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原,吳靜,顧震,吳磊,彭建軍
(1.江西省科學院 應用化學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96;2.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西南昌 330000;3.江西樟鄉(xiāng)天然冰片有限責任公司,江西吉安 343000)
龍腦樟(Cinnamomum camphora chvar. Borneol)為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的一種香樟樹,1987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于江西省吉安市,目前主要在江西、湖南兩地有所種植,資源較為稀缺[1-2]。龍腦樟因富含右旋龍腦(天然冰片),在中醫(yī)典籍中被歸于芳香開竅類藥材,民間常將其用于醒目通竅、解郁散火、祛風解表、化濕和中[2]。龍腦樟中含有萜類、苯丙素類、揮發(fā)油類及黃酮類等化合物,具有抗炎、降血糖、抗菌、殺蟲、抗腫瘤及抗氧化等藥理活性[3-8]。目前對龍腦樟的研究多數(shù)集中在龍腦樟葉的化學成分、揮發(fā)油和天然冰片的提取[9-11],對龍腦樟的采后剩余部分(如龍腦樟枝)的研究較少,這不僅對龍腦樟資源造成了浪費,還降低了對龍腦樟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因此,本實驗通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LPS)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細胞建立體外炎癥模型,以炎癥介質(zhì)NO的產(chǎn)生量為指標研究龍腦樟的抗炎活性,并通過MTT法研究龍腦樟對SH-SY5Y神經(jīng)瘤細胞及HepG2肝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期為進一步開發(fā)龍腦樟資源,提高龍腦樟資源的整體利用率提供理論基礎(chǔ)及參考。
DMEM高糖培養(yǎng)基(批號:AE29461773),美國HyClone實驗室;NTC胎牛血清(批號:NTC-HK026),阿根廷Natocor工業(yè);青鏈霉素(批號:G507FA0001)、0.4%臺盼藍染色液(批號:G616FA0001)、噻唑藍(MTT)(批號:A600799-0005)、胰蛋白酶細胞消化液(批號:H617FA0003)、PBS緩沖液(批號:G429FA0001),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亞硝酸鈉、鹽酸萘乙二胺、磺胺、十二烷基硫酸鈉,上海凜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脂多糖(LPS)、二甲基亞砜(DMSO),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天津致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龍腦樟枝,由江西樟鄉(xiāng)天然冰片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經(jīng)江西省科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李雄輝研究員鑒定為龍腦樟枝,樣本編號為PML202102;RAW264.7小鼠巨噬細胞、SH-SY5Y神經(jīng)瘤細胞及HepG2肝癌細胞,由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提供。
Esco CellMate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新加坡Esco科技有限公司;尼康ECLIPSE Ts2倒置顯微鏡,日本NIKON公司;Tecan INFINITE 200PRO酶標儀,TECAN Austria有限責任公司;TD50002A電子天平,上海衡際科學儀器有限公司;Milli-Q超純水器,密里博公司;RE52CS-1旋轉(zhuǎn)蒸發(fā)器、B-260恒溫水浴鍋,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SHB-Ⅲ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mào)有限公司;DLSB-10L/10低溫冷卻液循環(huán)泵,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KQ-500DB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1.3.1 樣品的提取制備
將龍腦樟枝徹底干燥后粉碎,取粉碎后的龍腦樟枝2.4 kg,按15:1(kg:L)料液比加入80%的乙醇超聲(400 W,30 min)重復提取2次,之后進行抽濾,旋轉(zhuǎn)蒸發(fā),減壓濃縮后得到龍腦樟枝乙醇粗提物(Crude,242.42 g),將粗提物加入適量水混合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之后進行旋轉(zhuǎn)蒸發(fā)、減壓濃縮得到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浸膏。用活性炭對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進行脫色處理,之后冷凍干燥,得到純化后的乙酸乙酯部位樣品(11.82 g)。取適量乙酸乙酯部位樣品加入DMSO配制成100 mg/mL的母液,放于4 ℃冰箱便于后續(xù)實驗。
