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強
獨步孤山
去孤山宜獨自一人
山孤人亦孤
我從西泠橋堍沿岸拾級而上
在后山的緩坡疏林間踽踽獨行
穿越民國,穿越清明元
走回宋朝拜訪林和靖
帶著我的詩妻畫子
來看望你的梅妻鶴子
隱居的竹廬石屋,早已變作墓寢
橫斜之疏影,浮動之暗香
還年年在枝頭癡守傻等
放鶴亭里未見鶴
唯有飛檐伸展著尖喙長頸
我不敢與你漫堤行吟,唱和詩詞
只想領教——
都說孤山不孤,斷橋不斷
想必是與湖光山色日夜相伴
你依偎在西子懷抱里
可盡享柔水溫情
站在山頂,我極目遠眺
但見湖面舟楫散落,漣漪閃亮
孤嶼兀自幽靜
冬景:江南風度
朔風千里迢迢趕來探望江南柳
可她已亂發(fā)狂舞,形容枯槁
湖水化作冰刀切割殘荷
烏篷船蜷縮著
沉默無語,不再用方言談天說笑
梅蕾涂好紅唇尚未啟口
偶有小雪組團到古鎮(zhèn)深巷旅游
滑倒于青石板河埠頭
鄉(xiāng)愁的圓拱橋
在水影中冷得瑟瑟顫抖
凍土下是誰蠢蠢欲動
竹筍用尖喙啄破嚴冬的謊話
挺起雋秀與優(yōu)雅
馬頭墻的黛眉
恰好為線裝書添一幀插畫
冬陽竟也嘴饞
望著屋檐下掛滿的醬鴨臘肉香腸
不愿離開,而書桌上
剛寫就一幅春聯(lián)
硯臺上祈盼的墨情尚未晾干
春的快遞提前送達
鼠目寸光的庚子年正逃竄而去
牛蹄絕塵奔來豪氣沖天
瀟灑江南,風度翩翩
揮一揮衣袖,拱手作別大寒
在越窯博物館
在一棟現(xiàn)代化建筑的銳角穹頂下
我們觀賞千年碎瓷
試圖發(fā)掘自我頭腦內(nèi)的
古典意蘊
秘釉青瓷,碎片上水印般的花紋
化作了上林湖漣漪
我們在水邊并排站成一行詩
把倒影留給山野,供后人考古——
某年冬曾有幾位杭州詩人
在龍窯遺址
悄悄收藏了悠遠的感慨與想象
埋下一些零星的詩句
深秋的金箔
河邊的銀杏林已泛黃,一年一度
蓬勃的火焰即將燃盡
盔甲正在脫卸
金箔遍地,閃爍著夕光
一生最輝煌的時刻已經(jīng)到來
你在樹下攤開手掌
承接落葉
承接歲月慷慨的饋贈
把曾經(jīng)的蔥綠,曾經(jīng)的蓬勃
夾入記憶的書頁間
每一片金箔上都印有箴言
告誡你生命之禪
從萌芽到凋零
輪回的過程漫長而艱辛
葉也許會枯萎,魂要保持堅挺
慢日子
終于可以慢了
每天不用鬧鐘催逼
悠然起床洗漱,開窗讀鳥語
到陽臺為披頭散發(fā)的菊花梳妝
用時間的碎屑拌牛奶
容我反復咀嚼
細細品嘗晨光清甜的滋味
慢,是一種雅趣
能享受舒紆綿長的快樂
坐沙發(fā)上看書,一頁一頁
我讓心智在字里行間緩緩踱步
或者學茶道
烹一壺香茗,水從頎長壺嘴流注
小盅的啜吻親切真誠
攤開宣紙,讓淡墨慢慢洇開
營造一片精神山水
借筆尖的胭脂給牡丹穿上旗袍
但需要留白
為生活騰出空閑之處
恰如冰箱不能塞得太滿
我想冷藏少年之夢
午后斜陽慵懶
不妨在河邊石凳上閑坐
晚風攜領銀杏落葉抱住我的肩背
以金幣饋贈
而夕照將蘆葦?shù)膫?cè)影
勾畫成彎腰托腮的沉思者
深邃了慢日子
二維碼
你撩起襯衫,敞開胸膛
讓我掃描二維碼
左側(cè),你內(nèi)心圖案極其復雜善變
根本無法拷貝或捉摸
而我寧愿按指紋,刷臉
更加真實可靠
我簡樸的靈魂難以生成二維碼
生命密碼不可揣摩
像讀詩般讀我吧
慢慢理解,細細琢磨
古剎詩緣:云門寺拾遺
從塵封史籍中采擷一朵千古之花
我來找你
從峽谷走入時間隧道
在一塊牌匾前站定凝目仰觀
你身后的秦望山郁郁蔥蔥
蒼勁桐柏見證了
昔年香火鼎盛文人墨客雅集的場景
門前的若耶溪潺潺淙淙
模仿曲水流觴
蜿蜒成了一條浙東唐詩之路
我跨過大殿門檻
依稀聽見誦經(jīng)聲帶有詩韻
不知飛檐斗拱可曾錄下
吟詠的回音
在石階磚地我想撿拾幾小片
芒鞋布履寫下的詩詞殘句
可惜已無處尋覓
騷客雅士留存的麗句亭
李白說“禹穴尋溪入 云門隔嶺深”
古剎坐擁錦山秀水
而杜甫在若耶溪畔的禪寺
“青鞋布襪從此始”
佛教勝地 廣結(jié)詩緣
我有幸追隨
向盛唐繁華的詩路上跋涉前行
沿剡溪至天姥
從曹娥江到剡溪,一直向西
這長長的水路上
有多少竹篷帆影從歷史深處緩緩駛來
演繹千古風流
我愿是船尾的一朵浪花
緊緊追隨著,賞讀詩賦聆聽歌詠
穿越歲月的屏障
將浙東唐詩之旅當作滋潤靈魂的方式
在剡溪口雩浦亭我極目遠眺
群山云峰疊嶂
天姥,天姆,天神的慈母
以山巒的蓊郁喂養(yǎng)人間
曾惹李太白夢游,杜少陵壯游
卵石在斑竹古村的驛道上鑲嵌成詩句
我流連于字里行間
體味正楷或狂草描繪的意蘊
一路古楓香樟如豐碑高聳
詩仙詩圣詩魔燦若星辰
依稀從全唐詩的冊頁中溜出來散步
能邂逅否?我欲拱手作揖求教
在沃洲,千年拜師
然后吟留別
一夜飛度鏡湖月
而我,正是湖岸的野艾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