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高峰2月17日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通過近20年的努力,我國自貿“朋友圈”不斷擴大,自貿協定內容日益豐富,水平不斷提升。截至目前,我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自貿伙伴覆蓋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我國與自貿伙伴貿易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35%左右。2021年,我國與協定已生效的自貿伙伴進出口總額合計10.8萬億元,同比增長23.6%,較同期我國外貿總體增速和與非自貿伙伴進出口增速分別高出2.2和2.4個百分點。
高峰表示,我們將繼續(xù)推進中國—海合會、中國—以色列、中國—挪威、中國—厄瓜多爾、中日韓等自貿協定談判,與更多有意愿的貿易伙伴商簽自貿協定,共同推動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2月10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fā)布《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访鞔_,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綠色低碳發(fā)展基本制度和政策體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滿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規(guī)?;娲茉创媪俊⒛茉窗踩U夏芰Φ玫饺嬖鰪姷哪茉瓷a消費格局?!兑庖姟饭蔡岢鍪矫?5條具體措施。一是完善國家能源戰(zhàn)略和規(guī)劃實施的協同推進機制;二是完善引導綠色能源消費的制度和政策體系;三是建立綠色低碳為導向的能源開發(fā)利用新機制;四是完善新型電力系統(tǒng)建設和運行機制;五是完善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fā)利用機制;六是健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安全保供體系;七是建立支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八是建立支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財政金融政策保障機制;九是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國際合作;十是完善能源綠色低碳發(fā)展相關治理機制。
中國銀行研究院鄭忱陽點評認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碳排放大國,正處于工業(yè)化后期,要在40年內完成發(fā)達國家近乎百年的深刻轉型,具有緊迫性和艱巨性。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98.94億噸,是美國和歐盟的二至四倍,其中能源活動碳排放占比超過80%,是第一大碳排放源;從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煤炭、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別為56.8%、18.9%、8.4%、15.9%,煤炭需求仍存在增量空間,中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短期內難以改變。中國需要把握經濟增長與能源轉型的平衡,《意見》指出了能源結構優(yōu)化的方向,即在五至十年內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滿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規(guī)?;娲茉创媪俊⒛茉窗踩U夏芰Φ玫饺嬖鰪姷哪茉瓷a消費格局,屆時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達到25%左右,天然氣或將成為唯一保持增長的化石能源。
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分析還認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需要政策指引、金融支持、國際合作“三維聚力”,實現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雙輪驅動”。此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銀行業(yè)帶來更多的業(yè)務機遇,綠色金融大有可為。據測算,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可以帶動上百萬億元投資,市場潛力巨大,綠色金融是銀行業(yè)引導資金流向、調整資源配置的利器。中國銀行業(yè)在支持能源轉型領域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下一步,應聚焦清潔能源、綠色技術等綠色產業(yè),嚴控煤電落后產能等“兩高”領域新增授信,健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供應鏈、碳市場交易等綠色產品服務鏈條。
歐盟委員會2月8日公布《芯片法案》,希望通過增加投資、加強研發(fā),擴大歐盟芯片產能在全球市場占比。根據該法案,歐盟擬動用超過43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有資金,使歐盟到2030年能夠生產全球20%的芯片。目前歐盟所產芯片僅占全球份額的不到10%。
《芯片法案》條款還包括監(jiān)測歐盟產芯片出口機制,可在危機時期控制芯片出口;強調加強歐盟在芯片領域的研發(fā)能力,允許國家支持建設芯片生產設施,支持小型初創(chuàng)企業(yè)。歐盟希望通過加大對芯片產業(yè)的投資來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但歐盟競爭事務專員維斯特格表示,歐盟距離實現芯片自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俄羅斯聯邦統(tǒng)計局2月18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2021年俄羅斯GDP增長了4.7%,名義GDP為130.8萬億盧布(約1.7萬億美元)。這一數字高于俄羅斯經濟發(fā)展部此前預測的4.6%的增長。俄羅斯經濟增速上一次達到4%的水平是2012年。
相關分析稱,俄2021年GDP增長與生產的復蘇、全球能源價格上漲以及住宅房地產價格上漲有關。另據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公布的資料,2021年俄羅斯對外貿易額增長37.9%,達到7894億美元。在俄羅斯對外貿易結構中,歐盟占俄羅斯總貿易額的35.9%,亞太經合國家占33.3%,獨聯體國家占12.2%,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占8.8%。2021年俄羅斯在非獨聯體國家中的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其次是德國。
2022年初,黃金價格一反上年震蕩下行態(tài)勢,持續(xù)反彈。截至2月15日,紐約商業(yè)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盤中一度突破1881美元/盎司,收盤報收1855美元/盎司,較2021年12月低點反彈4.67%。
分析稱,多重因素疊加共同助推黃金價格本輪反彈。具體來看:一是地緣政治風險抬升避險情緒,推高黃金價格。2022年以來,烏克蘭局勢不斷發(fā)酵,地緣政治風險達階段性高位。俄烏局勢使全球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資金由風險資產向避險資產轉移,引領黃金價格短期上漲。二是美國通貨膨脹持續(xù)維持高位運行,抗通脹需求拉升黃金價格。2022年1月,美國CPI同比上漲7.5%。當前,美國供應鏈瓶頸沒有明顯改善,服務消費逐漸從疫情沖擊中恢復,通脹短期內或繼續(xù)高位運行。一方面,在通脹持續(xù)高漲,美聯儲加息預期已基本被市場消化背景下,投資者擔心通脹將持續(xù)沖擊經濟增長和權益資產價格,逐步增加黃金等避險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另一方面,通脹持續(xù)高企使美國國債長期維持實際負收益率,黃金作為“零息債券”抵御通脹的功能受到市場青睞,拉動黃金價格上行。三是亞洲市場迎來黃金消費高峰,消費需求支撐黃金價格。
不過,黃金價格持續(xù)上漲動能不足。短期來看,黃金價格或將隨著俄烏形勢緩和而回落。長期來看,隨著美國通脹預期開始回落,美聯儲加息即將步入實質性階段,美國國債實際收益率趨于持續(xù)上行,將令黃金價格承壓。
據中國商務新聞網2月18日報道,進入2022年,全球鋰資源市場緊張情緒更為彌漫。市場端,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迭創(chuàng)新高,截至2月10日,報價已突破40萬元/噸。目前,全球新能源浪潮為鋰資源市場撐起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間。鋰價高漲行情迫使不少新能源公司標出高價,在全球尋找鋰礦資源,此舉令全球鋰資源爭奪態(tài)勢愈發(fā)激烈,如以特斯拉、寧德公司為代表的新能源電池企業(yè)正在不斷加深全球鋰礦布局。
從全球鋰資源構成來看,目前澳大利亞鋰礦和南美鹽湖是鋰資源供應主力。而以地域分布來看,智利、澳大利亞在全球探明鋰儲量中占比分別為44%、22%。鋰在新能源電池戰(zhàn)略資源和核心材料的過程中凸顯重要性,一些國家出臺政策把鋰礦作為戰(zhàn)略性資源予以保護性開采。2021年年底,占全球鋰資源儲量56%的南美鋰三角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有意建立“產鋰國協會”的組織,意在發(fā)揮類似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