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兆忠,裴彧,李會強,魏殿軍
(1.天津醫(yī)科大學醫(yī)學檢驗學院,天津 300203;2.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婦產醫(yī)院檢驗科,天津 300451;3.河北省燕達醫(yī)院檢驗科,廊坊 065201)
肺炎是臨床兒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中又以肺炎支原體(MP)感染引起的肺炎最為多見[1]。MP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生物,體積非常小,可穿過細胞過濾器,并且還能在體外生長繁殖,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2]。人體是MP 的唯一宿主,普遍易感,呼吸道飛沫是MP 傳播的主要途徑。肺炎支原體肺炎(MPP)的臨床發(fā)病率逐年攀升,且有明顯的低齡化發(fā)展趨勢,肺炎還是5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3]。近年來,由于抗生素藥物的過度使用及不當使用,使得MP 耐藥性增加,難治性MPP、重癥MPP 病例逐年增多。因此,正確判斷MPP 患兒病情,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提高用藥的針對性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目前關于MPP 的病情判斷、抗菌藥物選用等問題尚不規(guī)范,再加上MPP 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臨床較易漏誤診,從而進一步增加病情判斷的難度,影響治療效果[4]。為此,找尋科學、有效的實驗室指標以輔助判定MPP 患兒病情,指導臨床治療尤為重要。本研究擬對外周血CD64、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4 項指標與MPP 患兒病情及血清MP-IgM 抗體滴度的關系進行探究。
1.1 研究對象 選取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婦產醫(yī)院兒科在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MPP 患兒共130 例作為研究對象。男54 例,女76 例,年齡1~12 歲。納入標準:(1)有呼吸道感染相關癥狀(如發(fā)熱、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等),且影像學檢查可見胸部變化,嬰幼兒影像學檢查多表現(xiàn)為間質性病變或散在斑片狀陰影,年長兒以肺實質性病變及胸腔積液多見[1]。(2)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的MPP 診斷標準[5]。(3)血清MP-IgM 抗體滴度≥1:80。(4)年齡1~12 歲。排除標準:(1)反復呼吸道感染者。(2)免疫力低下者。(3)合并支氣管哮喘者。(4)合并其他感染性肺炎者。(5)患病前存在心血管、肝、腎、肺等系統(tǒng)基礎疾病者。
1.2 方法
1.2.1 血清學檢測方法 所有患兒均在入院后24 h內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3mL),常規(guī)離心處理后保留血清,用于測定CD64、CK、CK-MB、LDH 水平?;純涸谌朐捍稳涨宄浚杉崭轨o脈血,用于測定血清MP-IgM 抗體滴度。
MP-IgM 抗體滴度檢測采用被動凝集法,試劑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提供,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CK 檢測采用磷酸肌酸底物法,CK-MB 檢測采用免疫抑制法,LDH 檢測采用乳酸底物法。檢測儀器選用日立76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株式會社日立高新技術),CK、CK-MB、LDH 檢測試劑盒均由邁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D64 指數(shù)檢測使用FACS canto II 流式細胞儀(美國BD 公司生產),檢測各細胞群CD64 平均熒光強度,根據(jù)公式計算中性粒細胞CD64 指數(shù)[6],儀器性能和質控全部良好。
1.2.2 分組方法 (1)參考MPP 重癥及輕癥診斷標準[7](肺部體征輕,未見肺外并發(fā)癥,X 線片顯示支氣管肺炎或間質性肺炎為輕癥;肺部體征重,至少有2 個系統(tǒng)肺外并發(fā)癥,X 線片顯示大片實變影或胸腔積液為重癥),將130 例MPP 患兒分為兩組:重癥組(54 例)、輕癥組(76 例)。(2)根據(jù)測得的血清MP-IgM 抗體滴度,將130 例MPP 患兒分為3 組:低滴度組(1∶80)36 例、中滴度組(1∶160~1∶320)57 例、高滴度組(≥1∶640)37 例。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23.0 軟件對數(shù)據(jù)做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 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比較進行單因素ANOVA方差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 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關性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 輕癥組與重癥組患兒的性別、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輕癥與重癥MMP 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s)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children with mild and severe MMP(±s)
