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最欣
《莊子·逍遙游》“野馬”諸種解釋溯源、商榷與新解
李最欣
(杭州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1121)
學(xué)術(shù)界對《莊子·逍遙游》“野馬”的含義有“游氣”“塵?!薄昂J序讟恰薄瓣栄妗薄耙榜R”五種解釋。這五種解釋都捍格難通,而且與上下文語境不相合。實際上,“野馬”就是野生的馬,“塵?!本褪菈m埃,莊子這三句話是插入語,是來解釋大鵬鳥飛到南海為什么需要依靠“六月息”,因為天地間任何東西的運動,都需要造物主所給風(fēng)的吹動,如野馬的奔騰、塵埃的漂浮等。
莊子;逍遙游;野馬;插入語;舉例
《莊子》的第一篇是《逍遙游》?!跺羞b游》第二段如下:“《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耶。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盵1]1
關(guān)于“野馬”的含義,歷代學(xué)者有“游氣”“塵?!薄昂J序讟恰薄瓣栄妗薄耙榜R”五種觀點。這五種觀點中,前四種觀點,本身就很牽強,對觀點的解釋也很牽強。第五種觀點是把“野馬”解釋為野生的馬,這觀點是對的,但為什么把野馬解釋為野生的馬,其原因是錯誤的。下文對這五種觀點中每個觀點的產(chǎn)生過程按照時間順序予以梳理,并提出筆者自己的看法。因為解釋《莊子》一書的學(xué)者很多,解釋《莊子》的書也很多,為節(jié)省篇幅,對每個觀點的持有者,除了交代提出這個觀點的學(xué)者外,其他只列舉幾個主要學(xué)者的說法。
“游氣”說的提出者,學(xué)界一直以為是西晉人郭象,實際上應(yīng)該是魏晉間崔譔。因為據(jù)說郭象注釋莊子的書是剽竊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的莊子注,而崔譔比向秀還要年長。崔譔有《莊子注》二十七篇,是魏晉人注《莊子》著作里最早的,可惜此書早已佚失。崔譔的說法保存在郭象注《莊子》(十卷)卷一:“野馬,司馬云:‘春月澤中游氣也’。崔云:‘天地間氣如野馬馳也’?!盵2]卷1。司馬指西晉人司馬彪?!按蕖敝肝簳x崔譔,可見關(guān)于“野馬”的含義,魏晉人崔譔先說是“天地間氣”,也就是“氣”,然后晉馬司彪說是“春月澤中游氣”,也就是“游氣”。崔譔的說法又見隋唐間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卷二十六《莊子音義上》的引用:“崔云:‘天地間氣如野馬馳也。’”同卷釋“塵?!痹唬骸按拊疲骸斓亻g氣蓊郁似塵埃揚也?!盵3]卷26
可見,崔譔認(rèn)為,這里的“野馬”和“塵?!倍际恰疤斓亻g氣”,也就是天地間的氣。崔譔說,莊子之所以把氣說成野馬,是因為氣像野馬一樣馳;莊子之所以把氣說成塵埃,是因為氣像塵埃一樣“蓊郁”。注意,崔譔對“野馬”的解釋雖然沒有用“游氣”這樣的字眼,但“天地”間的氣“當(dāng)然”是“游”于天地間,而不是靜止的。因此,可以認(rèn)為崔譔所說的“氣”就是“游氣”,也就是說,可以把“游氣”說的提出者看作是崔譔。
后來的學(xué)者,同意崔譔“野馬”是氣的說法的人很多,同意崔譔認(rèn)為“塵?!币彩菤獾恼f法的人很少?!皦m?!笔菤獾恼f法顯然不對,這里就不討論了,只看“野馬”是氣的說法在后世的影響。
就現(xiàn)有文獻(xiàn)看,崔譔認(rèn)為“野馬”是“氣”或“天地間氣”的說法,首先得到了比崔譔稍后的學(xué)者西晉司馬彪、郭象的贊同和進(jìn)一步的解釋。
西晉司馬彪的說法最早見西晉郭象《南華真經(jīng)》十卷的注:“野馬,司馬云:‘春月澤中游氣也’?!?又見于隋唐間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卷二十六《莊子音義上》的引用:“野馬,司馬云:春月澤中游氣也?!笨梢?,司馬彪把“野馬”進(jìn)一步解釋為“春月澤中游氣”,也就是“游氣”。
西晉郭象的注解保存在南宋褚伯秀《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中?!赌先A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一《內(nèi)篇逍遙游第一》曰:“郭象注……野馬,游氣,鵬憑以飛?!盵3]卷1郭象的注又見《南華真經(jīng)》十卷的注,該書卷一在“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下面有郭象這樣的注:“此皆鵬之所憑以飛者耳。野馬者,游氣也。野馬,司馬云:‘春月澤中游氣也?!拊疲骸斓亻g氣如野馬馳也?!?,音哀。崔云:‘天地間氣蓊郁似塵埃揚也?!?,如字,崔本作炊。馮,皮冰反,本亦作憑?!盵4]卷1郭象認(rèn)為野馬就是游氣,顯然是采用了崔譔的說法。
