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云
摘要:普希金曾經(jīng)說過:“閱讀—這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我們也知道,書本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這并不意味著盲目閱讀。閱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只要理解了課文中所說的思考和感受,并把它給自己用,這才是是閱讀的最高目的。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
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主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同時強調(diào)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教授閱讀和掌握答題技巧。
一、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一)俗話說:愛好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要讓學生有閱讀的欲望,從而把閱讀當作一種習慣。我經(jīng)常聽到很多家長的困惑:在家里,我給孩子買了很多課外書,但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其實,讀書也是需要讀書環(huán)境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性格普遍多動、吵鬧,加上家里電視和電腦的吸引,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看書等活動,還有其他因素導致孩子變得懶惰,不想閱讀圖書。面對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有必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圖書館一角,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二)每節(jié)課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閱讀,此外,每周有一節(jié)專門的閱讀交流課,組織學生講述有趣、感人和有用的故事,任何一個好的故事都會受到大家的贊賞。人們會傾聽并獎勵你說得好。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而且無形中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學生喜歡比較,學習也不例外。所以,把握好學生心理,好好引導,往往能取得意外的效果。
二、閱讀教學的重視
閱讀教學不是與意外和閱讀分開的,相反,兩者應該是等價的,因為語文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最好的閱讀,只有閱讀教學傾注在每篇課文的解釋中它才能起到更好的課堂效果。通過對語文試題的有效分析,結合閱讀理解的重點,我將閱讀教學實踐運用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在語文教學中,預習的作用不可小覷,對于閱讀文章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根據(jù)拼音在括號里寫出合適的詞,了解詞的上下文和正文,告訴我們講了什么。預習時的完整信息使用參考書將文中未識別的生詞拼音標記,在文中繪制的成語以積累詞語量,可以解釋一些特殊的詞語,總結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等。此外,在學齡期的增長,增加學生手動查找信息的能力,例如查找作者的相關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等。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的自學能力才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教學也會得到改善。
(二)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輔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預習效果。一些問題的理解需要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和解決,教師需要及時進行討論。讀完課文后,讓學生復述課文。復述看似容易,但實際上對小學生來說更難,因為它涉及轉(zhuǎn)換人稱代詞和一些相關的語法知識。對學生的知識量有更高的要求。另外,讓學生談談讀完這篇文章的收獲或感受,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點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練習寫作,思考文章后面的內(nèi)容,并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習效果,學完課文后,必須立即在練習冊中的相應班級中進行閱讀練習,糾正后,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力求學生學得精通。
三、答題技巧的運用
(一)文章的標題。很多同學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文章的標題,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標題往往概括了課文的重點,比如《母親的偉大》。看標題就知道這是一句恭維的話,這篇文章是關于母性的。也有一些題要多看題目的文章,對于這類題目,很多同學總是覺得很難,經(jīng)常因為沒掌握思路而掉分,其實這類寫作是有技巧的。關于這個話題,請看全文,找出文章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詞。一般來說,這個詞是文章的關鍵詞。整篇文章都是圍繞它展開的,然后結合文章的重點,可以相應地修改這個詞,成為這篇文章的標題。
(二)閱讀的方法??荚嚂r間不夠的時候,有的同學不知道怎么做了,先看文章,考的時候又忘記,又返回去再看,結果就做了幾道題。結果就是花了很多時間,但效果并不理想。閱讀理解正確的做法是先預覽題目內(nèi)容,然后帶著題目閱讀短文,讀完短文做題的時候,再回到問題的段落中,找到題目要求的答案。它可以快速準確地完成。另外,如果概括能力不高,一般應要求學生盡可能從課文中找出答案,避免不必要的減分。
(三)注意文章的首末段和每個自然段的首句。當時間有限,無法仔細閱讀一段話的每個詞時,前兩段和每段的第一句自然特別重要,因為全文的重點和作者想要表現(xiàn)的情感都會在在開頭和結尾找到,而且每個段落的焦點句自然會出現(xiàn)在第一句之上。
四、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
(一)讓學生帶著興趣閱讀對于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熱愛和興奮是引導小學生探索世界的重要指標。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圍繞這一特點,采用更加動態(tài)的教學方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書育人的教學方式。例如,對于人物描寫比較特殊的文章,學生可以把角色朗讀出來,不同的學生可以挑戰(zhàn)同一個人物朗讀,看誰比人物的情緒更能理解他們。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也讓學生有一種競爭感,去努力做到最好,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有感情地閱讀。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激勵措施,也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意義有時會超出父母。老師的鼓勵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更有信心和熱情,讓他們繼續(xù)努力保持動力。
(二)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目的,只有讓學生掌握所學,才能自主提高學習意識。為此,教師需要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根據(jù)閱讀教學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情感影響來促進學生的閱讀。例如,在解釋“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之前,教師可能會問學生“你為什么讀書?”共鳴,這種情感理解有利于閱讀理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愿意主動閱讀,除了興趣,還需要相應的閱讀技巧。我國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水平仍然有限,閱讀時難免會出現(xiàn)混淆不清的地方,需要主動預習。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流利地閱讀,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中的情感,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性有積極的作用。
(三)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都是有益的,它不僅對現(xiàn)階段的閱讀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的學習和以后的生活有著決定性的影響。1、在基礎閱讀階段,學生受年齡和知識的限制,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懂、易混淆的詞語,如果不及時解出句子,會影響學生的興趣。并對以后的閱讀造成影響。因此,用好參考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教師也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參考書。2.有目的的做事可以幫助我們以更有條理的方式處理事情。閱讀也是一樣,當我們有目的地閱讀時,會提高閱讀的效果。比如,為了獲取知識,可以深入閱讀;出于欣賞的目的,可以選擇大聲朗讀。
閱讀教學在我國小學階段占有重要地位,教師需要著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學生以后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每個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會在一夜之間發(fā)生。只有讓閱讀變得有趣,經(jīng)常注意閱讀練習,掌握正確的反應技巧,才能真正提高閱讀水平,在成功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魚國超,《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發(fā)展初探》,《探索與實踐》,2002年第二期
[2]崔巒主編:《小學語文教學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3]董蓓菲主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