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交流溝通的工具,因此,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至關(guān)重要。但在農(nóng)村學校,口語教學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且缺乏教學策略。本文以一節(jié)閱讀公開課為例,詳細介紹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朗讀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關(guān)鍵詞:朗讀活動;口語教學;口語表達能力
作者簡介:韓亞茹(1979.02-),女,漢族,北京順義人,北京市第四中學順義分校英語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口語教學。
一、引言
英語學習中最基本和主要的方式是閱讀,這是語言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之一。其中較高層次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是朗讀,也就是說,人的語言表現(xiàn)能力較全面的指標因素是朗讀能力。朗讀可以把書面的可視化文字,藝術(shù)地轉(zhuǎn)化為可聽的有聲語言,進一步塑造書面語言中蘊含的藝術(shù)形象,將文章中心思想表達得更加準確、鮮明、生動,使聽眾在得到清晰的文章信息的同時可以獲得藝術(shù)享受。這比傳統(tǒng)的“念讀”可以使讀者和聽眾獲得更好的理解效果。
目前,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不是很重視課堂朗讀教學。學生的口語表達往往會出現(xiàn)語音語調(diào)不準確,內(nèi)容錯誤較多、流利度欠缺等問題,不能實現(xiàn)真正的表情達意。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教師自身對于朗讀教學的認識不到位,朗讀操練沒有方法策略方面的引導,音標和朗讀教學資源缺乏系統(tǒng)性、趣味性,朗讀的評價不全面等。其次,學生對于語音和朗讀學習的認識比較局限。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基礎、性格、語言能力方面的差異,朗讀活動參與程度參差不齊。此外,學生的朗讀習慣和方法比較單一。
研究表明,朗讀對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促進作用。朗讀訓練可以縮短語言從輸入到吸收的距離,規(guī)范語音語調(diào),增強語感。更重要的是,重復性朗讀訓練可以提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流利性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深入探究朗讀教育的本質(zhì)和意義,尋找切實有效,適合英語課堂的朗讀教學策略,讓朗讀教學真正成為英語教學所需。
二、朗讀教學及其作用
朗讀教學既可以作為教學方法又可以作為教學內(nèi)容。作為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通過示范朗讀、播放錄音等,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生則通過聽讀及自己朗讀等,體會文本內(nèi)涵,感悟思想,產(chǎn)生共鳴。作為教學內(nèi)容,它是指學生通過朗讀文本,理解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此時,學生理解的好與壞主要取決于教師在朗讀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導程度。通常,朗讀的重音、停頓、語速和情感是教師對于學生進行指導的重點,通過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課例實施背景及教學目標
本文以北師大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2 “Books”的 “Tom Sawyer”閱讀課為例,探討朗讀教學融入實施的策略。本單元內(nèi)容圍繞Books展開,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為第三課,是一節(jié)閱讀課,內(nèi)容為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節(jié)選。文章主要描述了波利姨媽罰湯姆刷籬笆,路過的本駐足觀看。湯姆裝作刷籬笆是件有趣的差事,想讓本替自己刷籬笆,最終本用蘋果交換了刷籬笆的差事。從文章體裁來看,這是一篇對話體式的小說,小說的人物特征通過大量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呈現(xiàn),小說的語言幽默生動,具有鮮明的特點。本文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孩子之間的對話及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
授課對象是北京某農(nóng)村學校初三學生,共40人,學生興趣較濃,樂于學習。學生在本單元第一課已初步了解《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即作者和小說的主要人物,部分學生曾讀過這部小說的中文縮略版。學生對小說這一體裁接觸較少,缺乏對文本特征的認識且缺少對語言進行鑒賞的意識。
基于文本和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本課教學結(jié)束時,學生能夠:
1.基于文本信息提取故事的主要元素,即人物、情節(jié)、問題和解決方法。
