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樹
摘? ? 要:教材插圖作為語篇多模態(tài)呈現(xiàn)形式之一,同樣承載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傳遞文化內(nèi)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的插圖豐富,且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中,教材插圖的解讀及其應用可以從“細析插圖情境要素,以圖促說,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深解插圖思維要素,以圖啟思,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梳理插圖背景信息,以圖助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挖掘插圖文化內(nèi)涵,以圖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四個層面展開。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教材插圖解讀
教材插圖作為語篇多模態(tài)呈現(xiàn)形式之一,同樣承載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傳遞文化內(nèi)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它不僅為學生發(fā)展語言技能和形成學習策略提供語言和文化素材,還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供平臺[1]。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的插圖豐富,且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2]。多維度有效解讀教材插圖并根據(jù)教學需要加以運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技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學習策略,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中,有的教師常常忽視或輕視插圖的作用,使得插圖在聽說整合教學中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fā)揮。鑒于此,本文結(jié)合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的實踐就人教版教材中插圖的解讀及其應用策略進行闡述。
一、細析插圖情境要素,以圖促說,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插圖作為人教版教材文本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含單元目標語言(詞匯、短語和語法結(jié)構(gòu)等),而且能為目標語言的學習和使用提供一個主題情境。只要教師結(jié)合單元話題,透徹解讀插圖的內(nèi)容信息、分析插圖承載的情境要素,就能有效發(fā)揮插圖的情境功能。在聽前,教師可以基于插圖信息,引導學生在熟悉話題的基礎上,開展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學習理解類活動;在聽后,教師可以依托圖片情境,讓學生通過模擬對話、復述或轉(zhuǎn)述所聽內(nèi)容等應用實踐類活動,表達個人感受和觀點等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實現(xiàn)以圖促說,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2c 中的插圖為例進行闡述。插圖(如圖1所示)包含上午6:00到7:45之間的12個不同時刻的時鐘、六幅從起床到上學的作息圖片,以及兩個人物的對話內(nèi)容和目標語言的基本結(jié)構(gòu)“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Rick?”“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圖1為學生談論Rick的“daily routines”提供了主題情境。
在Section A 1a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圖1,完成教材中的動詞短語和圖片匹配活動,然后引導學生借助句式“In Picture ... Rick ...”與同伴進行交流以校對答案,接著教師抽查學生的表達,如發(fā)現(xiàn)錯誤則加以糾正,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在Section A 1b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聽前讓學生觀察圖1中的時鐘,并提問“What time is it?”,引導學生使用句式“It’s ...”來回答,以使學生掌握時間表達的方法,為聽力活動作鋪墊。在聽中,學生完成教材中的圖片與時鐘的連線活動。在聽后,學生結(jié)合聽前和聽中獲取的圖文信息用“What time does Rick usually ...? He usually ... at ... / At ... ”進行同伴交流。同時,教師抽查學生語言表達的正確性。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插圖的信息和聽力內(nèi)容開展多輪對話活動,在鍛煉學生的語言基本功(一般現(xiàn)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用法)、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深解插圖思維要素,以圖啟思,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思維品質(zhì)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3]。學生要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與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fā)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chuàng)新等思維活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zhì),促進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4]。在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插圖所含要素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引導學生在聽前或聽后活動中用目標語言有邏輯地、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xiàn)以圖啟思,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級第八單元“It must belong to Carla.”Section A 1a-2c中的插圖為例進行闡述。插圖(如圖2所示)呈現(xiàn)的是戶外公園的場景。圖2包含草地上隨意擺放的一些物品、三個人物及談話內(nèi)容和目標語言結(jié)構(gòu),可以為導入“Find the owners”這一話題,學習和運用表推測的情態(tài)動詞must、could、might、can’t與表物品歸屬的短語belong to提供主題語境。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問題“Where are the children?”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ren and the owners of the things?”和“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owners from the things?”,獲取、預測、分析、概括信息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2,并借助表推測的情態(tài)動詞must、could、might、can’t和表物品歸屬的belong to來回答“Where are the children?”“What are they doing?”“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ren and the owners of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和“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owners from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四個問題。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進行適當?shù)刈穯枺⒁龑Ш凸膭钇渌麑W生進行評價。這一過程可以鼓勵學生用目標語言有理有據(jù)地進行推斷或猜測,并對他人觀點進行合理評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We can find the owners according to their hobbies / ages / personalities / habits / daily activities ...”