表1 輕癥與重癥MMP 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s)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children with mild and severe MMP(±s)
注:MMP:肺炎支原體肺炎
組別 例數(shù) 男/女 病程(d)輕癥組 重癥組 76 28/48 4.35±0.78 54 26/28 4.48±1.02 χ2/t 1.662 0.823 P 0.197 0.412
2.2 不同病情程度 MMP 患兒的血清學指標檢測結果與輕癥組相比,重癥組患兒的血清CD64 指數(shù)、CK、CK-MB、LDH 水平明顯更高(均P<0.05)。輕癥組與重癥組MP-IgM 抗體滴度比較差異顯著,重癥組中高滴度者占比高于輕癥組(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MMP 患兒的血清學指標檢測結果[±s,M(P25,P75),n(%)]Tab 2 Detection of serum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MMP[±s,M(P25,P75),n(%)]
表2 不同病情程度MMP 患兒的血清學指標檢測結果[±s,M(P25,P75),n(%)]Tab 2 Detection of serum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MMP[±s,M(P25,P75),n(%)]
注:MMP:肺炎支原體肺炎;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脫氫酶;MP:肺炎支原體
組別輕癥組重癥組χ2/Z/t例數(shù)76 54 CD64 指數(shù) CK(U/L) CK-MB(U/L) LDH(U/L)MP-IgM 抗體滴度低中高4.78±1.33 90.00(79.25,121.50) 36.50(25.75,45.25) 325.50(286.25,379.25) 33(43.42) 40(52.63) 3(3.95)7.25±1.99 118.50(96.25,138.50) 67.50(42.00,87.75) 521.50(377.25,590.25) 3(55.56) 17(31.48) 34(62.96)-7.96 -1.940 -4.496 -5.587 58.197 P 0.000 0.052 0.000 0.000 0.000
2.3 不同血清MP-IgM 抗體滴度患兒的血清指標比較 不同血清MP-IgM 抗體滴度患兒的CD64 指數(shù)、CK、CK-MB、LDH 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CD64 指數(shù)、CK、CK-MB、LDH 水平均有高滴度組>中滴度組>低滴度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不同血清MP-IgM 抗體滴度患兒的血清指標比較[(±s),M(P25,P75)]Tab 3 Comparison of serum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MP-IgM antibody titers[(±s),M(P25,P75)]
表3 不同血清MP-IgM 抗體滴度患兒的血清指標比較[(±s),M(P25,P75)]Tab 3 Comparison of serum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MP-IgM antibody titers[(±s),M(P25,P75)]
注: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脫氫酶;與低滴度組相比,※P<0.05;與中滴度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CD64 指數(shù) CK(U/L) CK-MB(U/L) LDH(U/L)低滴度組 36 4.22±1.14 87.50(72.75,101.25) 30.50(21.50,41.00) 307.00(246.25,332.25)中滴度組 57 5.05±0.71※ 106.00(90.00,137.00)※ 42.00(34.00,72.00)※ 383.00(334.00,448.00)※高滴度組 37 8.56±1.19※* 118.00(94.00,142.00)※* 68.00(42.00,88.00)※* 542.00(377.00,631.00)※*F/χ2 177.40 21.110 34.122 45.467 P 0.020 0.000 0.000 0.000
2.4 病情嚴重程度與MP-IgM 抗體滴度的相關性 相關性分析顯示,MPP 患兒病情輕重與MPIgM 抗體滴度呈正相關(r=0.556,P=0.000)。各血清指標與MP-IgM 抗體滴度的相關性分析顯示,CD64指數(shù)、CK、CK-MB、LDH 均與MP-IgM 抗體滴度呈正相關(均P<0.05),見表4。
