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傳 戎玉廷 晉文榮 董明相 劉強 劉福橋
摘要:為提高云南雙江縣茶區(qū)茶樹良種嫁接成活率,就不同嫁接時間、嫁接方法、接口高度等對茶樹良種嫁接成活率影響因素進行比較研究。茶樹良種嫁接試驗結(jié)果表明,雙江縣茶區(qū)茶樹嫁接時間以冬季(1月)為宜,接穗為一芽一葉,嫁接方法以“劈接-接口高度15 cm-套袋-遮陰”較好。
關(guān)鍵詞:茶樹;嫁接技術(shù);嫁接時間;雙江縣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n Grafting
Techniques of Tea Varieties in Shuangji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LI Zhengchuan, RONG Yuting, JIN Wenrong, DONG Mingxiang, LIU Qiang, LIU Fuqiao
Yunnan Shuangjiang Mengku Tea Co., Ltd., Shuangjiang 6776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 improved tea varieties in Shuangjiang County,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 improved tea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grafting time, grafting methods and interface height.The results of tea tree grafting experiment showed that January is suitable for tea grafting in tea area of Shuangjiang County, the best grafting method is 'cleavage-15 cm interface height-bagging-shading'.
Keywords: tea, grafting technique, grafting time, Shuangjiang County
嫁接不僅可以保持茶樹良種特性,還可以縮短茶樹育苗周期,是茶樹良種選育和老茶園良種改造的有效措施。雙江自治縣是中國勐庫大葉種茶源生地,世界茶源核心區(qū),茶樹資源豐富,品種優(yōu)良。本研究通過嫁接試驗,以探索雙江縣茶區(qū)切實可行的茶樹嫁接技術(shù),為茶樹良種選育和推廣提供技術(shù)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地點:云南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zé)任公司茶文化莊園。
接穗:云南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zé)任公司選育的勐庫大葉種半木質(zhì)化枝條作為接穗。
砧木:云抗10號,樹齡10年以上,主干直徑2~6 cm。
嫁接工具:單面刀片、剪刀、鋸子、木錘、塑料套袋、綁帶、遮陽網(wǎng)等。
1.2? 試驗處理與方法
1.2.1? 不同嫁接時間對比試驗
試驗設(shè)4個不同嫁接時間處理,處理1為春季(5月中旬)、處理2為夏季(6月上旬)、處理3嫁接時間夏季(7月下旬)、處理4為冬季(1月上旬)。在2021年3個季節(jié)自然條件下進行試驗,接穗為一芽一葉,將葉子切除一半,采用“劈接-接口高度15 cm-套袋-遮陰”方法嫁接。
1.2.2? 不同嫁接方法對比試驗
試驗設(shè)劈接和切接2個處理。將茶樹離地面15 cm左右鋸平,劈接在斷面中間下切,將接穗下端削成平整雙斜面,在砧木切口兩側(cè)各插入1個接穗;切接在砧木斷面一側(cè)下切,將接穗下端一側(cè)削長斜面(長斜面長度與切口一致),一側(cè)削短斜面,然后將削好的接穗長斜面朝里插入砧木切口。試驗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6—7月)、冬季(1月)3個季節(jié)在自然條件下進行。
1.2.3? 不同接口高度對比試驗
試驗設(shè)6個處理:A,接口高度15 cm;B,接口高度20 cm;C,接口高度25 cm;D,接口高度30 cm;E,接口高度35 cm;F,接口高度40 cm。采用劈接方法嫁接,于2021年冬季(1月)進行。