。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深度解讀插圖所含要素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的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借助插圖信息進行推斷及對其他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三、梳理插圖背景信息,以圖助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為語言學習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聽力策略是學生為了更有效地進行聽力理解而作出的思想決策和具體所采取的學習方法和行為。訓練學生的聽力策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策略使用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被動的聽轉(zhuǎn)化為主動地聽,從而調(diào)動學生聽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提高聽力水平是聽說整合教學的目標之一,學生只有聽懂才能進行交流,其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也才能持久[5]。在初中英語聽說整合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感到聽力難的主要原因在于聽前不熟悉話題、缺乏必要的背景信息鋪墊等。因此,教師應梳理和分析插圖所呈現(xiàn)的場景,人物的表情、肢體語言,以及與話題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等信息,激活學生的相關(guān)背景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聽前預測,發(fā)揮插圖激趣和助聽的功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聽力策略、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目的。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級第十單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Section A 1a-2c中的插圖為例進行闡述。插圖(如圖3所示)呈現(xiàn)的是五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在聚會上就“初次見面禮儀”話題展開討論的場景。圖3中的人物外貌特征、氣泡圖和人物對話內(nèi)容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三種初次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并對人物可能來自的國家進行合理地推測。Section A 1b聽力材料中的五名說話者分別來自日本、韓國、巴西、墨西哥和美國,人名讀音較復雜,弱讀、連讀等語音現(xiàn)象比較多且語速較快。因此,教師應在聽前引導學生梳理插圖背景信息,以便于學生在激活已有背景知識的同時了解相關(guān)的語言和文化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借助問題“What are people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和填空題“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 differently. In some countries, they shake hands. In some countries, they? ? ? ? ? ?.”,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然后,教師讓學生完成教材中國家和相應打招呼方式的匹配活動。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圖3的人物特征和氣泡圖對聽力內(nèi)容進行預測,如中間黑頭發(fā)、穿藍色西裝的男士和穿綠色長裙的女士可能來自亞洲國家,而穿紅色西裝的兩名男士可能來自西方國家。最后,教師播放聽力材料讓學生對預測內(nèi)容進行驗證,并提醒學生記錄國家名稱和見面禮儀詞匯等關(guān)鍵信息,以便于學生在聽后使用“People in ... are supposed / expected to ...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句式進行答案核對。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插圖所呈現(xiàn)的情境信息進行梳理,培養(yǎng)學生聽前依托圖片信息對聽力內(nèi)容進行預測、聽中記錄關(guān)鍵信息和驗證預測內(nèi)容等聽力策略。有目標的聽能幫助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提升信息獲取能力[6],達到培養(yǎng)學生聽力策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四、挖掘插圖文化內(nèi)涵,以圖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7]。人教版教材中有不少插圖承載文化知識,傳遞文化內(nèi)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教師引導學生研讀、思考和表達插圖所承載的文化知識和價值觀等具有深刻內(nèi)涵的內(nèi)容,可以實現(xiàn)以圖育人,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目的。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九單元“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A 1a-2c中的插圖為例進行闡述。插圖(如圖4所示)呈現(xiàn)的是發(fā)出、接受、拒絕邀請的各種場景及與該話題相關(guān)的對話內(nèi)容,有關(guān)社交聚會的基本文化知識等。在解讀圖4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以下內(nèi)容:一是邀請和拒絕邀請的相關(guān)禮儀(如發(fā)邀請?zhí)┘捌湔Z言表達等文化知識;二是人物表情、肢體語言,以及人物說話語氣所傳遞的信息、觀點、情感和態(tài)度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圖4的五個活動場景,并完成教材中短語和活動場景的匹配。然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句式“I’m sorry, I can’t. I have to ...”和短語“prepare for an exam / go to the doctor / help my parents / meet my friend / have the flu”就五個活動場景進行表演,以達到內(nèi)化學生所學知識的目的。在聽前,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五個活動場景對應的關(guān)鍵信息——人名;在聽中,教師讓學生關(guān)注邀請人Sun Ning和受邀者回應邀請時的語氣,并通過模仿朗讀來體會錄音中人物語氣所傳遞的信息、情感等。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挖掘插圖蘊含的文化知識及與話題相關(guān)的語言信息等,然后引導學生學習、模仿和體驗使用得體語言發(fā)出、接受或委婉拒絕他人邀請,使學生獲得有關(guān)聚會邀請的禮儀知識,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總之,教師在開展聽說整合教學前要認真研讀和分析教材插圖,明確其承載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以及傳遞的文化內(nèi)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在借助插圖引導學生開展聽、看、說等語言活動時,教師要善于結(jié)合圖片信息和教學目標,整合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意識形成和學習策略運用,落實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3][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8,5,4.
[2]宋振韶.教科書插圖的認知心理學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24-28.
[4]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zhàn)[J].英語教師,2015(16):6-7.
[5]李頌降.教材插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 英語教師,2016(16):125-128.
[6]傅海燕.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英語聽說教學中“看”的技能培養(yǎng)[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1(7/8):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