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
(內(nèi)蒙古包頭市第六醫(yī)院科教科,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40)
精神分裂癥屬于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同時也是較為嚴重的一種疾病,以精神活動、情感、思維等不協(xié)調(diào)作為主要特征,好發(fā)于青壯年人群中,影響自身情感和行為[1]。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該病農(nóng)村發(fā)病率約為5.19%,城市發(fā)病率約為8.19%,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還會加重家庭負擔等[2]。血清心肌酶譜檢驗中包含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等,其中LDH、CK可有效評估患者軀體狀況,在疾病發(fā)病期最為敏感[3]。本研究為更好地了解血清心肌酶譜在精神分裂癥病患者中的準確性,選擇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病患者86例,以及同期本院門診接診的健康人員86例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癥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并選取同期本院門診就診的健康人員86名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男50例,女36例;年齡18~64歲,平均(42.1±2.4)歲;病程10~90個月,平均(50.9±1.8)個月;體質(zhì)量54~76 kg,平均(65.9±1.5)kg;受教育程度:文盲8例,初中及以上學歷55例,小學23例。對照組男51例,女35 例;年齡20~66 歲,平均(42.6±2.1)歲;體質(zhì)量56~75 kg,平均(65.3±1.2)kg;受教育程度:文盲12例,初中及以上學歷53例,小學21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研究對象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②經(jīng)過肝功能、心電圖、B超、胸透等檢查均顯示正常;③依從性較高,入院后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④入院前1 個月未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⑤未服用安定類藥物。排除標準:①緊張型精神分裂癥;②患有代謝性疾病、腫瘤、高血壓等;③合并腦部器質(zhì)性和骨骼肌疾?。虎芊强崭寡獦吮?;⑤患有較為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心肺功能異常以及其他疾病者;⑥患有乳糜血清、溶血等疾病。
1.2 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對象入院第2 天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使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及配套試劑進行檢驗,對天門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CKMB、CK、LDH、α-羥丁酸脫氫酶(α-hydroxybutyric acid dehydrogenase,α-HBDH)進行測定。如CK 值>190.1 U/L 的患者需要在檢查的當天或入院后的1、2、3、4周再次實施檢查。研究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需經(jīng)本院精神科≥2 名醫(yī)師根據(jù)木僵、一般、興奮、被動、極度興奮的標準確定[4]。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精神分裂癥患者入院時血清心肌酶譜異常發(fā)生率。對α-羥丁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血清肌酸激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水平進行研究和檢驗。②比較精神分裂癥患者入院時心肌酶譜升高的程度。③比較兩組不同時間血清心肌酶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心肌酶譜異常發(fā)生率比較 86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62 例患者血清心肌酶譜正常,24 例患者出現(xiàn)異常。異常增高患者中木僵組、興奮組、極度興奮組占比與正常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被動組、一般組與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精神分裂癥患者入院時血清心肌酶譜異常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bnormal serum myocardial zymogram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t admission[n(%)]
2.2 兩組入院時心肌酶譜升高程度比較 興奮組、極度興奮組、木僵組心肌酶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一般組和被動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入院時心肌酶譜升高程度比較(±s,U/L)Table 2 Comparison of elevated myocardial enzymes at admission(±s,U/L)
表2 入院時心肌酶譜升高程度比較(±s,U/L)Table 2 Comparison of elevated myocardial enzymes at admission(±s,U/L)
注:AST,天門冬氨酸轉(zhuǎn)氨酶;α-HBDH,α-羥丁酸脫氫酶;LDH,乳酸脫氫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與對照組比較,aP<0.01;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木僵組被動組一般組興奮組極度興奮組例數(shù)86 10 35 29 8 4 AST 23.36±9.53 97.16±18.53a 41.78±6.83 73.36±14.16b 102.33±43.12a 125.45±63.08a α-HBDH 113.25±26.22 313.25±35.22 195.73±22.28 214.25±40.33 312.14±36.76 542.13±43.16b LDH 168.86±26.25 486.86±76.66b 203.66±30.78 248.86±41.32 344.17±30.62b 646.88±74.15b CK-MB 15.13±1.35 48.13±13.23b 22.13±5.91 22.23±17.44 34.12±19.03b 77.15±13.71a CK 129.12±16.23 938.92±31.73a 281.25±37.58 338.92±41.75 809.85±20.22a 1985.02±33.15a
