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救援隊是雪上賽事現(xiàn)場救援的“最后一張底牌”,其作業(yè)猶如在天上穿針引線,操作必須非常精確。直升機懸停位置落差不能超過1米,且要保證飛行平穩(wěn),否則容易對運動員造成二次傷害。
隨著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國家高山雪上運動空中救援隊的救援任務也圓滿完成?!氨本┒瑠W會賽事期間,我們全程值守在直升機旁,一旦出現(xiàn)運動員重傷不便移動的情況,我們會在1分鐘內起飛,快速到達賽場上空,用鋼索將受傷選手運上飛機,再送到山下的醫(yī)療站。”張家口賽區(qū)空中救援隊飛行員孔德福說,“我們就是雪上賽事現(xiàn)場救援的‘最后一張底牌’?!?/p>
“從峽谷死里逃生”
高山滑雪是冬奧會上危險性最高的項目之一,主賽道全長約3000米,落差約900米,頂級運動員的滑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40公里以上。根據(jù)國際奧委會與國際雪聯(lián)的要求,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需要配備直升機救援隊。運動員受傷后,直升機救援隊要保證在5分鐘內到達賽道上空,并在15分鐘內完成救援任務。
此前,直升機高山雪上運動空中救援在我國救援領域屬于空白,缺乏各項操作的規(guī)范與標準,加上延慶、張家口兩地冬季多大風、低溫、積冰,這些都給直升機救援帶來了挑戰(zhàn)。2018年底,由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紅十字會組成的中國第一支高山雪上運動空中救援隊成立,開始了“征服雪山”的探索。
“我和隊友都是駕駛時長超過1萬小時的飛行教員,但第一次來延慶試飛,我們就遭遇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毖討c賽區(qū)空中救援隊飛行員薛巍然回憶,“飛機在原定位置懸停后,我們打開艙門準備放下鋼索。就在這時,突然出現(xiàn)了下沉氣流。不到10秒,我們的高度從50米掉到不足30米。我們當機立斷停止訓練,迅速脫離亂流區(qū)域,從峽谷死里逃生?!?/p>
“空中救援作業(yè)猶如在天上穿針引線”
這次經(jīng)歷后,薛巍然和隊友決定給直升機減重。他們把浮筒、救生筏等其他場景的救援裝備從飛機上拆了下來,“瘦身”后的直升機擁有了更充足的功率,具備了應對亂流等極端天氣的能力。此外,為了熟悉延慶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段的氣流、風速,在過去三年里,他們幾乎飛遍了小海陀山的每個角落。
據(jù)薛巍然介紹,經(jīng)過多次考察、研究、演練,救援隊編寫了《高山滑雪賽道救援飛行技術手冊》,順利通過了國際奧委會與國際雪聯(lián)組織的直升機高山滑雪賽道救援驗證工作和飛行演練工作,為冬奧會做好了準備。
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救援隊隊員們每天早上7點前就要到達賽場,對直升機和設備進行調試后,還要進行一次試飛,以確定當天的天氣條件下能否開展救援?!翱罩芯仍鳂I(yè)猶如在天上穿針引線,操作必須非常精確。”薛巍然說,“直升機懸停位置落差不能超過1米,且要保證飛行平穩(wěn),否則容易對運動員造成二次傷害。因此,每一次飛行演練我們都拿出百分之百的認真態(tài)度對待。”
“受山區(qū)野外停機坪實際條件限制,冰冷的機艙沒有任何加溫設施。每次比賽,機組成員需要在零下20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下待命兩個小時以上?!笨椎赂Uf,“但面對守護冬奧的光榮任務,這些困難都可以克服?!?/p>
首次在“雪飛燕”執(zhí)行救援任務
2月10日11時50分左右,國家高山雪上運動空中救援隊接到指令,一名外籍運動員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速滑項目中受傷,初步診斷為左前臂開放性骨折,需要啟用直升機轉運救治。這也是本屆冬奧會開賽以來,救援隊首次在“雪飛燕”(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執(zhí)行救援任務。
在接到救援指令后,救援隊迅速抵達現(xiàn)場。從直升機起飛到傷者送進診室,總共用了12分鐘。
北京紅十字會直升機醫(yī)療保障組組長王蕊說:“從實際效果來看,直升機比地面救護車節(jié)約了20多分鐘,為搶救運動員爭取了黃金救治時間?!?/p>
“傷者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傷情還是比較嚴重的?!北本┐髮W第三醫(yī)院延慶醫(yī)院執(zhí)行院長周方說,“醫(yī)療保障團隊對傷者進行了傷情的緊急處置后,手術從當天17時左右開始進行。傷者大小骨折共7處,醫(yī)務人員還在術中發(fā)現(xiàn)其橈動脈斷裂,使原本就復雜的骨折雪上加霜。手術持續(xù)了7個多小時,結束時已是第二天凌晨。幸虧手術及時,否則后續(xù)將嚴重影響手的功能?!?/p>
王蕊說:“在成功進行了首次救援后,我們馬上進行了復盤,查漏補缺?!?/p>
對于空中救援隊的首次亮相,國際雪聯(lián)醫(yī)療官員漢斯在當日工作日志中寫下“Perfect”(完美)的評價。
冬奧會開賽以來,高山雪上運動空中救援隊已經(jīng)完成50余架次共計40多個小時的冬奧救援保障飛行,保障冬奧相關重要賽事20余場??椎赂Uf:“未來,將有更多高山雪上運動賽事在中國舉行,我們將繼續(xù)不遺余力,為中國冰雪運動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p>
(新華網(wǎng)、《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