“游氣”說在唐宋時期主要的持有者如下:
隋唐間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卷二十六《莊子音義上》僅僅引用了魏晉崔譔、西晉郭象、西晉司馬彪的說法,陸德明沒有提出自己的觀點,而陸德明引用的魏晉人崔譔、西晉郭象、西晉司馬彪的說法上文已經(jīng)引用過了。故這里不再提陸德明的說法。
唐成玄英《南華真經(jīng)注疏》卷一曰:“青春之時,陽氣發(fā)動,遙望藪澤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盵5]卷1隋唐間成玄英把魏晉崔譔西晉司馬彪的說法進(jìn)一步發(fā)揮為“野馬”是“青春之時”的氣。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云:“莊子言‘野馬也,塵埃也’,乃是兩物,古人即謂野馬謂塵埃,如吳融云‘動梁間之野馬’,又韓偓云‘窗里日光飛野馬’,皆以塵埃為野馬,恐不然也。野馬乃田野間浮氣耳,遠(yuǎn)望如群羊,又如水波,佛書謂熱時野馬陽焰,即此物也?!盵6]18沈括認(rèn)為野馬是“田野間浮氣”,其實仍然是崔譔所說的游氣。
南宋趙以夫曰:“野馬、塵埃,生息相吹,細(xì)大雖殊,其氣則一”(《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卷之一》)。需要注意的是,魏晉崔譔認(rèn)為莊子所說的“野馬”和“塵?!倍际菤?,郭象、司馬彪、成玄英、沈括僅僅認(rèn)為“野馬”是氣,沒有認(rèn)為“塵?!笔菤?,而南宋趙以夫認(rèn)為“野馬”和“塵?!倍际菤猓徊贿^一個氣大,一個氣小而已。
南宋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校注》曰:“野馬,游絲也,水氣也,子美所謂‘落花游絲白日靜’是也?!盵7]3林希逸認(rèn)為,《莊子·逍遙游》里的“野馬”既是游絲,又是水氣。“游絲”和“水氣”是什么關(guān)系,林希逸沒有說。
明朝道教內(nèi)丹家陸西星《南華真經(jīng)副墨》卷之一注釋“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也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耶?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曰:“遂承上文,言天地間待氣而動者,如大鵬,如野馬,如塵埃,皆生物之以息相吹者。野馬,田間游氣也,塵埃,日光中游塵也,皆氣至而后動者,比之大鵬去以六月息,其理則同,故曰:生物之以息相吹?!盵8]3
明萬歷舉人陶崇道曰:“下言天地間只有這口氣,凡在地上者,皆是生物,無有不以息相吹者。相呼相吸,氣之流行,如野馬然、塵埃然,結(jié)成一片渾芒之象?!盵9]32這里,明代陶崇道和南宋趙以夫一樣,都同意了魏晉崔譔所說“野馬”和“塵?!倍际菤獾挠^點。
清初方以智《藥地炮莊》有清康熙三年即1664年此藏軒刻本,正式梓行于康熙五年即1666年。該書卷一曰:“野馬,天地間氣也。塵埃,氣翕郁以塵埃揚也,佛言陽焰。生物,猶造物也?!盵10]105清初方以智和南宋趙以夫、明代陶崇道一樣,都同意了魏晉崔譔認(rèn)為莊子所說的“野馬”和“塵埃”都是氣的說法。
清初林云銘《莊子因》初刻于康熙二年即1663年,增訂本刻于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林云銘《莊子因》和方以智《藥地炮莊》刊刻時間相差不遠(yuǎn),不知道把“生物”解釋為“造物”是方以智首先提出的,還是林云銘首先提出的,這個暫且不論。林云銘《莊子因》之《內(nèi)篇逍遙游第一》曰:“野馬,日中游氣也。生物,造物也。息,氣之翕辟往來也?!盵11]2
清乾隆時學(xué)者何夢瑤《莊子故》有清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刻本,該書卷之一云:“野馬也,田野浮氣,日光中所見者,游行如馬也。一曰游絲水氣?!盵12]30
清乾隆三十三年即1768年舉人朱亦棟《群書札記》卷十六引用《夢溪筆談》對“野馬”的解釋后加按語曰:“野馬,日中游氣也。映日則見,不映日則不見。佛書所謂陽焰,即世所謂紅塵也。莊子疊下三也字,文法絕妙。以塵埃注上野馬,即以生物之息相吹也(莊子注:生物,造物也,息,氣之翕辟往來也)。注明上句本是一物,何容岐而二之乎?”[13]卷16朱亦棟這個解釋不夠明白,需要再解釋一下。朱亦棟先肯定“野馬”就是“游氣”,然后又說“塵?!焙汀耙榜R”是同一個東西,那就是說,朱亦棟認(rèn)為“塵?!币彩怯螝?。