1.3.2 細胞培養(yǎng)
將RAW264.7細胞接種在含有10%胎牛血清、1%青鏈霉素雙抗的DMEM高糖培養(yǎng)基中,于37 ℃、5%CO2條件下培養(yǎng)。細胞生長至80%左右時,進行傳代培養(yǎng)。SH-SY5Y細胞及HepG2細胞培養(yǎng)方式同上。
1.3.3 抗炎活性測定
(1)Griess法測定NO的釋放量。以NaNO2為標準品,參考BEAK等[12]的方法繪制NO標準曲線。取對數(shù)生長期且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RAW264.7細胞,以5×105個/mL的濃度接種于96孔板中,每孔200 μL(四周邊緣用等體積的PBS緩沖液填充),于37 ℃、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然后棄去孔內(nèi)舊培養(yǎng)液,設置空白組(只含培養(yǎng)液而無細胞,用于調(diào)零)、對照組、LPS模型組和藥物組??瞻捉M及對照組加入200 μL培養(yǎng)液(0.1% DMSO),LPS模型組加入200 μL含LPS培養(yǎng)液(0.1% DMSO),藥物組先分別加入含不同濃度龍腦樟枝乙酸乙酯部位的培養(yǎng)液150 μL預處理2 h,再加入50 μL含LPS培養(yǎng)液,每組均設6個復孔,繼續(xù)在培養(yǎng)箱中孵育24 h。之后每孔取上清液100 μL于96孔板中,加入100 μL配制好的Griess試劑,室溫下反應10 min,在酶標儀540 nm處測定吸光值并代入NO標準曲線計算NO濃度。上述條件中所加藥物終濃度分別為6.25 μg/mL、12.50 μg/mL、25.00 μg/mL、50.00 μg/mL 及 100.00 μg/mL,LPS終濃度為1 μg/mL。
(2)MTT法測定細胞存活率。參考YANG等[13]測定細胞存活率。接板條件及模型設置同1.3.3(1),加入LPS及藥物孵育24 h后,吸出孔內(nèi)培養(yǎng)液,再加入100 μL 1 mg/mL的MTT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4 h,最后加入MTT終止液繼續(xù)培養(yǎng)16~20 h,于570 nm處測定其吸光度并按公式(1)計算存活率。
(3)抗腫瘤活性測定。設置空白組、對照組及藥物組,藥物組加入不同濃度藥物孵育48 h后吸出孔內(nèi)培養(yǎng)液,加入MTT并按1.3.3(2)所示的方法進行測定。
LPS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成分,可作用于宿主細胞細胞膜表面上的Toll樣受體4刺激細胞產(chǎn)生炎癥[14]。NO可調(diào)節(jié)炎癥和宿主防御并參與到各種慢性疾病中,是一種重要的炎癥介質(zhì),NO的釋放量也是評價藥物抗炎活性的一項重要指標[15]。龍腦樟枝抗炎活性的測定如圖1(a)、圖1(b)所示。在沒有加入LPS時,對照組中的NO含量極低,僅有1.28 μmol/L,屬于正常水平。經(jīng)過1 μg/mL的LPS刺激后,炎癥反應啟動,NO含量顯著升高(LPS組32.08 μmol/L),表明炎癥模型構(gòu)建成功。通過給予細胞不同濃度的藥物處理,結(jié)果表明,濃度為6.25~100.00 μg/mL范圍內(nèi)的樣品均顯著降低了NO含量,表明龍腦樟枝乙酸乙酯部位有較好的抗炎活性。然而,細胞毒性實驗表明,濃度為12.50~100.00 μg/mL范圍內(nèi)的樣品都顯著地降低了細胞的存活率,表明其對細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只有濃度為6.25 μg/mL時,樣品對RAW264.7細胞無明顯毒害作用且能夠顯著降低NO的含量,表明低劑量濃度的龍腦樟枝有較好的NO抑制作用,抗炎活性較強。
圖1 龍腦樟枝乙酸乙酯部位抗炎活性的測定結(jié)果(±SD,n=6)
龍腦樟乙酸乙酯部位對SH-SY5Y神經(jīng)瘤細胞及HepG2肝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如圖2(a)與圖2(b)所示。6.25~25.00 μg/mL的樣品對HepG2細胞及SH-SY5Y細胞的存活均無明顯抑制作用,隨著濃度增大為50.00~100.00 μg/mL時,龍腦樟枝均能極顯著抑制HepG2細胞及SH-SY5Y細胞的增殖,表現(xiàn)出一定的劑量效應關(guān)系,且抑制率均在75%以上,表明龍腦樟枝對SH-SY5Y及HepG2細胞有潛在的抗腫瘤活性。
圖2 龍腦樟枝乙酸乙酯部位抗腫瘤活性測定結(jié)果(±SD,n=6)
結(jié)果表明,低劑量的龍腦樟枝乙酸乙酯部位可顯著抑制炎癥介質(zhì)NO的釋放,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中等劑量的樣品對SH-SY5Y神經(jīng)瘤細胞及HepG2肝癌細胞的增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表明了龍腦樟枝的潛在抗腫瘤活性。研究為后續(xù)活性導向下的單體化合物分離提供了參考,也為提高龍腦樟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目前關(guān)于其具體抗炎機制及抗腫瘤機理尚不清楚,可在后續(xù)的實驗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