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洪乾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教育模式要求不斷提高。目前,現代信息技術在美術教育中具有獨特的作用,與以往教學手段相結合,可使美術教育活動變得更加豐富,讓小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美術教育
引言
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變得具象化、生動化,在知識轉變的過程當中,該技術可以充分發(fā)揮其視聽效果,有效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引導作用,進而影響學生的課堂情緒。在小學階段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吸引力的課堂情境,把現代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師的教學過程有機融合,能夠有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1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需要主動探索來認識美術。例如在大班的水墨畫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表現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現場演示為主,會受到演示范圍小、展示速度慢等的影響,教師也不容易兼顧小學生的反應,使得小學生不能充分了解水墨畫的執(zhí)筆方法、運筆方法以及整個繪畫過程。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水墨畫,小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繪畫的方式,因而興趣較濃,注意力更加集中,出錯率更少,通過反復觀看和實踐,小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操作,大膽地進行體驗,創(chuàng)作個性化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現代信息技術能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為教育教學提供鮮艷的色彩、多樣的形式,從而使教師能更好地與小學生溝通交流,并及時掌握反饋信息。
2完美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和小學美術的策略探究
2.1靈活運用高拍儀,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示范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師示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高拍儀完整地觀察到一件美術作品是如何創(chuàng)作的,會對美術作品產生更加直觀的體會。高拍儀是一種用于高清投影的影像設備,在教師示范時可以更加清晰地把創(chuàng)作過程展示給學生。教師在繪畫的同時還可以講解,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更加透徹。此外,高拍儀還可以用于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進而對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更有幫助。
2.2從經驗和需求出發(fā)激發(fā)小學生潛能
在美術活動中,應從小學生的經驗和內在需求出發(f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設計,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例如,在進行京劇臉譜的創(chuàng)作前,先準備大量的臉譜圖片,開闊小學生的視野;然后展示京劇演員給自己畫臉譜的視頻,讓小學生感受到臉譜的實際作用;簡單地介紹臉譜所代表的含義;最后創(chuàng)作出各自喜歡的臉譜,使小學生在感性、理性雙重參與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學習積累,同時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熱情和潛能。
再比如,在《美麗的掛盤》這一節(jié)課中,先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盤子,讓學生思考除了放東西還能做什么?由此引出盤子的裝飾功能;緊接著在設計花紋時,學生觀察有哪些常見的題材,將生活中和自然中常見的造型融入到掛盤中,比如植物、人物、動物等等;最后在課堂延展部分,讓學生在課后找到生活中不用的紙碟子、廢棄的盤子等收集起來,進行裝飾,重新發(fā)揮作用,讓學生從中感受美術知識在生活中的可操作性。
2.3協(xié)調好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融合的關系
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為防止信息技術的濫用現象,要協(xié)調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是協(xié)調好“人機”關系。教師在進行科學設計課程時要做到合理科學地應用信息技術,畢竟多媒體不能取代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二是協(xié)調好美術實踐和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美術實踐過程(如剪紙、工藝、泥塑等)和美術作品表達的情感不會被電腦繪畫、軟件設計等信息技術產物所取代。美術作品所要傳遞的情感和體驗是通過學生眼、腦、手等功能協(xié)調統(tǒng)一實現的。因此,教師要把傳統(tǒng)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
三是協(xié)調好現代信息技術與自制教具的關系。美術教師既要參與開發(fā)研制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多媒體教學資源,還要會做簡便直觀、物美價廉的教具。如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功能,使其積極參與到美術教育教學中,是每一位美術教師長期研究的課題。
2.4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
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中觸摸屏幕的優(yōu)勢,可以使教學模式變得更加生動有趣?,F階段,教師使用的電腦一體機比以往的電腦和投影儀更加方便,教師可以直接通過觸摸屏幕控制電腦,也可以直接觸摸屏幕完成繪畫,這對美術教師來說十分方便,不僅可以在電腦屏幕上呈現示范繪畫過程,而且能讓學生作品在屏幕上展示。這種演示方式比板書演示更加形象、直觀,打破了紙質繪畫的局限性。
在二年級《有趣的數字》這一課,采用的是希沃媒體設備,該課用到了希沃的隨堂測驗功能、游戲功能、互相打分功能等等,在講解某個知識點的時候,隨堂測驗功能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游戲功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在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及時用手中的平板拍攝作品的照片上傳到希沃一體機,學生不僅可以互評,在屏幕上也能清晰地看到每一個同學的作品。整堂課既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又讓學生體會了一堂不一樣的美術課。
2.5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美術課程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陶冶情操。美術學科內涵豐富,包含攝影、建筑、雕刻、工藝、繪畫、雕塑、書法等,同時還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讓小學生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文化。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使美術課程變得豐富多彩。
例如,在教學《用線條、色彩畫感覺》一課時,為了更好地達到藝術欣賞效果,教師可以將歡快、激昂、悠揚、厚重、低沉、憂傷等不同風格的音樂剪輯到一起,以希沃白板為載體進行呈現,并用不同的點、線、面、色彩表現出來,以此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通過繪畫表達音樂中不同的情感。
在《做個胸卡送老人》這一課,課堂之始,教師可以將之前學生已經排練好的小品進行展示,是關于一位患有阿爾海默茲癥的老人走失的故事,讓學生置于情境中,感受到老人的艱難,引發(fā)同理心和共鳴,激發(fā)他們想幫助老人解決問題的情感,也對身邊的年長的親人對一份理解和關愛,以此達成本節(jié)課的德育目標。
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小學美術教育,對小學知識面的拓寬,想象力的提升,形象思維的拓展,創(chuàng)造能力的開發(fā)都有很大的好處。教師應繼續(xù)探索美術教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為提升保教質量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助力,也為美術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讓小學在藝術世界中盡情翱翔。
參考文獻:
[1]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編寫組.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單傳英.幼兒教育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3]李輝,李培美.幼兒園發(fā)展課程[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7.
[4]郭萍,趙勝啟.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6(17):63-64.
[5]程暉.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J].教育,2015(12):124.
11315017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