清代郭慶藩《莊子集釋》曰:“注:此皆鵬之所馮以飛者耳。野馬者,游氣也。疏:爾雅云: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此言青春之時,陽氣發(fā)動,遙望藪澤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揚土曰塵,塵之細(xì)者曰埃。天地之間,生物氣息更相吹動以舉于鵬者也。夫四生雜沓,萬物參差,形性不同,資待宜異。故鵬鼓垂天之翼,托風(fēng)氣以逍遙;蜩張決起之翅,搶榆枋而自得。斯皆率性而動,稟之造化,非有情于遐邇,豈措意于驕矜!體斯趣者,于何而語夸企乎?釋文:野馬,司馬云:春月澤中游氣也。崔云:天地間氣如野馬馳也。塵埃音哀。崔云:天地間氣蓊郁似塵埃揚也。相吹如字,崔本作炊?!庇衷唬骸埃☉c藩)又按:莊子既言鵬之飛與息各適其性,又申言野馬塵埃皆生物之以息相吹,蓋喻鵬之純?nèi)巫匀唬嗒q野馬塵埃之累動而升,無成心也。郭氏謂鵬之所馮以飛者,疑誤?!盵14]6-7對“野馬”和“塵?!笔鞘裁匆馑迹鶓c藩引用了崔譔、司馬彪、郭象三人的觀點,沒有說出他自己的看法,故可以認(rèn)定,郭慶藩同意崔譔、司馬彪、郭象認(rèn)為“野馬”是游氣的說法。
1935年出版的近人朱桂曜《莊子內(nèi)篇證補》曰:“蓋野馬體小而行速,故以喻游氣也。”朱桂曜仍然認(rèn)為“野馬”就是游氣。
1982年初版、2002年再版的鐘泰《莊子發(fā)微》云:“‘野馬’者,澤地游氣,曉起野望可以見之,形如群馬驟馳,故曰野馬。野馬、塵埃,皆氣機之鼓蕩,前后移徙,上下不停,故曰‘以息相吹’?!盵15]7可以看出,鐘泰先生認(rèn)為“野馬”是游氣,但“塵埃”是不是游氣,鐘泰先生沒有明說。
1982年初版的曹礎(chǔ)基《莊子淺注》曰:“野馬也三句:野馬似的游氣,飛揚的塵埃,都是被生物的氣息吹拂著而在空中游蕩?!盵16]3
1985年出版的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曰:“野馬,謂空中游氣。塵埃,謂空中游塵。生物,謂空中活動之物。此句,猶謂空中之游氣,游塵,以及活動之物,皆由風(fēng)相吹而動?!?/p>
2.2.1 混合對照品溶液 分別精密稱取各待測成分對照品適量,用甲醇制成質(zhì)量濃度均為1 mg/mL的單一對照品貯備液。分別精密量取上述單一對照品貯備液各適量,用甲醇分組制成含水楊酸、香草酸、肉桂酸、咖啡酸、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對香豆酸、富馬酸質(zhì)量濃度均為20 μg/mL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和含3,4-二羥基苯甲酸、酒石酸、丁香酸、原兒茶酸質(zhì)量濃度均為20 μg/mL的混合對照品溶液。
《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6期發(fā)表的盧國龍《野馬之喻與莊子的哲學(xué)悖論》一文認(rèn)為:“‘野馬’指氣霧升騰的景象?!盵17]17
2018年出版的章啟群《莊子新注》說:“云氣。郭象注:‘野馬者,游氣也?!懙旅鳌夺屛摹罚骸拊疲禾斓亻g游氣如野馬馳也?!尚⑹瑁骸搜郧啻褐畷r,陽氣發(fā)動,遙望藪澤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盵18]3
2018年出版的方勇《莊子纂要》說:“‘野馬也’三句:謂水氣、塵埃都憑借生物氣息的吹拂而在空中飄蕩,意即皆‘有所待’。野馬:指浮游的水氣?!?/p>
《語文學(xué)刊》2019年第6期發(fā)表了吳金昌先生的一篇論文《<莊子·逍遙游>“野馬”的另一種解釋》。該文中,關(guān)于“野馬”的含義,吳先生列舉了前人數(shù)種重要的說法,并認(rèn)為這些說法“讓人費解”“不夠通順”“語意不連貫”,然后,吳先生說:“‘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三者是并列關(guān)系,是指鯤鵬騰空而起、直沖云霄過程中,激起的浪花水霧、攪動的砂石塵埃、席卷的枯枝敗葉等一切事物。隨著鯤鵬越飛越高,這一切都化作一片混沌的煙霧,彌漫在空中,成為鯤鵬的背景,襯托出鯤鵬的威儀……”[19]70吳先生這樣講的意思是,“野馬”既指浪花水霧,也指混沌的煙霧。
可見,《莊子·逍遙游》“野馬”的含義,自魏晉人崔譔提出“游氣”的說法后,從西晉兩個著名學(xué)者司馬彪和郭象到今日方勇先生,歷代學(xué)者有不同的引申和進(jìn)一步解說,但總是不太通,正是因此,吳金昌先生說,野馬既指浪花水霧,又指混沌的煙霧。其實,吳先生的解釋依然不太通。
“野馬”為“塵?!闭f的歷程如下:
唐白居易《白氏六帖事類集》卷一“塵第二十六”云:“野馬,動塵埃也?!盵20]卷26
隨后贊同白居易說法的是清乾隆時著名學(xué)者孫星衍。唐釋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三曰:“第二十三卷……野馬。猶陽炎也。按,莊子所謂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者。注云鵬之所憑而飛者,乃是游氣耳。大論云饑渴悶極,見熱氣謂為水是也。星衍曰:‘或問游氣何以謂之野馬’。答云:‘馬特塺之假音耳。野塺言野塵也。’”[21]卷3“星衍”即孫星衍。
