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蘿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44個可愛的孩子身穿虎頭衣,腳踩虎頭鞋,站在舞臺中央,用希臘語為全球觀眾獻唱《奧林匹克頌》。天籟般的歌聲沒有高超的技巧,只有真摯的情感。清澈、純凈、空靈的童音響徹奧運場館,人們被深深打動了。
這個來自太行山深處的“馬蘭花兒童合唱團”中,最大的孩子11歲,最小的只有5歲。他們之所以能走出大山,站到冬奧的舞臺上,背后是鄧小嵐十幾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是她,在這個貧困的山村,種下了一顆音樂的種子。
“如果有一天你來到美麗的馬蘭,別忘記唱一首心中的歌謠,讓孩子們知道愛在人間;如果有一天你來到美麗的馬蘭,別忘記帶一束鮮艷的花環(huán),這里埋葬著抗敵的英雄……”
這是一首飄揚在馬蘭村的童謠,表演者是馬蘭村的孩子們,指導老師就是鄧小嵐。馬蘭村,有著像花一樣的名字,這個有著700多戶、2000多口人的小山村,位于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zhèn)西部深山區(qū)。
馬蘭村在鄧小嵐的生命里,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這片灑滿熱血的土地,不僅是鄧小嵐出生長大的地方,更是她的父輩們曾經(jīng)戰(zhàn)斗的地方。
鄧小嵐的父親是《晉察冀日報》社長鄧拓,駐地就在馬蘭村。鄧小嵐的母親丁一嵐后來在1949年開國大典上擔任播音員,當時也在《晉察冀日報》工作。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鄧拓與報社工作人員一邊打游擊一邊辦報紙。1943年,日寇對太行山區(qū)進行“大掃蕩”,在馬蘭村制造了“馬蘭慘案”。日軍沖進馬蘭村,逼問鄉(xiāng)親們報社人員和印刷機的下落,19名鄉(xiāng)親為掩護報社同志慘遭殺害。
1943年,鄧拓的妻子丁一嵐在一次突圍后生下了鄧小嵐。父母的工作危險重重,為了鄧小嵐的安全,就把她寄養(yǎng)在當?shù)氐睦相l(xiāng)家里整整3年。炮火連天的歲月里,鄧小嵐被老鄉(xiāng)們照顧得很好。她在易家莊村、麻棚村和馬蘭村之間輾轉長大,一直說自己是“吃著阜平老鄉(xiāng)的奶水長大的”。直到1946年,鄧小嵐才回到父母身邊。
《晉察冀日報》工作人員為了躲避敵人的圍追堵截,輾轉于馬蘭村所在的太行山區(qū),堅持每天出報,創(chuàng)下了中國新聞史上的奇跡。多年后,母親丁一嵐送給鄧小嵐一枚圖章,上面刻有“馬蘭后人”4個字。父親鄧拓在《燕山夜話》專欄發(fā)表文章時,署名“馬南邨”,諧音“馬蘭村”,亦是對當年在馬蘭村生活和戰(zhàn)斗的懷念。
緣于個人身世、父輩情結以及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鄧小嵐對馬蘭村有著無法割舍的情懷。鄧小嵐跟隨父母輾轉多地長大,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山東工作,1995年調(diào)到北京市公安局科技處。但無論身在何方,阜平縣馬蘭村,始終是鄧小嵐心底最深的掛念。
1997年,鄧小嵐第一次回到馬蘭村,找尋父母戰(zhàn)斗過的地方。雖然50多年過去了,當?shù)乩习傩杖阅芮逦亟谐鏊娜槊?,鄧小嵐不禁淚流滿面。“當時只請了兩天假,雖然走馬觀花,但看到百姓生活很艱難,我就想幫幫他們?!币驗楣ぷ髟颍@個愿望遲遲未能實現(xiàn),但鄧小嵐幫助鄉(xiāng)親們的念頭一直埋在心里。
2003年清明節(jié),退休后的鄧小嵐和《晉察冀日報》社的老人們一起來到馬蘭村給烈士掃墓。看著山村破舊的屋舍,那一刻,鄧小嵐下定了扎根馬蘭的決心,“當年馬蘭村的鄉(xiāng)親們?yōu)榱藞笊?,獻出了19個鮮活的生命啊!我一定要為鄉(xiāng)親們做點事?!?/p>
2004年,鄧小嵐從北京來到河北馬蘭村。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個心結,上一次回馬蘭村時,活動安排她和小學生們一起唱一支歌,可是孩子們并沒有開口唱歌,而是面面相覷。“你們會唱什么歌呀?給我們唱首歌吧!”鄧小嵐試探著說出了《學習雷鋒好榜樣》《少先隊隊歌》等歌名,她一首一首唱下去,孩子們卻不停地搖頭,只有一兩個孩子會唱國歌,還有些跑調(diào)。旁邊的人向鄧小嵐解釋道:“他們什么歌都不會唱?!?/p>