2.3 兩組第1、2、3、4 周血清心肌酶譜比較 異?;颊咴诘?、2、3、4 周進行采血檢查,顯示AST、α-HBDH、LDH、CK-MB、CK水平隨疾病好轉(zhuǎn)降低,在第1 周中下降的幅度比較快,入院后第4 周兩組血清心肌酶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第1、2、3、4周血清心肌酶譜比較(±s,U/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myocardial zymogra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week 1,2,3 and 4(±s,U/L)
表3 兩組第1、2、3、4周血清心肌酶譜比較(±s,U/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myocardial zymogra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week 1,2,3 and 4(±s,U/L)
注:AST,天門冬氨酸轉(zhuǎn)氨酶;α-HBDH,α-羥丁酸脫氫酶;LDH,乳酸脫氫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與對照組比較,aP<0.01;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異常者住院時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例數(shù)86 24 AST 23.36±9.53 125.47±30.81a 85.65±23.11b 73.33±13.11 43.36±9.53 29.78±6.83 α-HBDH 113.25±36.22 426.61±34.71b 275.13±33.06 171.33±36.24 143.25±35.02 121.73±22.28 LDH 168.86±46.25 542.88±48.68b 415.08±40.38b 348.13±35.02 248.86±46.22 164.66±30.78 CK-MB 15.13±10.35 42.17±13.73b 34.12±8.03 26.16±9.83 18.13±2.35 16.13±5.08 CK 129.12±36.23 919.22±49.25a 541.22±42.15b 420.85±32.13b 324.92±31.23 138.25±36.58
精神分裂癥在所有精神疾病中較為常見,發(fā)病后患者情緒會發(fā)生較大波動,出現(xiàn)沖動、易怒等情況,依從性比較差。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患者約為4.0%~8.3%,目前,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和病因尚不明確[5]。國內(nèi)外研究顯示,心肌酶譜的變化水平可以作為治療和診斷精神分裂癥的重要指標,急性發(fā)病期心肌酶譜水平不斷升高,可能與患者情緒波動有關(guān),促使神經(jīng)元長時間處于亢奮中,身體代謝發(fā)生異常,細胞中的心肌酶譜會進入到血液中[6]。所以將心肌酶譜的變化水平作為診斷精神分裂癥的重要指標,但心肌酶譜的變化存在局限性,這與心肌酶的變化時間較短有關(guān)。
導致精神分裂癥發(fā)生的原因較多,且較復雜,可能與心理、環(huán)境、家族史、疾病等有關(guān),感知覺障礙包含幻味、幻視、幻聽、幻嗅等;思維型障礙中妄想最為常見;情感性障礙中情感反應(yīng)不協(xié)調(diào)以及情感淡漠比較常見,此外,焦慮、抑郁、易激惹、不協(xié)調(diào)性興奮等也較常見[7]。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還會導致患者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8]。心肌酶譜的檢測可更好地了解患者心肌損傷情況,早期干預可有效避免精神癥狀以及心肌疾病。
血清心肌酶譜是反映心肌受損情況最可靠、經(jīng)濟、方便、直接的方式,包含AST、α-HBDH、LDH、CK-MB、CK,以上這些酶存在于患者腦部、骨骼、心肌、肌肉、肝臟等細胞,如組織受損,酶則會進入血液,血清中的α-HBDH、CK、LDH、AST、CK-MB 均會明顯升高[9]。但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期間,心肌酶譜也會異常增高,部分患者CK>10 000 U/L,是正常值的50 多倍;α-HBDH、AST、LDH 也有所增高,CK-MB>300 U/L,是正常值的12 多倍,雖然數(shù)據(jù)比較詳細但未發(fā)現(xiàn)心肌缺血[10-11]。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中心肌酶譜異常增高患者發(fā)生率為27.9%,可能與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期間病程較長、病情嚴重、強迫住院時身體受到傷害等有關(guān)。但心肌酶譜增高患者均未出現(xiàn)胸痛、胸悶、心慌等癥狀,在入院后1、2、3、4周實施心電圖或者其他的檢查中沒有任何異常,可排除身體中的疾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所導致的心肌酶譜異常。
本研究顯示,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心肌酶譜增高程度和患者住院期間的精神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興奮組、極度興奮組、木僵組與正常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一般組和被動組與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精神分裂癥患者心肌酶譜增高是因為木僵、興奮、極度興奮等。隨著疾病不斷的穩(wěn)定和控制,心肌酶譜也恢復原有水平。異?;颊咴诘?、2、3、4 周進行采血檢查,顯示AST、α-HBDH、LDH、CK-MB、CK 水平會跟隨疾病的好轉(zhuǎn)降低,在第1周中下降的幅度比較快,在入院后第4周兩組血清心肌酶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心肌酶譜診斷,對提高預后有一定意義,動態(tài)觀察變化利于后期治療和病情恢復。
精神類疾病是指在社會環(huán)境、心理、生物因素的影響中,大腦各項功能失調(diào),行為、情感、認知等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障礙[12]。精神病中包含的有精神分裂癥、躁郁癥、躁狂癥等。精神分裂癥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且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礙,一般發(fā)生于青壯年中[13]。該病起病比較慢,具有意識、行為、情感、思維等方面的異常性,精神活動具有不協(xié)調(diào)性;病程比較長,且不斷惡化和反復加重,但少數(shù)患者會基本痊愈或完全治愈。患者在發(fā)病時入院,躁動、抵觸性情緒比較大,甚至還有發(fā)生沖動、吵鬧行為[14]。激烈的肌肉運動、能量代謝旺盛會導致血清中的α-HBDH、CK、LDH、AST、CK-MB 活性會不斷的增高。劇烈運動下血清酶譜的增高幅度也會不斷的增大,尤其是CK 的升高幅度比較明顯,所以精神分裂癥患者和CK 升高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15]。了解機體中心肌酶譜水平變化情況,對后續(xù)治療有幫助性作用,促進患者身體改善,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身體質(zhì)量等。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病患者臨床診斷中,血清心肌酶譜檢驗?zāi)苡行岣邷蚀_性,利于評估病情,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