馬建忠《馬氏文通》在實字卷之二云:“至于公名、本名后殿以‘者’字者,所以特指其名而因以詮解其義也。其殿以‘也’字者,所以頓宕其名而因以剖明其義也。或疊用‘也’字為殿者,則以歷陳同類之事,要皆以助詞氣之用耳?!逼渑e例正有《逍遙游》“野馬”句。并解釋說:“‘野馬也’一頓,‘塵埃也’解之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所以申明之也?!盵22]39-40
陸宗達(dá)《訓(xùn)詁簡論》對“游氣”說如此評價:“這個解釋是典型的‘望文生義’?!肚f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鵬鳥高飛遠(yuǎn)翔,下望許多生物在污濁塵土中喘息生存。’他用的‘野馬’的‘馬’字,實際是《楚辭》里‘愈氛霧其如塺’的‘塺’字。王逸注:‘塺,塵也?!糯R’‘塺’聲韻皆同,可以用‘馬’代替‘塺’字?!跺羞b游》的‘野馬’和‘塵埃’是同義詞。同義詞復(fù)用是為了加重表達(dá)或描寫那個垢穢污濁的環(huán)境。而司馬彪?yún)s在‘馬’字上打主意,造成了大笑話?!盵24]130-131
王叔岷《莊子校詮》曰:“……則野馬塵埃,乃是一物,故古人多以野馬為塵埃?!盵25]8
許威漢《訓(xùn)詁學(xué)導(dǎo)論》(修訂版)說:“其實,古代的‘馬’與‘塺’同音,可以互借?!肚f子》是用‘野馬’和‘塵?!闹貜?fù)說法來加強對污濁環(huán)境的描寫?!盵26]13
《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1986年第3期發(fā)表周國榮、郭祥貴的《<逍遙游>“野馬”別解》一文。該文說:“我們以為將野馬解釋為塵埃更為合適。”[27]78
《晉中師范??茖W(xué)校學(xué)報》1988年6月份發(fā)表戚桂宴《釋“野馬”》一文。該文說 “野馬”二字是指“沸上蒙下的飛塵”[28]24。
《名作欣賞》2013年第11期發(fā)表了唐麗珍《<莊子集解·逍遙游>詞語校釋商榷》一文。該文中唐先生認(rèn)為:“《逍遙游》的‘野馬’和‘塵?!峭x詞復(fù)用?!盵29]48
《學(xué)術(shù)界》2015年第5期發(fā)表了馬啟俊的論文《<莊子·逍遙游>“野馬”注釋商兌》。該文得出結(jié)論說:“由此可見,《逍遙游》中的‘野馬’與‘塵?!_為同義詞?!盵30]207
綜上,如果將“野馬”解釋為“塵?!?,那么,“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就成了:“塵埃,塵埃,是造物主用風(fēng)來吹動的。”陸宗達(dá)先生認(rèn)為連說兩遍“塵?!北硎厩f子對污濁現(xiàn)實的厭惡,表面上似乎講得通,但細(xì)想還是有點牽強??梢姡皦m?!闭f也有問題。
持“野馬”為“海市蜃樓”說的有兩名學(xué)者。
《古漢語研究》1990年第2期發(fā)表的朱慶之先生的論文《“野馬”義證》引用佛經(jīng)中的諸多例子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由此可知,所謂‘野馬’,即一種可以造成‘海市蜃樓’的異常空氣現(xiàn)象。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線在不同密度的空氣層中發(fā)生彎折,使遠(yuǎn)處景物顯示出虛幻景象?!盵31]18
《四川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第12期發(fā)表魯立智先生的論文《<逍遙游>中“野馬”“塵?!笨嫁q》。該文中魯先生認(rèn)為“‘野馬’乃指海市蜃樓的現(xiàn)象”[32]42??梢姡斚壬挠^點和朱慶之先生的觀點一樣,區(qū)別是論證不同。
朱慶之先生和魯立智先生把郭象所說的“游氣”看作海市蜃樓這種自然現(xiàn)象。不管這種說法對不對,僅僅就海市蜃樓這種現(xiàn)象看,其為什么就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還是不太明白;海市蜃樓這種現(xiàn)象是被造物主的風(fēng)吹動成的,和大鵬鳥的飛翔又是什么關(guān)系?莊子為什么一定要舉海市蜃樓這種現(xiàn)象為例,而不舉其它的事情為例?依然不太明白。所以,把“野馬”解釋為海市蜃樓這種自然現(xiàn)象,對理解《莊子·逍遙游》這段原文其實沒多少幫助。
持“野馬”是“陽焰說”的源流如下:
最早把“野馬”和“陽焰”聯(lián)系起來的是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其中有這樣的話:“野馬乃田野間浮氣耳,遠(yuǎn)望如群羊,又如水波,佛書謂熱時野馬陽焰,即此物也?!鄙蚶ㄕf,“野馬”就是田野間浮氣,也就是佛書所說的“陽焰”??梢?,沈括認(rèn)為“野馬”就是游氣,就是陽焰。但是,后來的學(xué)者關(guān)于“陽焰”的說法,和沈括不完全相同。