2.基于對文本上下文的理解,理解Tom話語的真實含義;并通過Tom的語言和行為,分析Tom的性格特征;賞析小說的語言。
3.結(jié)合所學,對故事進行簡單的分角色表演。
4.對《湯姆·索亞歷險記》產(chǎn)生閱讀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意識到人的性格是多樣的,慢慢理解和接受一個人身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
教學重點:基于文本,提取故事的主要元素,即人物、情節(jié)、問題和解決方法。
突破途徑:教師通過追問和設問,引導學生對人物的語言和行為進行分析,從而總結(jié)歸納出故事中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基于主人公Tom的語言和行為,分析Tom的性格特征。
突破途徑:借助Reading Help的閱讀策略對Tom的語言進行分析,探尋Tom話語的真實含義;關(guān)注副詞的使用,分析Tom的性格特征。
四、運用朗讀教學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讀前:激發(fā)興趣,激活已知
1.圖片回顧,激發(fā)興趣?;仡櫋稖贰に鱽啔v險記》的作者、主人公等信息,創(chuàng)設情境,導出話題。
2.圖片導入,預測文本。呈現(xiàn)Tom和Ben的畫面,預測人物分別是誰,追問Tom正在干什么、他的感受如何,學生通過圖片預測故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激活背景知識,促進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高。
(二)讀中:理解文本,獲取信息
1.閱讀文本,核對預測。學生通過快速閱讀,驗證預測,從而推動閱讀成功進行。對于人物的界定分析,應關(guān)注體現(xiàn)人物特點的語言,追根溯源。
2.關(guān)注要素,加深理解。自主閱讀,進行小說六要素的獲取。通過完成包含小說基本元素,即人物、情節(jié)、問題和解決方法的故事地圖,幫助學生對文本信息形成宏觀認知,為深層理解儲存更多有效信息。
3.聚焦語言,欣賞文本。
首先,教師通過對Tom如何讓Ben替自己完成工作這一設問,引導學生了解文本特征,欣賞文本語言。
其次,邀請學生查找Ben的話語。通過對Ben的語言進行分析,了解Ben對刷籬笆這一工作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和Ben是如何一步步用蘋果交換刷籬笆工作的過程,從側(cè)面分析Tom是如何讓Ben替自己完成工作的,為接下來分析Tom的人物性格作鋪墊。
最后,引導學生分析Tom的語言,理解Tom語言的真實含義。通過感受人物的語言,加深對文本特征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分析Tom的行為,體會副詞在人物動作描寫中的作用,感受小說的語言美。
(三)讀后:內(nèi)化語言,遷移創(chuàng)新
1.控制性語言操練。第一步,回聲朗讀。教師逐句播放錄音,學生跟讀。通過跟讀,學生能夠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糾正錯誤的發(fā)音。此外,由于學生朗讀時易出現(xiàn)語調(diào)平淡的現(xiàn)象,所以進行回聲朗讀時,應關(guān)注語音知識的指導、意群劃分、標出重音與升調(diào),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進行朗讀。
第二步,教師帶讀。文本中聚焦人物動作和行為的典型語句,教師要進行帶讀。示范時,請學生注意觀察口形,而后模仿。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語句“Oh, it's you, Ben! I didn't notice”,請學生理解Tom的內(nèi)心情感的發(fā)展變化,思考Tom 的真實想法。經(jīng)過討論,大家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從Tom的視角來看待問題。Tom看到Ben很驚訝,所以在進行朗讀時要關(guān)注人物的心理變化,從而進行真切的呈現(xiàn)和展示。再如,“What do you call work?”這句話,通過重讀work,讓學生用言語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于繪畫的態(tài)度。由于都是短句,教師先放慢語速,后來加快語速,通過速度的變換,增加學生跟讀的難度。對于文中的長句“Well, no, I can't let you, Ben. You see, Aunt Polly's very proud of his fence. I think there isn't one boy in a thousand, maybe two thousand, that can do it the way it's got to be done”,請學生根據(jù)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意群劃分,注重停頓,而后將各意群熟讀后連讀整句。
第三步,同伴指導朗讀?;芈暲首x的多次播放有助于學生語音、語調(diào)的修正,但是時間有限,本節(jié)課僅僅進行了一次全文的逐句朗讀。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在同伴之間進行朗讀,三至四個人一組,各成員要熟悉自己的角色語言,互相朗讀,互相糾正。通過互相朗讀,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在語音、語調(diào)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
