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高級技工學校 徐婷婷
合格的作文教學活動能夠起到啟發(fā)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積累多元文化知識的作用。在現(xiàn)代教學活動中,作文教學要對學生的文化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表達能力等基本素養(yǎng)進行綜合性訓練。職業(yè)技術學校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學重點大多放在專業(yè)技能教學上,忽視了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相關素質(zhì)難以提升。本文探討了技校落實作文教學工作的有效方法,供同仁參考。
作文以書面表達為主,考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化意識,但對于技校學生來說,現(xiàn)有的作文教學機制并不友好:作文教學活動多是以寫作為核心,不重視作文技巧教學,文化知識的講解不到位;一些教師在提出作文教學方案后,盲目要求學生“寫”,并不提供寫作方法與寫作素材,導致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為解決技校學生綜合素質(zhì)差、寫作經(jīng)驗不足、文化積累不夠的問題,教師必須靈活選擇作文切入點,讓學生在情感上接受、能力上適應,優(yōu)化作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作文教學應該遵循心、眼、口、手并行的基本原則:心中所想為眼中所見,口中所言為筆下所寫,體現(xiàn)主觀性、獨立性和開放性特點,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提高作文教學活動的效率,提升學生的作文技能。大部分技校學生的文化知識積累不足,對文學不感興趣,既不具備出色的寫作技巧,又沒有豐富的文化積累,寫作難免淪為“記流水賬”。所以,要提高技校作文教學效率,必須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但在“任務+寫作”的教學指導機制下,寫作教學并不受重視:教師只負責布置寫作任務、給出寫作材料,學生是完成寫作活動的第一單位。學生寫完作文,教師雖然會評價,但大部分評價以終結(jié)性評價為主,不能細致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追求篇幅、追求字數(shù),忽視情感與文化素材的綜合應用。運用灌輸式教學法,學生寫出的作文并沒有太大的閱讀價值。
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書面表達能力、文化積累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基本素質(zhì)的教學活動。借由作文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可以進一步提升技校學生的競爭力與專業(yè)素養(yǎng)。但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很難依靠單一的課程灌輸完成,還需借由課堂互動、文化積累、情感交流等不同手段。結(jié)合現(xiàn)有的作文教學經(jīng)驗看,大部分作文教學工作是以寫為核心,教師并不會刻意給學生創(chuàng)造搜集文化資源、尋找靈感的機會。在課堂上,教師給出主題、學生寫作,已經(jīng)成為最常見的教學模式。讀、說、聽、想與作文教學脫軌,導致技校學生的作文技能難以提升。
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新時期的技校作文教學活動不能采用灌輸?shù)姆绞剑瑸榱藦母瓷咸嵘夹W生的寫作技能,幫助其掌握寫作技巧,教師必須設計集寫、讀、說、用于一體的作文教學機制,通過多元板塊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解決怎么寫、寫什么的根本性問題,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在傳統(tǒng)的技校作文教學中,“寫”是作文教學的重頭戲,但教師并不會考慮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文化資源的應用,導致作文教學效率不高。以“說”為切入點開展寫作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技校作文教學質(zhì)量。
以“如何描寫一個人”的教學為例,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借由“說”搜集素材,確定寫作方向。寫人作文中,學生所描寫的人物必然是了解、接觸過的角色,便可以借助這一特點組織討論活動:描寫一個人,說說這個人身上有怎樣的品質(zhì)、與你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在給出寫作任務后,要求學生討論,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選材,描繪不同的人物形象,如:
(1)街上的清潔工在寒冷的冬天也穿著單衣,衣衫襤褸地清掃著大街,他的子女早夭,晚年喪偶,是個苦命人。
(2)爺爺辛勞一生,我自小在爺爺身邊長大,我還小的時候,爺爺身體很硬朗,等我長成青年,爺爺也衰老了。
可讓學生圍繞人物形象展開討論,對“寫人”的重點進行講解,第一個故事,以對清潔工不幸命運的同情為基點進行描寫:寫他的辛苦,他的坎坷,他在遭受磨難后的樂觀;第二個故事,以親情為切入點展開:圍繞爺爺從硬朗到衰老的變化寫作,發(fā)出“光陰易逝人易老”的慨嘆,寫爺爺?shù)母冻?,表達對爺爺?shù)母屑ぁT趯W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出寫作思路,但不得提出任務性目標,以免破壞學生的寫作興趣。
技校學生的寫作能力不高,原因不僅僅在于缺少寫作經(jīng)驗,文化積累不足、日常表達方式不正確、語言知識積累匱乏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技校學生作文技能的提升。要讓學生形成出色的作文能力,改變作文教學的不良局面,教師必須嘗試組織針對性更強的訓練活動,糾正學生身上存在的寫作經(jīng)驗不足、寫作技能理解不到位等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專項訓練。
以基礎字詞知識的積累、應用為例,教師可在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專項積累活動,圍繞主題關鍵詞與學生互動,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以“寫出一個人的情緒”的教學為例,技校學生缺少寫作經(jīng)驗,“他快要氣死了”這類直白、單一的表達在作文中比較常見。為提升作文教學質(zhì)量,可圍繞“怒”這一關鍵詞開展專項訓練:要求學生搜集與“怒”有關的文化資源與故事,并在課堂上展示,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請看例子:
(1)發(fā)雷霆之怒,降滅世之威。
(2)聞太師聞聽此言,氣炸了連肝肺,咬碎了口中牙。
(3)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這些資源能幫助學生掌握“怒”的描寫方法:“怒”是一種極強烈的情緒,在描寫過程中,可以用夸張的手法,或者運用排比句增強表達效果,表現(xiàn)人物情緒。在專項積累訓練中,學生還能從材料中獲得寫作靈感,如材料3將“天子”與“布衣”的怒對比,據(jù)此可讓學生結(jié)合“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展開論述,體會文中“怒”的含義。作文教學不能單純強調(diào)寫,還要注重文化積累、表達訓練、語言素材應用等,要組織專項訓練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綜合技校作文教學的特點看,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不僅受到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還受學生文化素質(zhì)的影響:學生的文學積累越豐富、對語言知識的認識越全面,其語言表達能力就越出色。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表現(xiàn)更活躍。為了吸引學生參與作文教學,教師必須引入課外素材,尋找新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如何論證觀點”的教學為例,這一版塊要求學生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方法,能用合適的例子證明觀點。大部分學生的議論圍繞自身展開,說服力不強,在作文教學中,可借由語文素材的對比幫助學生獲取寫作經(jīng)驗,提高表達能力。如圍繞“舍生取義可不可取”這一話題寫作,便可與學生分享語文資源。請看下面的例子:
(1)寒食節(jié)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晉文公重耳流亡之際,介子推割股奉君。重耳重登王位之后,介子推不愿與朝中的阿諛奉承之輩同流合污,與母親隱于綿山之中。晉文公重耳為逼介子推下山,放火燒山,最終將介子推活活燒死。為紀念介子推,重耳將介子推的忌日定為“寒食節(jié)”,將綿山改名為“介山”。
(2)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舍身為奴,三年之后終于回歸故土。為了警醒自己莫忘失敗之辱,勾踐每天睡在柴草堆上,在房梁下懸掛一只苦膽時常舔舐,最終勵精圖治,大破吳王夫差。
“寒食節(jié)” 的故事表明了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贊許;“臥薪嘗膽”的故事則告誡后人知恥而后勇,失敗不可怕,一時的屈辱也不可怕,失去了從頭再來的勇氣才最可怕。不同的素材能帶給學生不同的感悟,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論證觀點。應用單一材料的作文是單薄的,教師要圍繞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等素材組織課外積累活動,定期更換寫作主題,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寫作教學是一種系統(tǒng)化、過程化的育人活動,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能一味要求學生寫優(yōu)秀的作文,而是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學習空間,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fā)揮。在組織教學工作的同時,要以基礎的練習活動為切入點,借由短篇幅、個性化的作文練習活動,幫助學生逐步積累作文經(jīng)驗。
以“把故事講清楚”的教學為例,在作文教學中,要針對作文結(jié)構、表達手法組織教學工作,講解具體的敘事技巧和敘事順序。在教學時,可選擇特定的素材開展寫作訓練,鍛煉學生縮寫、擴寫的基本能力,并嘗試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作文表達水平。第一,縮寫與擴寫的練習。如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語言復述經(jīng)典故事《狼來了》;刪減《灰姑娘》的具體情節(jié),保障讀者快速掌握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s寫訓練與擴寫訓練是作文教學的常見版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水平。第二,隨文練筆。要結(jié)合各類課內(nèi)、課外讀物創(chuàng)造表達的機會。如文章鑒賞、故事點評等,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第三,專項主題活動,可組織“讀書隨筆”活動,借由對相關文本的鑒賞鍛煉寫作表達能力,如點評《水滸傳》,以“好漢”“歷史”為切入點,點評《水滸傳》的寫作背景與作者的核心思想;點評《歐·亨利短篇小說》,品味作家的諷刺與幽默。為了讓學生適應作文教學節(jié)奏,要循序漸進設計練習活動,短篇幅、低要求,帶領學生逐漸進步。
技校學生對作文技巧、作文素材并非一無所知,當情感與靈感滿溢時,學生也會產(chǎn)生寫作欲望,主動作文。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改善作文教學效果。
教師可嘗試在教室內(nèi)建立“作文角”,鼓勵學生不限題材、不限篇幅自由寫作。以“影評”活動為例,選擇經(jīng)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帶領學生觀看,并要求學生記錄人物經(jīng)典臺詞、描寫故事場景,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在情感上接受有關教學活動;隨后,設計人物評價、故事評價等模塊,讓學生評價《肖申克的救贖》中相關人物;最后,讓學生以“由《肖申克的救贖》所想到的”“不自由毋寧死”等為主題寫影評或者觀后感等。學生寫完,可將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作文角,供其他學生模仿學習。
單純以寫為核心的技校作文教學機制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更無法達到鍛煉學生寫作技能、提高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教育目標。因此,教師要嘗試優(yōu)化技校作文教學活動,結(jié)合新時期的作文要求、寫作任務、學生需求組織教學活動,以文化、交流、練習等多模塊共同構建技校作文教學框架,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