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Night
彗星的模樣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種星體,它們通常散發(fā)出模糊的光芒,多數(shù)彗星還會拖著一條或幾條尾巴,不知什么時候就突然出現(xiàn)在天空中。最大的彗星尾巴可以掃過大半個天空。每次彗星出現(xiàn),都值得仔細欣賞,它們給一成不變的天空帶來了有趣的調劑。
多數(shù)彗星來自遙遠的太陽系邊緣,那里有一個叫作奧爾特云的彗星“倉庫”,到處都是冰質的小天體。這些小天體由于偶然的原因受到擾動,由此會開啟太陽系內部的旅行。當它們離太陽越來越近時,冰漸漸融化,里面的塵埃飄散出來,形成了彗尾。
在圖像或照片中,彗星常常拖著一條尾巴,很有動感的樣子,很多人以為它們會快速劃過天空。實際上,彗星在天上移動的速度非常慢,看上去就像彗星“凝固”在天空一樣。
彗星就像一個雪球,表面覆蓋著塵埃。
如果彗星是由純凈的雪和冰組成的,那么它們反而不容易融化。你可以做下面的實驗驗證一下。
1 . 將兩塊冰放在托盤或碟子上。
2. 將黑色和白色的顏料粉末分別撒在兩塊冰上,完全覆蓋。
3. 將托盤或碟子放在明亮的臺燈或聚光燈下面,等待一會兒。
覆蓋黑色粉末的冰融化得更加迅速。這是因為黑色粉末會吸收燈光的熱輻射,而白色粉末會把熱輻射反射掉。
彗星的形態(tài)千差萬別。有的彗星有好幾條分叉的尾巴,有的彗星尾巴像羽毛,有的沒有尾巴,有的像一只水母,有的彗尾巨大無比,橫跨大半個天空……這也是大家喜歡看彗星的原因之一吧。
一些短周期彗星每隔幾年到十幾年就回歸一次,其軌道最遠不會遠過木星。比如恩克彗星,周期只有3.3 年,從被發(fā)現(xiàn)以來已經回歸了超過60 次,回歸時用肉眼就能直接看到。而長周期彗星的回歸周期長達幾十年,甚至上千年。如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 年,海爾-波普彗星的周期是兩千多年。還有一些彗星離開后就再也不會回來,它們叫作非周期彗星。
作為行星和它們衛(wèi)星的補充,太陽系中更小的天體也圍繞著太陽旋轉。這包括了太陽系內比較靠近太陽的溫暖區(qū)域里的巖石小行星,以及大部分時間都位于太陽系邊緣的冰冷彗星,盡管彗星也偶爾接近太陽并被加熱。
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大部分的小行星都被發(fā)現(xiàn)位于其中。目前已知的最大小行星為谷神星(Ceres),它的直徑為950千米。小行星是在太陽系形成時留下的碎片,木星強大的引力令它們無法合并成為一顆行星。
彗星
大部分彗星的軌道都位于海王星之外,在柯伊伯帶或者在被叫作奧爾特云的更遠區(qū)域運動。它們受到外力擾動時,偶爾會跌向太陽,太陽使得它們內部的冰融化,從而造成它們擴展的彗發(fā)和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