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治,孫東輝,宋 郁,張新漉,胡粉英,閆 磊,田一童
下肢靜脈曲張是臨床常見外科疾病,通常是由各種原因引起下肢淺靜脈迂曲、伸長,并出現(xiàn)節(jié)段性圓柱狀、團狀擴張[1]。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的因素較多,如長期站立工作或重體力勞動等,另外先天性靜脈壁軟弱、靜脈瓣膜缺陷等也可導致下肢靜脈曲張[2-3]。目前下肢靜脈曲張的首選治療方案是大隱靜脈曲張手術(shù),療效顯著,但患者術(shù)后易出現(xiàn)患肢腫脹、疼痛等情況,還有較高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4-5]。地奧司明是一種血管保護劑、增強靜脈張力性藥物,近年許多研究報道該藥在防止血栓形成方面的有效性[6-7]。但目前有關(guān)地奧司明治療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的研究多為聯(lián)合用藥,地奧司明單獨使用的情況較少,且關(guān)于單獨使用劑量選擇的相關(guān)研究更少。故本研究以126例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劑量地奧司明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126例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納入時間為2018年1月—2021年1月,根據(jù)地奧司明應用劑量的不同分為高劑量組、低劑量組各63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2組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18~80歲;經(jīng)血管造影確診為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下肢靜脈曲張CEAP分級Ⅱ~Ⅴ級;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惡性高血壓病者;對地奧司明過敏者;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者。
1.3治療方法 2組均使用地奧司明片(馬應龍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737)治療,低劑量組予0.45 g早、晚各1次口服,高劑量組予0.90 g早、晚各1次口服。2組均治療2周。
1.4觀察指標 ①比較2組治療前后下肢靜脈曲張CEAP分級情況;②比較2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周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水平,使用雷杜RAC-120型全自動凝血分析儀進行檢測;③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2組治療前和治療后1、2周Kruppel樣轉(zhuǎn)錄因子2(KLF2)、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serpine-1)水平;④比較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治療前后下肢靜脈曲張CEAP分級比較 治療前,2組下肢靜脈曲張CEAP分級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與低劑量組相比,高劑量組CEAP分級Ⅰ級患者比例高,Ⅴ級患者比例低(P<0.05)。見表2。
表2 2組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治療前后下肢靜脈曲張CEAP分級比較(例)
2.2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1、2周,2組PT、TT、APTT水平呈上升趨勢(P<0.05);治療后1、2周,高劑量組PT、TT、APTT水平高于低劑量組(P<0.01)。見表3。
表3 2組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2.3不同時點KLF2、serpine-1水平比較 治療后1、2周,2組KLF2水平呈上升趨勢,serpine-1水平呈下降趨勢(P<0.05);治療后1、2周,與低劑量組相比,高劑量組KLF2水平升高,serpine-1水平降低(P<0.01)。見表4。
表4 2組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不同時點KLF2、serpine-1水平比較
2.4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2組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5。
表5 2組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例(%)]
除先天因素外,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的因素通常與長期站立有關(guān),教師、護士、運動員等長時間站立人群為該病的多發(fā)群體[8-9]。目前手術(shù)是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常用手段,但手術(shù)后由于患者需臥床休養(yǎng)、血液流速較慢等原因,患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較高,若血栓脫落還可能造成肺栓塞,情況嚴重者甚至會致死[10]。目前下肢靜脈曲張的非手術(shù)治療手段包括抗凝治療、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療等。既往研究已證實,地奧司明在改善微循環(huán)、炎癥反應等方面的作用[11-12],本研究進一步比較不同劑量地奧司明用于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療效差異。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與低劑量組相比,高劑量組下肢靜脈曲張CEAP分級Ⅴ級患者比例低,Ⅰ級患者比例高,提示高劑量地奧司明治療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效果較好。地奧司明是一種純化、微?;S酮制劑,有利于增加淋巴回流,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通過上述機制增強靜脈張力,抑制白細胞遷移和黏附等,對炎性因子釋放具有抑制作用[13-14]。研究顯示,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使用地奧司明治療不僅有利于緩解患肢腫脹、疼痛等癥狀,還可改善其靜脈功能,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發(fā)生風險[15]。國外一項研究顯示,與單純使用低分子肝素鈣相比,地奧司明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對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效果更好[16]。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1、2周,高劑量組PT、TT、APTT水平較低劑量組高,考慮與高劑量組KLF2水平較高、serpine-1水平較低有關(guān)。KLF2是一種轉(zhuǎn)錄因子,其參與了血栓的形成過程,還對一氧化氮合酶(eNOS)起調(diào)節(jié)作用,通過上調(diào)eNOS表達,加速釋放一氧化氮,起到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明顯抑制血栓形成[17]。本研究高劑量組KLF2水平較高可能是由于較大劑量地奧司明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效果更為明顯,有利于促進血管再通、延長靜脈壁收縮時間及增加淋巴回流,緩解機體血液高凝狀態(tài)[18-19]。史萬慶等[20]以95例行大隱靜脈曲張術(shù)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術(shù)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術(shù)后使用地奧司明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KLF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serpine-1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本研究顯示,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無明顯差異,提示高劑量地奧司明并未增加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性較高。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納入樣本量較少,可能影響研究結(jié)果的科學性;且本研究僅比較了0.45、0.90 g地奧司明的療效,更大劑量療效如何、是否會增加不良反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高劑量地奧司明治療原發(fā)性下肢靜脈曲張效果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調(diào)節(jié)KLF2、serpine-1水平,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