1.3? 接后處理
嫁接后用10~15 cm保溫保濕袋將接穗與砧木一并套住,袋口用繩子扎緊,再分別用4根白色橡膠棒插入砧木周圍土壤中形成一個長方形,在橡膠棒圍成的長方形上套上白色塑料袋,最后在嫁接完成的每棵茶樹四周插上4根木樁,并在木樁上圍上遮陽網(wǎng)。待新梢長至4 cm時去除塑料袋,長至15 cm左右時去除遮陽網(wǎng)。
2? 結(jié)果與分析
嫁接后每月觀察記錄接穗生長情況1次,以2021年10月24日的觀察結(jié)果分析嫁接成活率。
2.1? 接穗生長情況比較
嫁接后觀察記錄接穗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嫁接后45 d芽開始萌發(fā),75 d芽全部萌發(fā)。從表1可以看出,嫁接120 d后,春季嫁接新梢生長最快,夏季(7月下旬)嫁接新梢生長最慢。
2.2? 不同嫁接時間成活率比較
從不同嫁接時間接穗成活率統(tǒng)計結(jié)果(表1)可見,1月嫁接成活率最高,7月嫁接成活率最低,5月和6月嫁接成活率差別不大。雙江縣1月份氣溫適宜,成活率高。5月份天氣炎熱干燥,不易接活。6月份開始少量降雨,但氣溫仍然高。7月下旬降雨集中,濕度大,難以接活。
2.3? 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比較
比較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表2)發(fā)現(xiàn),劈接和切接對嫁接成活率影響不大。春季成活率相同,夏季和冬季劈接成活率略高于切接。但后期成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切接茶樹接穗和主干愈合不太牢固,接穗長高后會脫離主干連帶接口皮層歪倒,導(dǎo)致接穗死亡。
2.4? 不同接口高度成活率比較。
從不同接口高度成活率比較(表3)可以看出,接口高度15 cm嫁接效果最好,接穗成活率在80%以上;接口高度40 cm嫁接效果最差,接穗成活率低至50%。接口高度40 cm離地面太高,接穗部位水分供應(yīng)不足,容易干枯,成活率低。
3? 小結(jié)與討論
3.1? 嫁接時間對嫁接成活率影響較大
雖然一年四季均可進行茶樹嫁接,但不同季節(jié)嫁接成活率差異大[1]。從試驗結(jié)果來看,雙江縣茶區(qū)嫁接時間以冬季(1月)為佳。
雙江境內(nèi)干濕季分明,冬無嚴寒,雨熱同期。雨季盛期7—10月,占全年雨量84%。12月和1月溫度在4~27 ℃之間。冬季(1月)嫁接,利于茶樹愈傷組織形成。2—5月溫度逐月升高,5月最高溫度達到35 ℃。5—7月,降雨短暫,很快雨過天晴,日照強烈,管理困難,成活率低,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必須加強遮陰和日常澆水工作。7月下旬,降雨集中,濕度大,接口處易受潮發(fā)霉,難以接活。
3.2? 適當(dāng)?shù)募藿臃椒商岣叱苫盥?/p>
嫁接方法以“劈接-接口高度15 cm-套袋-遮陰”較為理想,雙江縣茶區(qū)以大葉種茶為主,茶樹主干明顯,劈接操作容易且接穗成活率高。接口高度保持15 cm左右為宜,接口太低、太高都不利于接穗成活。對于樹齡較大茶樹,嫁接后注意保留砧木上孽生的芽梢,培養(yǎng)1~2個新梢,待新梢木質(zhì)化后再二次嫁接[2]。另外,雙江縣茶區(qū)全年天氣炎熱、日照強烈,茶樹嫁接后要套袋和覆蓋遮陽網(wǎng)遮陰,以保持砧木和接口濕度。
3.3? 嫁接是茶樹良種繁育和推廣的有效途徑
扦插繁殖通常需要2~3年才能培養(yǎng)1株茶苗,并且苗圃育苗期間管理繁瑣,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嫁接操作相對簡單,管理容易,只需1年即可培養(yǎng)1株茶苗,能大幅縮短茶樹良種繁育周期。按照常規(guī)方法,新植茶園一般需要4~5年才能投產(chǎn),而嫁接成活后的茶樹有龐大的根系供給水分和養(yǎng)分,新梢生長快,只需1~2年即可投產(chǎn)。對于老茶園改造而言,嫁接具有見效快、投入少和成效高等優(yōu)點,是進行茶樹良種繁育和良種推廣的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寧靜, 楊陽, 梁國強, 等. 嫁接技術(shù)在茶樹上的應(yīng)用研究與展望[J]. 茶葉通訊, 2014, 41(1): 30-33.
[2] 何聲燦. 茶樹嫁接改良換種技術(shù)探討[J].中國茶葉, 2016, 38(12):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