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摘要】微課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借助微課輔助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充分考慮學情,充分剖析文本,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微課,用于文本導讀、文本解析、文本鞏固和主題拓展,將閱讀文本具象化、靈動化、系統化,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微課教學;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一、引言
閱讀是學生有效輸入語言的途徑之一。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積累詞匯,增加語言儲備,了解語言文化。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指出:“閱讀教學的三個主要目標是:Read for fun,read for information and read for language。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讓學生從閱讀中感到愉悅,并同時獲取信息和學到語言知識?!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五級目標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要求:學生能讀懂相應水平的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為落實課標要求,各地加大了閱讀教學研究的力度。然而,多數一線教師覺得閱讀教學比較棘手,教學實效低。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的重任。教育信息化時代下,異軍突起的微課給教師提供了一種可行、有效的方法,以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巧用微課,提升學生關鍵能力
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閱讀教學課堂的不足。微課因其主題鮮明、短小精悍、視聽合一等特點,迎合了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受到小學生的高度青睞。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靈活有效地將微課融入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的活動,將視聽元素融入枯燥的閱讀課堂,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培養(yǎng)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一)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指人們采用一定的思維方式對思維材料進行分析、整理、鑒別、消化、綜合等加工改造,能動地透過各種現象把握事物內在實質,形成新的思想,獲得新的發(fā)現,制訂出新的決策的能力。閱讀前的微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單元主題進行語言“熱身”運動,開展回憶激活與話題相關的詞句、介紹語篇背景知識、感知主題概念、聯系生活經驗、進行生詞掃盲等微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認知的主動狀態(tài)。
(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是一種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模式。教師提前錄制視頻,學生根據視頻自主學習后進行反饋,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念,教師可以設計分層的微課,滿足個體差異化學習的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思考,主動尋求問題解決的辦法,實現知識的內化。同時,學生還可以依據自己的理解和接受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暫停和反復觀看。
(三)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有限,一群人則可以思得更全,想得更深。微課學習模式下,教師不僅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獨立探究的環(huán)境,還要搭建合作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平臺。大家相互學習,彼此補充,完善問題解決的方案。
三、善用微課,提升閱讀教學實效
讓微課服務于閱讀教學,首先要明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然后依據環(huán)節(jié)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情況,挖掘有探究價值的“點”,充分發(fā)揮微課輔助教學的作用。
(一)閱讀前導讀
閱讀前使用微課的目的在于做好讀前準備工作:回憶激活與話題相關的詞句, 必要時適當處理生詞;感知主題概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主動認知的狀態(tài)。
案例1:教科版六年級上冊Module 2 Animals 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講述了動物因慘遭殺戮,生存環(huán)境遭到破壞,而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威脅,倡議人們拯救動物,保護地球。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對該主題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興趣濃厚,有很強的探究欲望。但在英語教材中,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環(huán)境保護和拯救動物的主題,缺乏相關的語言積累。為了填補這一語言空白,使他們在閱讀課上有話可說,筆者在課前設置微課,從主題背景切入,鋪墊語言知識,為閱讀教學的開展做準備。
(二)閱讀中解析
閱讀中活動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 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關鍵信息,獲取信息,梳理文章脈絡,提高閱讀技能,促進思維提升。在傳統模式下,閱讀教學往往被等同于閱讀理解試題的講解,忽視了在閱讀過程中個人的體驗和理解,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學生覺得閱讀過程枯燥乏味,中下層學生甚至處于不思維、假聽課的狀態(tài)。而使用微課,則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它可以將抽象的語言知識形象化,增強學生對語言的體驗和感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進語言學習的深度,有效突破重難點。此外,還可以滲透語言文化,拓寬語言知識的廣度,提升閱讀教學過程實效。
案例2:以教科版六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 12 Other Festivals in China為例,此篇文章介紹了端午、中秋兩個中國傳統節(jié)日。這是學生極為熟悉的話題,對于節(jié)日時間、節(jié)日美食、慶?;顒拥榷加幸欢ǖ牧私狻5珡挠⒄Z的角度去講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尤其是節(jié)日農歷時間的表達則是難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筆者制作了一個五分鐘的微課,其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1)觀察日歷,說出兩種記錄日期的方法。
(2)觀看小視頻“陰歷和陽歷的區(qū)別”,學習兩種日期表達法。
(3)小練筆:說說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時間。
傳統節(jié)日日期的表達,這個晦澀難懂的知識點,通過精心設計的短小精煉的微課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學生以此類推,觸類旁通,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閱讀后鞏固
閱讀文本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信息進行梳理、歸納、形成知識網絡,同時還要注重對主題文本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和運用。因此,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讀后微課,幫助學生強化已學知識,形成單元知識架構;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主題拓展閱讀,拓寬主題思路。通過架起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橋梁,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
1.復習鞏固
案例3:以教科版六年級下冊Module 3 Famous people為例,本模塊分別以對話文本和語篇文本的形式詳細介紹了中國名人孫中山先生和鄧稼先先生的早期生活,同時在詞條和課后閱讀版塊介紹中外其他名人。在完成本模塊的閱讀文本教學后,筆者設計了一個復習鞏固型微課。學生自主在家學習,既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又提高了學生自己復習的效率。
2.主題閱讀
學生自主閱讀課外讀物,生詞量需控制在3%-5%,超出這個范圍,閱讀的流暢性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利用微課指導學生進行主題拓展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建立閱讀自信,提高閱讀收獲。
案例4:再以教科版六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4 Save the animals為例,學生在學完課本之后,對動物面臨瀕危的原因及如何拯救動物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感悟,筆者安排學生閱讀“海洋垃圾大變身”的拓展文本。
Trash becomes “animals”
The animals in these pictures come from a zoo in the US.But they are not real animals.They are big sculptures (雕塑). An artist called Angela Pozzi uses trash in the sea to make them.The trash is like water bottles,shoes and glasses.
Every year, many people throw trash into the sea. The trash kills lots of sea animals. These sculptures tell us to protect the sea. “I want people to stop and think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Pozzi says.
此文本取材新穎,寫作視角獨特,用詼諧、嘲諷的語氣,揭露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將垃圾肆意扔向大海,破壞海洋生態(tài)生物的惡劣行徑。在微課制作時,筆者通過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挖掘文本中有探究意義的點,由淺入深、由點到面,追根溯源,升華主題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小學英語閱讀課中的使用十分必要。微課的設計和制作要高標準、嚴要求,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在使用微課輔助閱讀教學時,我們要做到有的放矢,要立足于學情。同時還要因時制宜,衡量讀前導讀、讀中解析和讀后鞏固哪個環(huán)節(jié)最需要,把好微課用在刀刃上,讓微課真正服務閱讀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4).
[2]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yōu)質“微課”資源開發(fā)的區(qū)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
[3]馮穎欣.微課在小學英語閱讀課中的靈活運用[J].當代商報·理論與創(chuàng)新,2017(44).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43.
[5]teens.Trash becomes “animals”[OL].https://paper.i21st.cn/story/113156.html.
責任編輯? 邵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