣,他們沒有控制力,還活潑好動,認知還不全面。沒有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導致閱讀教學困難的原因。我們還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我們所進行的深度學習中主要學習的是去如何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會去思考,需要依靠老師的引導,才能整理自己的思路,也就是說學生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不能獨立進行思考。還有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的依賴教材內容,沒有進行課外的拓展內容。還存在一些現(xiàn)象,我們的教師不了解自己的學生,學生又怕老師,不會的問題也不敢去問,這就不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所以,我們的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的愛上閱讀,并能從中獲得成長。
二、進行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深化教學目標
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其他內容的教學,教學目標的設置都是學生進行學習時方向的指路燈。傳統(tǒng)的目標設置特點是非常簡潔,一眼就能明白,但是缺乏趣味性,對于現(xiàn)階段的學生來說毫無吸引力。所以,在進行閱讀的深度學習是教師要去對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深化,常見的方法就是根據所學文章的難點和重點去對目標進行深化。
(二)深度參與,在體驗中激活學生思維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按照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對閱讀的參與性得到提高,把閱讀讓學生當成一種行為習慣。低年級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教師不能總按老方法去教學,要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去更新自己的觀念,在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研究教學設計,把我們身邊的資源都利用起來,讓學生都積極的加入到我們的深度學習中來,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整個過程中激活自己的思維。
例如:我們的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中國美食》,這篇文章看起來非常簡單,只有幾十個字,但實際包含的內容時很多的。在學習時,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確定一個綜合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組長,維系組內的秩序。每個小組都可以選擇一種美食,然后以這個美食為主題去展開探究,進行學習。探究的內容可以是這種美食的發(fā)源地,也可以是美食的口味,還可以是美食的做法。也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家鄉(xiāng)做主題,去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美食。讓學生自己去找資料,然后去進行總結歸納,在課堂上每個小組依次去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每個小組匯報完后老師再去做最后的總結。這樣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樂意參加,在過程中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學習的能力,從而把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一個鍛煉。讓學生積累了學習素材,對于未來學生的學習也是有好處的。
(三)教師深化自己的教學方法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的方法很單一,還有教師只是利用板書去進行教學,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對我們的課堂失去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一旦學生厭煩了我們的課堂,就會產生一種現(xiàn)象,學生為了去完成老師給的任務去進行閱讀,讀完就結束了,更不會去進行深度的閱讀。所以,教師要改變老觀念、老方法,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去展現(xiàn)我們的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感興趣,教師還能深化自己的教學方法。
例如:我們在學習《傳統(tǒng)節(jié)日》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去準備課文關聯(lián)的內容,視頻或者圖片都可以,把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小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觀看,學生就能很直觀的了解我們的節(jié)日,還能加深自己的印象,又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對于接下來要開展的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熱情來了,在學習時注意力肯定會比較集中,自然而然的課堂效果就很好,效率也會高,最終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四)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教師做好引導者,用引導和啟發(fā)的方法去幫助學生激發(fā)求知欲,去帶領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棉花姑娘》時,根據課文的重難點讓學生理解請求的語氣。引導學生去認識到每個動物吃的害蟲是不一樣的,可以采用提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思考。比方說,誰治好了棉花姑娘的???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去進行思考,去課文中找答案,這就是一個深度閱讀的過程。
三、結束語
總之,對閱讀的深度研究,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閱讀的好處有很多,教師一定要把閱讀重視起來。在教學的過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去制定我們的教學目標,有意識去培養(yǎng)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愛上讀書。教師還可以豐富讀書活動,引導學生踴躍加入熱愛讀書的大隊伍。
參考文獻:
[1]高先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策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9.
[2]殷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