明末釋德清曰:“野馬,澤中陽焰,不實之物。塵埃,日光射隙以照空中之游塵?!盵9]32明釋德清同意北宋沈括的說法,但解釋稍有不同。沈括說佛書把“野馬”稱為“熱時野馬陽焰”,而德清說“野馬”是“澤中陽焰”。
如前文所引,清初方以智《藥地炮莊》卷一曰:“野馬,天地間氣也。塵埃,氣翕郁以塵埃揚也,佛言陽焰。”方以智說佛書所說的“陽焰”指“塵?!?,因為塵?!皻怍庥粢詨m埃揚也”。至于“野馬”算不算“陽焰”,方以智沒有說。
也如前文所引,清乾隆時學(xué)者朱亦棟《群書札記》卷十六引用了《夢溪筆談》對“野馬”的解釋后加按語曰:“野馬……佛書所謂陽焰即世所謂紅塵也。”朱亦棟說佛書把“野馬”這種“日中游氣”叫做“陽焰”,又說“陽焰”即所謂“紅塵”。那么,“紅塵”有沒有包含《莊子·逍遙游》所說的“塵?!?,朱亦棟沒有說。
《北京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2年第4期發(fā)表了高永安的論文《“野馬”音義考》。高先生此文認(rèn)為:“‘野馬’本義是水汽,它的原始形式是‘焰’,它還有一個形式是‘陽焰’。”[33]17高先生的結(jié)論是:“‘野馬’一詞的來源已經(jīng)很清楚了。它的原始形式是‘焰’。它還有一個形式是‘陽焰’。它們是由‘焰’分別通過衍生和重疊的方式演變而來的?!备呦壬囊馑际?,“野馬”是“焰”的一個形式,“陽焰”是“焰”的又一個形式。那就是說,“野馬”和“陽焰”是有區(qū)別的。高先生說“野馬”作為“焰”的一個形式,是水汽。那么,“陽焰”作為“焰”的另一個形式,是不是水汽,高先生沒有說。
可見,把“野馬”解釋為“陽焰”,是佛書的稱呼。既然“野馬”是游氣,那就是說“陽焰”也是游氣。但是,陽焰這種游氣所指的東西,有的學(xué)者說指“野馬”,有的學(xué)者說指“塵?!保械膶W(xué)者說指野馬和塵埃。說法不一致。還有,佛書中的“陽焰”指野馬,那就是說,野馬和陽焰是一個東西,僅僅是不同領(lǐng)域人的稱呼不同,可是高永安先生又說“野馬”和“陽焰”是“焰”的不同形式。這樣,“野馬”和“陽焰”又不是同一個東西了。也就是說,把“野馬”解釋為“陽焰”,目前學(xué)者們是有分歧的。
《哲學(xué)研究》2003年第1期發(fā)表張家成《試析莊子中的“馬”的意象》一文。該文中,張家成先生說:“此處的‘野馬’并非‘游氣’,而是實指,即指‘馬’本身……因而這段文字的大意即為:鯤鵬展翅,在空中翱翔飛往天池。它從空中俯瞰大地,只見一群野馬在茫茫無際的藪澤荒野之中自由自在地奔騰如飛。馬蹄揚起塵埃一片,與春天里生物復(fù)蘇發(fā)出的氣息更相吹動,昭示著天地萬物的勃勃生機?!盵34]38
張先生這種解釋的弊端,誠如馬啟俊先生《<莊子·逍遙游> “野馬”注釋商兌》所說:“張先生文章中的此種解說頗有新意和想象力,但是將‘野馬也,塵埃也’理解為‘只見一群野馬在茫茫無際的藪澤荒野之中自由自在地奔騰如飛。馬蹄揚起塵埃一片’,似有不妥。首先句式不合……其次,張先生文章的意譯中增加了很多原文所沒有的內(nèi)容,正所謂‘增字解經(jīng)’,難免有失……因此,我們認(rèn)為張先生文章的觀點缺少《莊子》文本依據(jù),在語言表達(dá)和情理上也難以令人信服?!盵30]209
張家成先生這種說法之所以不通,除了馬啟俊先生所說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張先生誤解了莊子講述“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兩個事情與大鵬鳥飛往南冥的關(guān)系。明白這種關(guān)系,對理解“野馬”的含義很重要。
以上五種解釋,放在《莊子·逍遙游》原文中,均顯得牽強,難以講通。
“游氣”說的弊端在于,如果“野馬”指游氣,為什么不直說“游氣”而要用野馬來比喻;退一步,真不想直說游氣,而想用比喻,為什么要用“野馬”來比喻,而不用其它東西比喻,因為看不出用“野馬”比喻游氣有什么特別貼切的地方。
“塵?!闭f的弊端在于,如果“野馬”指塵埃,那么“野馬也,塵埃也”就變成了“塵埃也,塵埃也”,這顯然重復(fù)了。陸宗達(dá)解釋說:“同義詞復(fù)用是為了加重表達(dá)或描寫那個垢穢污濁的環(huán)境?!贝私忉尯軤繌姼綍?,而且認(rèn)為環(huán)境不好或環(huán)境不干凈并不是莊子用“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想表達(dá)的意思。至于清末學(xué)者馬建忠認(rèn)為“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塵埃也”是解釋前面的“野馬也”,此解釋在文理上不通順,莊子在行文中為何要突然對所使用的一個詞予以解釋,這在道理上講不通,也使文義變得不連貫。莊子不會這么行文。
