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冬奧會開幕式前夕,習近平會見巴赫時曾談起自己的“金牌觀”:“我并不在意這一次中國運動員拿幾塊金牌獎牌,我更在意它給我們今后注入的動力和活力。中國這次辦奧的最大目的,就是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2月20日14時,隨著北京冬奧會男子冰球決賽的結束,109枚金牌各歸其主。在為期16天的賽程中,中國代表團共收獲9金4銀2銅,金牌數在所有參賽代表團中名列第三。此次冬奧會,中國不僅在獎牌數上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還在多個項目上實現冬奧參賽史上的突破。
“我并不在意這一次中國運動員拿幾塊金牌獎牌”
在本次冬奧會開幕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曾談起自己的“金牌觀”:“我并不在意這一次中國運動員拿幾塊金牌獎牌,我更在意它給我們今后注入的動力和活力?!?/p>
客觀地講,相較于傳統(tǒng)冰雪運動強國,中國冰雪運動起步晚、普及程度低、群眾基礎薄弱。在奧運史上,1980年,第13屆冬奧會首次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22年后,中國選手在第19屆冬奧會上才獲得首金;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時,109個小項比賽中,中國仍有約1/3是空白。但本屆冬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了104個小項共194個席位的參賽資格,并在35個小項上實現參賽“零的突破”。
比如,在高山滑雪場上,中國隊拼出北京冬奧會全額參賽席位,張洋銘、徐銘甫、孔凡影、倪悅名參加了高山滑雪所有11個小項,這本身就是歷史性突破。
2月7日,在男子滑降比賽中,中國選手徐銘甫以1分56秒93的成績排名第36位,為中國隊在該項目書寫下第一個奧運成績;2月8日,當張洋銘在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比賽中沖過終點時,中國高山滑雪運動又一項空白被填補——這是歷史上中國選手首次參加并完成冬奧會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比賽:2月8日,在男子單板滑雪平行大回轉比賽中,畢野成為冬奧歷史上首位參加該項目的中國選手;在女子單板滑雪平行大回轉比賽中,宮乃瑩獲得第19名,成為首位闖入冬奧會該項目前20名的中國選手。
像這樣創(chuàng)造歷史、填補空白的故事,每天都在冬奧賽場上演。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由孟繁棋、褚源蒙、閆星元和程方明組成的中國隊,首次參加了冬季兩項4×6公里混合接力比賽。隨著中國選手先后在單板滑雪女子障礙追逐、北歐兩項男子個人標準臺+10公里越野滑雪、雙人雪橇等項目完成首秀,中國冰雪運動再次書寫新的歷史。
“很多冬奧項目,過去我們望塵莫及,現在已經能昂首挺胸地站上賽場!”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體育代表團秘書長倪會忠說。
多項“最佳”創(chuàng)造歷史
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運動員,挑戰(zhàn)和突破自我的意義遠比輸贏更重要。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看望參加第22屆冬奧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時曾說:“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p>
在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國冰雪健兒在多個項目中創(chuàng)造了參賽史上的“最佳”。尤其在以往稍顯弱勢的雪上項目中,中國隊顯現出可喜的進步。
2月11日晚,閆文港贏得男子鋼架雪車項目的銅牌,這是中國選手首次在該項目中登上冬奧領獎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選手2018年平昌冬奧會才首次參加鋼架雪車比賽,兩次參賽就奪牌,彰顯了中國速度。
創(chuàng)造歷史的遠不止這些:在越野滑雪女子雙追逐賽場上,李馨、池春雪、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和巴亞尼·加林4名中國姑娘獲得了參賽資格。其中,李馨以49分07秒07的成績排名第33位,將中國軍團在該項目的最好成績提升了18名;在越野滑雪男子雙追逐比賽中,中國選手劉榮勝以1小時24分59秒06的成績排名第38位,創(chuàng)造了中國選手冬奧會該項目歷史最好成績。
在民族自信愈發(fā)堅定的今天,金牌獎牌也早已不是中國人證明自己的唯一途徑。在國內,觀眾正以越來越理性、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比賽。他們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為各國運動員歡呼,即便自家運動員沒拿到金牌,但只要盡力拼搏了,一樣給予掌聲和敬意。多年來,中國人對于體育的理解,正在逐步告別“唯金牌論”,更多人理解了奧林匹克精神,享受著奧運盛會。
“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今年1月25日,習近平在會見巴赫時說:“早在申辦時,我就提出,中國這次辦奧的最大目的,就是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p>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短片《未來的冠軍》中,1歲寶寶滑雪的場景萌翻眾人?!盎殞殹辈粫呗肪湍懿壬涎┌澹l(fā)“圍觀效應”的背后,正是中國社會涌動著的冰雪熱潮。據統(tǒng)計,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中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達3.46億人。
據一家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今年農歷除夕至正月初四,滑雪裝備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80%,冰上運動相關品類增長超過300%。
同時,冰雪旅游也成為春節(jié)消費的新亮點。如吉林長白山、黑龍江亞布力、浙江安吉等滑雪勝地的訂單快速增長,廣州、重慶、成都等地的室內滑雪場成為市民的熱門“打卡地”。
與此同時,北京冬奧會的“帶貨能力”已輻射全球。在冬奧會期間,中國品牌的滑雪用品海外銷量比去年增長超過60%。從競技比拼到大眾參與,推動著冰雪經濟快速發(fā)展,冰雪運動正成為新時尚,為更多人的生活帶來健康和快樂。
據數據顯示,2015至2020年,中國冰雪產業(yè)總規(guī)模從2700億元增長至6000億元。到2025年,這一數據有望突破萬億規(guī)模。冰雪經濟讓越來越多的人捧起了“雪飯碗”,打開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對此,巴赫說:“中國實現了超過3億人從事冰雪運動的目標,這是前所未見的偉大成就,這是本屆冬奧會向中國人民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重大貢獻?!?/p>
見證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的國際奧委會官員克里斯托弗·杜比認為,奧運效應可以在20年甚至更長時間為舉辦城市作出貢獻,北京做到了!
(《光明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