這樣的場景深深刺痛了鄧小嵐的心。鄧小嵐從小就愛唱歌,喜歡音樂,沒有音樂和歌聲的童年該是多么蒼白啊。于是,她暗暗下定決心:“我想讓老區(qū)孩子的童年也有音樂陪伴。”于是,鄧小嵐開始在馬蘭村的小學里教音樂。
北京到馬蘭村距離300多公里,山路彎彎且坑坑洼洼。鄧小嵐要先從北京乘火車到定州,再從定州乘汽車到阜平,最后從阜平乘班車到馬蘭。她早上8點出發(fā),晚上七八點才到。這段路,鄧小嵐一走就是18年。
一開始,鄧小嵐利用周末和假期給孩子們上課,后來她干脆住在學校,每年有大半年時間待在大山深處。山村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不好,尤其冬天零下十幾度的環(huán)境里,沒有暖氣,沒有空調(diào),十分難熬。晚上睡覺時,鄧小嵐戴著帽子也能感覺到刺骨的寒風透過門縫往屋里鉆,只能縮著脖子勉強入睡。
很多人不理解鄧小嵐放著悠閑安逸的退休生活不享受,非要折騰自己。每當此時,鄧小嵐總是微笑回應:“我相信美妙的音樂能讓人聯(lián)想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在音樂陪伴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能夠樂觀、積極地對待生活?!?/p>
鄧小嵐發(fā)現(xiàn),山里的孩子雖然不如從小接觸樂器、音樂教育的城里孩子了解音樂,但他們很有天賦。她常常只是簡單地重復教幾遍,孩子們就能把一首歌完整地唱出來。鄧小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孩子們不僅有天賦,還十分有毅力和耐心,他們能吃苦,總是堅持學習和訓練。
鄧小嵐剛到馬蘭小學教音樂課時,簡陋的學校只有4間危房。為了建音樂教室,她不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還動員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塊兒捐錢,共湊了4萬元錢,在村里蓋了7間校舍,大大改善了馬蘭小學的辦學條件。
鄧小嵐四處“化緣”,將親友家閑置的樂器要過來,并尋求相關部門支持幫助,想辦法從北京給學校帶來小號、豎笛、電子琴、小提琴、手風琴等樂器,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演奏。
巍巍太行山,清清胭脂河。鄧小嵐用音樂,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經(jīng)過鄧小嵐悉心指導,孩子們漸漸能夠演奏復雜樂曲,唱功也有了明顯提高。
2006年,鄧小嵐成立馬蘭小樂隊,帶孩子們認真練習中外民歌《雪絨花》《山楂樹》《送別》等。鄧小嵐從父輩的手中接過火炬,用無私的付出照亮孩子們的未來。
音樂不僅帶給馬蘭村的孩子們快樂,更給他們插上了夢的翅膀。鄧小嵐帶孩子們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讓他們走出大山,開闊眼界,增長見識。2008年,她還帶著孩子們到北京旅游,很多孩子第一次坐火車、地鐵。鄧小嵐帶他們?nèi)ビ斡[鳥巢,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讓這群山里的娃,真正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
2013年,70歲的鄧小嵐發(fā)起“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叭珖某扇艘魳饭?jié)不少,兒童也應該有音樂節(jié),就從我們馬蘭村開始吧。”鄧小嵐說。
籌備過程中,鄧小嵐不慎騎車摔進坑內(nèi),造成左腿小腿骨裂。她沒有告訴家人,偷偷養(yǎng)傷,堅持通過網(wǎng)絡“指揮”進度。僅僅休息了半個多月,鄧小嵐就拄著拐準時來到音樂節(jié)開幕式現(xiàn)場。鄉(xiāng)親們十分感動,都豎起大拇指:“鄧老師,剛強咧!”