“海市蜃樓”說的弊端是,這種解釋在上下文中不可理解,也使文義不連貫。“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如果把“野馬”解釋為“海市蜃樓”,就變成“海市蜃樓,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顯然是費解的,是不通的。
“陽焰”說的弊端在于,學(xué)者們關(guān)于“陽焰”究竟指什么而言,并沒有一致的說法,而且,“野馬”和“陽焰”是不是同一個東西,學(xué)者們的說法依然不一致。
把“野馬”解釋為“野馬”,也就是和馴化的馬不一樣的馬,這解釋是正確的。但是,“野馬”用在“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句中是什么道理,張家成先生的解釋是講不通的,從而讓這種正確的解釋不能被人們所理解。下文中,筆者聯(lián)系上下文的語境和《莊子·逍遙游》行文的習(xí)慣來解釋“野馬”的含義和用法。
要透徹理解“野馬”的含義,必須把《莊子·逍遙游》開頭二段話整體看,其原文本文開頭已引用,可再參看。在解釋“野馬”前,先說明一下,莊子這里所說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生物”就是造物,莊子的時代還沒有“造物”這個詞,所以就用“生物”的說法?!吧本褪恰霸臁?,“造”就是“生”。生出來就是造出來,造出來就是生出來。這解釋來自明末清初方以智《藥地炮莊》和清初林云銘《莊子因》,此后被清光緒時學(xué)者朱亦棟《群書札記》卷十六引用。這解釋在前文敘述“游氣說在明清時的情況”那部分已引用過,這里不再重復(fù)。
現(xiàn)在再解釋“野馬”的意思。野馬就是野生的馬,是和馴化的馬相對而言的馬。野馬的特點就是跑得快。莊子這里用“野馬”代表跑得快的東西。“塵?!本褪强諝饫镲h動的塵埃,代表跑得慢的東西。為什么呢?且看如下的解釋。
《逍遙游》上述第一段話是莊子在講述北海里的大魚變成大鳥,然后大鳥飛往南海的故事。因為故事里的大魚實在是太大了,變成的大鳥也實在是太大了,讓人覺得莊子在胡亂吹牛、胡亂杜撰。莊子說他講的大魚大鳥的故事確實離奇,但他不是瞎說的,他的話是有來源的。來源是什么呢?就是一本名字叫《齊諧》的書,而且莊子明確說這本書本來就是記載奇異的故事的。
接下來,莊子引用《齊諧》里的原話“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來說明北海確實有一種叫“鵬”的大鳥,而且這種大鳥確實是飛向南海的。
因為《齊諧》里說這種大鳥是依賴“六月息”飛向南海的。息就是氣,就是風(fēng)?!傲孪ⅰ本褪橇碌臍猓簿褪橇碌娘L(fēng)。
大鵬鳥飛往南海為什么要靠息呢?或者說大鵬鳥飛往南海為什么要靠氣呢?或者說大鵬鳥飛往南海為什么要靠風(fēng)呢?為了回答這樣的問題,莊子才說出了“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三句話。
莊子的意思是,大鵬鳥從北海飛往南海,需要靠六月的大風(fēng)。為什么需要大風(fēng)?因為大鵬鳥大,所以就需要大風(fēng)。莊子還說,天地間任何東西,不管是有生命還是無生命,不管是跑得快還是跑得慢,要想運動,就必須靠風(fēng)。大物體的運動靠大風(fēng),小物體的運動靠小風(fēng)。跑得快要靠大風(fēng),跑得慢要靠小風(fēng)。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莊子舉了兩個東西作例子:一個是野馬的例子,一個是塵埃的例子。野馬代表跑得快的東西,當(dāng)然也可以說代表有生命的東西;塵埃代表跑得慢的東西,當(dāng)然也可以說代表無生命的東西。莊子的意思是,不管跑得多快,例如野馬的奔騰,必須靠天地間的風(fēng)(也可以說造物主給的風(fēng))的吹動,沒有風(fēng)的吹動,野馬就跑不動。不管跑得多慢,例如空氣中塵埃的飄浮也必須靠天地間風(fēng)的吹動,沒有風(fēng)的吹動,塵埃也動不了。其區(qū)別僅僅是,野馬的奔騰需要大風(fēng),塵埃的飄動需要小風(fēng)。莊子為什么只舉野馬和塵埃兩個例子呢?因為莊子認(rèn)為舉這兩個例子就可以了,一個代表跑得快的,又代表有生命的東西;一個代表跑得慢的,又代表無生命的東西。莊子認(rèn)為不舉其它例子,人們也應(yīng)該能夠想得到,例如樹葉的飄飛,例如人的行走或奔跑,都必須靠風(fēng)的吹動。就是說,野馬和塵埃僅僅是莊子想舉的無數(shù)個例子中有代表性的。如果莊子把話說得足夠的仔細(xì)、完整和明白,那就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野馬之奔騰,塵埃之浮動,皆因造物主之風(fēng)的吹動”,這樣,人們就不會誤解了。
