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務
李桐生是我加入省直書畫家協(xié)會后才認識的,當時別人介紹他是一位三線搬遷企業(yè)的行政干部,喜書畫,但我并未見到他的作品。后來在省直的書畫展上見到他的作品,我們的交往也多了起來,他為人正直純樸,李桐生這個名字便在我們的記憶中凸現(xiàn)出來。一年前,我就計劃寫一篇文章介紹他的書藝、畫風、人品,但他始終覺得還不夠。在我再三要求下,他終于提供了書畫作品照片若干張,還附一信:“評價文章不要太過,目前我只能說是一個藝術大道上的朝圣者?!?/p>
李桐生的書法學晚清康有為,國畫學近代傅抱石。盡管他的本職工作忙而雜,每年春秋兩季還要配合企業(yè)銷售部門做好產(chǎn)品展銷會的宣傳布展工作,但他每年都要利用一切時間創(chuàng)作一些作品,特別是利用展銷會空余時間,遍訪該城市的文化市場、名勝古跡,從中吸取營養(yǎng),努力提高文化素質。他不僅注重實踐耕耘,還非常關注創(chuàng)作理論的學習,他撰寫的《楚簡書淺談》,受到愛好簡牘書法朋友的關注,這是一篇較早涉及秦漢楚簡牘的論文,雖然稚拙,但有心得體會。其時,國內繼長沙仰天湖戰(zhàn)國楚簡出土后,湖南、湖北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簡牘實物,為書法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同時也涌現(xiàn)了一批簡牘書法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受此潮流的影響,李桐生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他創(chuàng)作的《古松新竹》聯(lián),展出后被長沙簡牘博物館收藏。他撰寫的《瀟湘奇氣鐘浯溪》一文發(fā)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書法》2005年第5期上。浯溪是我國南方最大的露天碑林,從唐元結在摩崖上開鎜《大唐中興頌》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題刻留傳至今,歷經(jīng)1250年,匯集了各體書法500余通,蔚為大觀。至宋范成大說:“元子乃以魯史筆法,婉詞含譏,蓋之而彰?!贝搜砸怀?,《大唐中興頌》遂有名頌實譏之說。李桐生根據(jù)《新唐書》等有關史料,闡明了不同的觀點:元結、顏真卿都是唐代中興名臣,對于權奸當?shù)馈y臣賊子,他們是深惡痛絕,對于國家的中興,他們是由衷地高興,“名頌實譏”實在是冤枉了元次山的本意。書法“絢麗歸平淡,真放在精微”是他這段時期的代表作,這是我省兩位著名學者、書畫家莫立唐、虞逸夫的合句聯(lián),款識有數(shù)行小字:“甲申春,問藝于莫老”,莫老曰:“學傅抱石不易,得其精髓更難??此拼诸^亂服,實則精微之至?!蹦狭瘟螖?shù)語,便道出問題本質。據(jù)說,莫老因工作關系,曾陪同傅抱石在韶山寫生,雖時間不長,但體會極深,我們在莫老的山水作品中常常能體會到傅抱石的韻味,原因便在此。一次拜訪中,莫老很高興地為李桐生寫下“真放在精微”一紙以贈勉。后在一次拜訪虞老時得“絢麗歸平淡”句,與莫老“真放在精微”正好成聯(lián)。聯(lián)語雖是對傅抱石藝術的評論,但仔細想來,做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國畫《赤壁之游》,許多畫家都喜歡這個題材,歷來不乏佳構名篇,但李桐生的《赤壁之游》,仍然新意盎然。他在學習抱石皴的基礎上,將構圖直指畫幅頂端,形成鋪天蓋地之勢,讓人一看圖便可想其作畫時解衣盤礡,揮灑迅疾,不計瑣碎,但求神韻之態(tài)。畫面上,扁舟一葉,幾位高士好像神情專注地欣賞眼前的壯麗景色,憑吊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次戰(zhàn)役,由此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一般人認為古戰(zhàn)場在嘉魚縣東門、長江南岸。到了宋朝,被朝庭貶到黃州的蘇東坡寫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這是一件重要的文學藝術作品。受其影響,人們約定俗成地認為赤壁古戰(zhàn)場在黃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悲壯,美不勝收,讓人神魂激蕩,又何必作考證之思索?只要讓我們想起三國征戰(zhàn)中的一段智慧故事就行。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李桐生,1948年生于南京市,先后畢業(yè)于南京動力學校(現(xiàn)南京師范大學電氣自動化學院)和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書崇南海,畫從抱石,曾任湖南省直書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南書畫》雜志副總編輯、湖南省九歌書畫院藝術家、湖南名人書畫館研究員、長沙致公書畫院顧問、景天名家書畫院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