表4 各血清指標與MP-IgM 抗體滴度的相關性Tab 4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parameters and MP-IgM antibody titer
MP 是導致兒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其在進入人體后會附著于呼吸道上皮細胞表層形成免疫復合物,從而引起呼吸道及其他器官病理性改變,不僅影響患兒的生理健康,進展為重癥MPP 后還可能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不利影響[8]。由于MP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多樣,患兒就診時可能無明顯呼吸道體征,臨床較易發(fā)生漏診或誤診,而隨著病情的遷延,MP 感染引起的心肌損害等肺外并發(fā)癥未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會造成患兒病情加重,從而延長病程,增加患兒痛苦[9]。近期有報道指出[10],我國MPP 的臨床發(fā)病率有一定的上升趨勢,所以盡早診斷并最準確判定MPP 的病情嚴重程度,對于提高治療的有效性,降低難治性MPP 及重癥MPP 發(fā)生,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MPP 可造成機體缺氧及心功能不全,嚴重時還會危及患兒生命。心肌細胞富含各類心肌酶,MP 感染引起的心肌細胞受損使大量的心肌酶釋放入血,所以可檢測到血清心肌酶水平大幅提高。心肌酶水平的特征性改變能夠較好地反映心肌受損程度,是反映MPP 患兒心肌損傷程度的高敏感性、高特異性指標,故常被作為臨床診治和預后評估的參考依據(jù),常用的心肌酶指標有CK、CK-MB、LDH 等[11]。國內相關報道指出,MPP 患兒的血清CK、CK-MB 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兒童,并且CK、CK-MB 水平會隨著患兒病情的加重而升高[12]。國外有報道指出,LDH在難治性MPP 患者中呈高表達[13]。本研究顯示,重癥MPP 患兒的血清CK、CK-MB、LDH 水平均顯著高于輕癥患兒,證實血清心肌酶水平會隨著MPP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變化而變化,心肌酶水平越高預示著患兒心肌受損程度越嚴重。CD64 為免疫球蛋白IgG 的Fc 片段受體,其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之間發(fā)揮著連接作用。機體發(fā)生感染后,自身促炎-抑炎平衡被打破,只能通過固有免疫系統(tǒng)來拮抗外來病原體入侵,而中性粒細胞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心粒細胞在被激活后即可發(fā)揮趨化、吞噬作用,引起CD64 等相關分子表達上調。文獻報道指出,在人體正常情況下,CD64 表達極低,但在促炎因子、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補體裂解產物刺激下,中性粒細胞CD64 表達水平則會快速上升,CD64表達上調通常在炎癥發(fā)生24 h 內即可檢測到[14]。本研究顯示,相比輕癥MPP 患兒,重癥MPP 患兒的CD64指數(shù)更高,這與關海燕等[15]報道結論一致。
MP-IgM 是機體受到MP 感染后,由免疫系統(tǒng)B細胞識別Ag 后分泌的一種免疫球蛋白,通常在機體感染后7 d 可測得,常被用作MP 感染診斷。吳娟等[16]報道認為,MP-IgM 抗體滴度越高,MPP 患兒的發(fā)熱持續(xù)時間越長,肺部X 片表現(xiàn)越嚴重,患兒合并肺外并發(fā)癥的風險越高。本研究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MPP 患兒的病情輕重與MP-IgM 抗體滴度顯著相關,患兒病情隨著MP-IgM 抗體滴度的升高而加重,這與前述報道結果相符,提示MP-IgM 抗體滴度可較為可靠地反映MPP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本研究發(fā)現(xiàn),CD64 指數(shù)、CK、CK-MB、LDH 表達均隨著MPIgM 抗體滴度的升高而升高,相關性分析顯示CD64指數(shù)、CK、CK-MB、LDH 均與MP-IgM 抗體滴度呈正相關。這與溫曉濱等[17]和Tomoyuki 等[18]的報道結論一致,表明隨著血清MP-IgM 抗體滴度的升高,MPP 患兒機體的炎癥反應、免疫損傷及心肌損傷就越嚴重。在MPP 患兒的血清CD64 指數(shù)、CK、CK-MB、LDH 及MP-IgM 抗體滴度升高的情況下,應當警惕患兒病情的加重,指導臨床盡早應用糖皮質激素藥物,調整治療方案,積極干預肺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降低重癥MPP、難治性MPP 的發(fā)生風險,改善患兒預后。
綜上所述,MPP 患兒的外周血CD64、CK、CKMB、LDH 均與血清MP-IgM 抗體滴度有正相關關系,各項指標均隨著MPP 患兒病情的加重而加重,監(jiān)測4 項指標變化對于預測MPP 患兒病情進展,指導治療方案調整有積極作用。本研究樣本量較小,研究結論還有待更大樣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予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