當(dāng)然,按照今日“萬有引力”的定律,莊子把話正好說反了。宇宙間或天地間所有東西的運動,不是因為造物主所給風(fēng)的“相吹”,而是因為造物主所給萬物之間的“吸引”或者說“相吸”。但是,公元前四世紀(jì)和公元前三世紀(jì)之交的莊子是不知道“萬有引力”這個定律的,莊子能想到宇宙間或天地間萬物之所以能移動或運動,是因為受到了天地間風(fēng)的吹動或“相吹”,這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
強調(diào)一下,“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僅僅是莊子為了解釋大鵬鳥從北海飛到南海為什么要靠“六月息”而插入的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是來說明天地間任何東西的運動都必須靠“生物”的“息”的“相吹”,也就是靠“自然界”的“風(fēng)”的“吹動”。其它例子,例如人的行走或奔跑,樹葉的飛舞或飄落,一概如此。
順便說一下,《莊子》一書的行文,重復(fù)語相當(dāng)多,插入語也相當(dāng)多。莊子之所以常常要重復(fù)前面說過的話和突然插入一句話或幾句話,是為了說明他說的話都是有根據(jù)有道理的,不是胡亂編造,這兩種現(xiàn)象在《莊子》一書中屢見不鮮,例如《莊子》的第一篇《逍遙游》開頭兩段話之后,這種重復(fù)的話和插入的話都各有不止一個例子。
總之,“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野馬”就是野生的馬,代表跑得快的東西,也可以代表有生命的東西;塵埃就是空氣中飄動的塵埃,代表跑得慢的東西,也可以代表無生命的東西。莊子的意思是,天地間或自然界所有的東西的運動,不管是跑得像野馬的奔騰那樣快,還是跑得像空氣中塵埃的漂浮那樣慢(再例如人的行走或奔跑,再例如樹葉的飛舞或飄落,等等),都是因為受到了自然界風(fēng)的吹動。莊子的話如果補充完整再翻譯過來,那就應(yīng)該是:“野馬之奔騰,塵埃之飄動,都是造物主用風(fēng)來吹動的?!鼻f子之所以這樣講,是解釋大鵬鳥從北海飛到南海靠的是“六月息”,也就是靠的是六月的風(fēng)。這樣解釋,《莊子·逍遙游》“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三句才能解釋通順,而且與上下文的語境相合。
[1]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莊子[M].郭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
[3]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M].張一弓,注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褚伯秀.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成玄英.南華真經(jīng)注疏[M].曹礎(chǔ)基,黃蘭發(fā),校.北京:中華書局,1998.
[6]沈括.夢溪筆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7.
[8]陸西星.南華真經(jīng)副墨[M].北京:中華書局,2010.
[9]方勇.莊子纂要[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18.
[10]方以智.藥地炮莊[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11]林云銘.莊子因[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
[12]何夢瑤.莊子故[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9.
[13]朱亦棟.群書札記[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6.
[14]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
[15]鐘泰.莊子發(fā)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6]曹礎(chǔ)基.莊子淺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8.
[17]盧國龍.野馬之喻與莊子的哲學(xué)悖論[J].世界宗教研究,1994(6).
[18]章啟群.莊子新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8.
[19]吳金昌.莊子逍遙游“野馬”的另一種解釋[J].語文學(xué)刊,2019(6).