2.開放性語言操練。經(jīng)過大量的語言實踐練習,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們積極進行排練,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文本內(nèi)容進行呈現(xiàn)。在進行朗讀展示時,從朗讀的準確性、流暢性、完整性三個維度進行關(guān)注,并且告訴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展示將獲得5分的額外獎勵。學生們積極準備,他們的表現(xiàn)讓人眼前一亮。學生們飾演的Tom戴著帽子,拿著刷子一下一下地刷,情景真實再現(xiàn)。Ben手拿著蘋果,邊說邊示意的畫面,讓人難忘。由于學生的情感共鳴點不盡相同,所以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鼓勵百家爭鳴,創(chuàng)造求同存異的氛圍。對學生的朗讀表現(xiàn)給予褒獎,從而使學生的情感自我效能得以提升。最后,請學生進行評價,從學生的視角欣賞他人。
3.關(guān)注人物,討論交流。請學生總結(jié)歸納Tom的性格特征,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此同時,對于Tom的行為進行評價遷移,思考自己是否會類似行為。
4.作業(yè)布置。學生課后繼續(xù)進行文本的朗讀,依托文本,繪制自己的文本結(jié)構(gòu)圖,并將其內(nèi)容介紹給同學。
五、案例反思
本節(jié)閱讀課,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有效開展了多種朗讀活動,成功地完成了設定的學習目標。具體而言,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各活動層層遞進,有助于學生真實體驗。小說中兩個人物各有特點,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但是深入立體地剖析還需教師的幫助。課堂中,教師通過對另一個人物Ben心理的分析,引出學生對主人公Tom的興趣,通過分析Ben的話語和心理,以及蘋果和刷子的位置變化,引導學生關(guān)注Tom的語言和行為,最后整體把握人物性格。這樣由表及里,層層剖析人物性格。其次,通過分析小說主人公,引導學生了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由于作者對主人公性格的塑造豐滿而立體,學生通過閱讀及分析,逐步建立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的觀念,從而在情感上接受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從而理解“That makes a person a real man”。再次,文本解讀凸顯文本特征,學生感受語言之美。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和語感,特別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也得以發(fā)展。本課中,師生圍繞文本的特征進行文本解讀,通過對小說這一體裁文本的理解和拓展,體驗語言,建立語言形式與文本所承載的意義間的聯(lián)系。授課中,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循序漸進地對文本的表層信息、觀點思想進行理解和思考。學生從解讀文本的直接陳述的基本信息,即小說的基本元素,到依托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對人物性格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析語言描寫時,感受了人物語言的內(nèi)涵;分析動作描寫時,感知了小說語言的修辭手法。學生逐漸體會到文本之美和語言之美。最后,多樣化的朗讀訓練,讓文本內(nèi)容的內(nèi)化更加深入,但是學生在進行最后的準備和展示時,時間上還可以再增加一些。
六、結(jié)語
本節(jié)課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在閱讀后進行了多樣的朗讀教學活動。朗讀是一個心理認知過程,因為朗讀是一種有聲語言活動,有多種器官參與,同時也是一個復雜的語言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由此可見,朗讀如果需要達到表情達意的目標,首先需要讀者對材料的有意注意以及理解,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和想象的基礎上,自然而然會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朗讀的內(nèi)在需求,進而形成有聲語言。對于朗讀教學而言,教師的示范朗讀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進行模仿和跟讀尤為重要,同伴的互助朗讀也不可缺少。課堂上,通過大量、快速的朗讀訓練,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流暢度,幫助學生內(nèi)化語言,也增加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與興趣,輸出的語言明顯更加準確和流暢,從而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梅.借助朗讀方式提高口交際能力的理論與實踐[J].內(nèi)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4):26-27,30.
[2]尹捷.大量重復性朗讀對提高成人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作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3):70-74.
[3]季正泉.朗讀的心理過程與朗讀教學[J].教學與管理,1998(6):32-33.
[4]王尚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