次年,鄧小嵐帶領孩子們回到母校清華,孩子們參觀了二校門、工字廳、水木清華,到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參觀,并在近春園遺址公園表演了精彩節(jié)目。孩子們表演的器樂合奏《歡樂頌》等樂曲,贏得了在場所有觀眾的熱烈掌聲。
2015年,鄧小嵐親自設計,自籌資金,把小學校旁邊的荒土坡打造成一座三層“音樂城堡”。鄧小嵐的堅守感動了很多人,她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馬蘭的歌聲》,讓馬蘭村的名字傳播得更遠。
音樂成了馬蘭村的一張名片,鄧小嵐用音樂改變了一座村莊。得益于鄧小嵐的努力,社會各界對馬蘭村高度關注。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隨著惠農(nóng)扶貧政策的落實,馬蘭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如今的馬蘭村,一座新落成的灰色圓形舞臺背靠青山,碧水環(huán)繞,遠遠望去猶如一輪明月掛在天空。這是鄧小嵐籌資新建成的月亮舞臺,今后,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就有了真正的舞臺。
2021年,阜平縣城夏學區(qū)校長劉凱接到了一通陌生電話。對方自稱“北京冬奧組委”,提出想去學校看馬蘭小樂隊演出。原來,籌備開幕式時,總導演張藝謀提出邀請大山里的孩子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會歌,并得到了北京冬奧組委的支持。
張藝謀第一次聽到這些孩子的歌聲時,非常感動,“孩子們特別真誠,特別淳樸。我覺得這是天籟之音,它真的是傳遞了我們今天新時代的新面貌——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p>
經(jīng)過層層選拔,來自阜平縣城南莊鎮(zhèn)5所小學的44名孩子入選,其中8人來自馬蘭小樂隊。鄧小嵐激動不已:“我們山里的孩子目光清澈,像天上閃亮的星星;他們的聲音,像山泉一樣悅耳動聽。孩子們即將登上北京的大舞臺,向全世界展現(xiàn)我們的真誠和友愛!”
孩子們在北京集訓和彩排期間,鄧小嵐心里始終記掛著他們,平時陪他們一起訓練,彩排時陪他們候場,共同期待著登臺的那一刻。2022年1月31日是除夕,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4天,鄧小嵐特意到合唱團駐地給孩子們包餃子,給他們打氣。
2022年2月4日,44個可愛的孩子身穿虎頭衣,腳踩虎頭鞋,站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舞臺上,用希臘語為全球觀眾獻唱《奧林匹克頌》。近4個月的訓練成果,終于震撼了世界??吹胶⒆觽兺昝赖谋憩F(xiàn),鄧小嵐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從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歸來后,鄧小嵐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地處大山深處的馬蘭村打破了往日的寧靜,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自媒體慕名涌向這里。鄧小嵐的內(nèi)心卻波瀾不驚,個人榮譽不重要,她更關注馬蘭村和孩子們的未來。
鄧小嵐教的第一批學生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這些大山里的孩子因為被音樂啟迪了心靈,改變了命運。說起自己的學生,鄧小嵐如數(shù)家珍:“孫志雪,考取西北民族大學音樂教育系;白寶鵬從河北幼兒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從事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工作;李振濤考入了河南大學,那是我的父親鄧拓曾就讀的大學……”
18年來,鄧小嵐從北京往返馬蘭村的行程超過20萬公里,大約能繞地球赤道5圈?!白畛?,爸爸和我們都很擔心媽媽的身體,但看到她發(fā)自心底的快樂,只好不去‘扯后腿’?!编囆沟呐畠簞⒚髅髡f,“媽媽是用行動詮釋了夢想與堅持,她很了不起!”
“鐵貫山高高,胭脂河流水潺潺……”在鄧小嵐為孩子們譜寫的歌詞中,深藏著她行勝于言、默默奉獻的故事。這是革命后代紅色傳承的承諾,更是每一個中華兒女追尋中國夢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