[20]白居易.白氏六帖事類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21]釋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M].徐時儀,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2]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23]聞一多.周易與莊子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3.
[24]陸宗達(dá).訓(xùn)詁簡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25]王叔岷.莊子校詮[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6]許威漢.訓(xùn)詁學(xué)導(dǎo)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
[27]周國榮,郭祥貴.逍遙游“野馬”別解[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6(3).
[28]戚桂宴.釋“野馬”[J].晉中師范專科學(xué)校學(xué)報,1988(6).
[29]唐麗珍.莊子集解逍遙游詞語校釋商榷[J].名作欣賞,2013(11).
[30]馬啟俊.莊子逍遙游“野馬”注釋商兌[J].學(xué)術(shù)界,2015(5).
[31]朱慶之.“野馬”義證[J].古漢語研究,1990(2).
[32]魯立智.逍遙游中“野馬”“塵?!笨嫁q[J].四川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2).
[33]高永安.“野馬”音義考[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2(4).
[34]張家成.試析莊子中“馬”的意象[J].哲學(xué)研究,2003(1).
Origin,Discussion and New Interpretation of Various Explanations of “Wild Horse” in
LI Zui-xin
(Humanities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Zhejiang)
The wild horse” in Zhuangziwas interpreted as “wandering”, “dust”, “mirage”, “Yangyan” or “wild horse”. None of the five explanations makes sense, and they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context. In fact, “wild horse” is a wild horse, and “dust” is dust. Chuang Tzu’s three sentences are parentheses to explain why Mirs fly to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need to rely on “June breath” (the strong wind in June), because the movement of anything in the universe needs the wind (wind is breath) given by the creator, such as the galloping of wild horse, such as the floating of dust.
Zhuang Tzu;; wild horse; parenthesis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2.06.05
B223.1
A
2096-9333(2022)06-0027-08
2022-09-12
2019年度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淮河文化論壇’名欄建設(shè)研究”(SK2019A0304);2020年度安徽省高校協(xié)同創(chuàng)新項目“‘淮河文化論壇’特色欄目可持續(xù)發(fā)展與集成傳播研究”(GXXT-2020-039)。
李最欣(1968- ),陜西大荔人,文學(xué)博士,杭州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