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和平
《包身工》這篇文章與普通的文章不同,它屬于一種報告文學,是作者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撰寫的一篇文章。文章充分揭露了當時那個年代中國工人階層所受到的壓迫和剝削,也預示著工人階級未來的崛起。但是,單純從閱讀文章中的文字并不能深入感受其中的內涵,為此本文從細節(jié)出發(fā),對《包身工》的內涵進行解讀。
一、從“包身工”的工作環(huán)境分析內涵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東北地區(qū)曾接連被日本占領,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并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依然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這場戰(zhàn)爭,使得整個中國陷入了絕境?!栋砉ぁ穭t是夏衍在這種背景下所創(chuàng)作的。夏衍根據(jù)他的所見所聞,將包身工的工作環(huán)境充分地展現(xiàn)了出來。這個時期人們都有著自己的身不由己,尤其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很多十六七歲的女孩子正值豆蔻年華,她們也不得不通過外出打工來維持生計,這種情況下,“東洋廠家”的“走狗”會通過欺騙的手段,讓這些女孩子簽下契約,使她們成為“包身工”。這些女孩子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長期待在破舊的廠房當中,而其中的環(huán)境潮濕陰冷,甚至沒有明亮的燈光。夏衍在調查時還發(fā)現(xiàn),她們每天的工作時長已經(jīng)超出了正常范圍,每個人都因為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即便如此,她們也沒有應有的自由,下班離開后還會受到監(jiān)視。
作者通過描寫“包身工”的工作環(huán)境,以及工作制度,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黑暗,同時也在批判帝國主義在工廠中所實行的“泯滅人性的奴隸制度”。作者希望通過這部分內容,讓更多的人看到工人階級當前的處境,希望通過展現(xiàn)包身工們的痛苦和無奈,來喚醒當時的人民,同時也在暗示著中國工人階級的覺醒。
二、從“包身工”的生活環(huán)境分析內涵
夏衍在描寫“包身工”時,借用“價格低廉、易管理”這樣貶低性的詞匯引出了包身工存在的原因。他不僅對“包身工”的工作環(huán)境進行了描述,還對她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了刻畫。作者在看到包身工的住處后,用“豬玀”這個詞來描述這些少女,以此加強文章內容的感染力,使閱讀者能夠更為直接地受到?jīng)_擊。之后通過閱讀我們會了解到,包身工所處的地方極其狹小,汗臭熏天。因為她們每天都要工作大量的時間,沒有足夠的食物補充體力,所以導致她們的身體和精神都被嚴重透支,甚至有些包身工還要遭受老板的懲罰和虐待。除了對她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描寫,作者還對她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態(tài)度進行了描述。夏衍在文章中這樣描述道“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覺,在這些被叫作‘豬玀’的生物中間,已經(jīng)很遲鈍了”。作者用詞犀利,第一遍閱讀時會感覺這樣說女孩子是否有些過分,但是當讀完整篇文章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并不是想要使用這些詞匯羞辱包身工,而是想要更多的讀者通過文字切實地感受到她們的生活遭遇,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是真實真正經(jīng)歷并且正在經(jīng)歷的事情。作者在這里描寫包身工的生活環(huán)境時,是從細節(jié)出發(fā)進行描寫的,通過這些細節(jié),讓人們感受到這些女孩子的麻木,從而把這些女孩子的遭遇聯(lián)系在一起,更加直接地突出帝國主義的殘忍。
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是希望將“點”和“面”結合起來,“點”是女孩子們的經(jīng)歷,以及她們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而“面”則是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作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將社會的黑暗揭露出來。
三、從“包身工”的人物刻畫分析內涵
作者在刻畫人物時是非常直接的,他直接通過描述包身工的生活環(huán)境,引出了屋子中的“蘆柴棒”這一人物。作者描述她時,感覺她“手腳瘦得像個蘆棒梗一樣”。在刻畫這一人物時,作者并沒有大量描寫這個人怎么樣,而是通過她的遭遇來映射所有包身工平時的遭遇。“蘆柴棒”是一個身體很瘦弱的包身工,她因為承受不住高強度的工作,所以病倒了。作者用“移到屋子一角”“縮做一團”來描寫她的動作,寫出了她的小心翼翼,這說明她已經(jīng)習慣了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知道自己生病一定會遭人“嫌棄”。果不其然,黑心的老板仍希望她去做工,甚至會利用一些強制的手段。在這樣的強烈對比之下,“蘆柴棒”不像是一個人,更像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機器。作者通過這種方式描寫人物,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從“蘆柴棒”的身上了解到眾多包身工的經(jīng)歷以及實際遭遇,揭開日本人的陰謀,讓更多的中國人可以覺醒,并且看清當前的現(xiàn)狀,為之后的反抗打下基礎,做好準備。
除去這些,作者還對當時的日本工廠發(fā)展情況進行了一個粗略的統(tǒng)計,并推斷出在日本紗廠發(fā)展過程中,有多少包身工正在大量死亡。我們應該看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惡行,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底層人民正在遭受的壓迫。
《包身工》無疑是一篇能夠振奮人心的文章,即便是現(xiàn)在的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仍可以感受到當時那個時代的人們所經(jīng)歷的苦難,同時也會因為她們的悲慘遭遇而感到悲憤。另外,在閱讀時,我們還能夠認識到日本帝國主義和反動統(tǒng)治者的罪惡。針對此,教師也應該合理地去引導學生,讓他們時刻保持清醒,感悟《包身工》中的內涵,不忘先輩的流血犧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