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東 張奕煒 馬翔 丁勇 蘇一冬
摘要:目的 分析麻醉科規(guī)培帶教采用以問題導向為中心教學方法的作用。 方法 選取某院麻醉科13名規(guī)培學員采用傳統(tǒng)的帶教方法進行帶教為對照組,選取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2月,再選取相同科室13名規(guī)培學員采用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帶教方法進行帶教為研究組,選取時間為2020年2月-10月,比較理論及操作技能成績、帶教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情況及學生對帶教老師的評價情況。結果 理論與操作技能成績比較,研究組均較好,P<0.05;研究組帶教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對帶教老師的評價均較高,P<0.05。結論 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可提高及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可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改善臨床核心能力,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麻醉科;臨床帶教;以問題導向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麻醉科屬于實踐性較強的科室,同時也是多學科知識綜合的學科,包括生命機能調控、臨床麻醉及疼痛診療學等多學科知識[1-2]。因此該科室的醫(yī)生需具備綜合性理論知識,還需要較高的臨床技能,對該科室的醫(yī)生提出較高的要求,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專業(yè)的相關知識,還需具備內(nèi)科、外科、生理及病理等專業(yè)知識[3]。醫(yī)院開展規(guī)范化培訓的目的是提高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的能力,是使醫(yī)學生向醫(yī)生轉變的重要階段[4]。本文對該科室規(guī)培學員進行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觀察其對臨床核心能力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麻醉科13名規(guī)培學員采用傳統(tǒng)的帶教方法進行帶教為對照組,選取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2月,再選取同科室13名規(guī)培學員采用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進行帶教為研究組,選取時間為2020年2月-10月,對照組男女比例為8:5,年齡22~26歲,平均(24.12±0.35)歲;研究組男女比9:4,年齡23~27歲,平均(24.14±0.42)歲,兩組基本資料一致,P>0.05。
1.2 方法
(1)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均有帶教老師進行入科宣教,再分配小組,固定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向學生講解入科的規(guī)章制度,教學大綱要求,組織教學。
(2)研究組采用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①帶教老師的工作職責是負責所有學生的教學工作,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干預;②每周進行理論講課,使用多媒體等教學軟件,講述本周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及相關技能知識,講課結束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行回答,并提出本周需完成的技能考核指標;③主動學習解決問題,將所有學生進行分組,通過每周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明確需掌握的相關知識,在見習的過程中明確學習目的及問題,進行主動學習,通過查閱文獻和書籍解決理論問題,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請教帶教老師;④每周進行集體討論,以見習小組為單位提出需解決的問題,由其他學生代表發(fā)言闡述問題的解決方法,再由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操作,示范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由帶教老師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及操作方法是否正確進行判斷,后進行正確動作的示范。
1.3 觀察指標
(1)比較理論成績,合格80分,良好81-90分,優(yōu)秀>90分
(2)比較操作技能成績,合格90分,良好91-95分,優(yōu)秀>95分。
(3)采用本院自擬帶教老師評定表,對學生進行評價,包括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及溝通能力等,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評價越好。
(4)采用本院自擬師生教學互評問卷,對帶教老師進行評價,包括專業(yè)水平及教學能力,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評價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理論成績
各項理論成績比較,研究組均較高,P<0.05,見表1。
2.2 比較操作技能成績
各項操作技能成績比較,研究組均較高,P<0.05,見表2。
2.3 比較帶教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情況
研究組帶教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較高,P<0.05,見表3。
2.4 比較學生對帶教老師的評價情況
研究組學生對帶教老師的評價較高,P<0.05,見表4。
3 討論
麻醉學屬于臨床二級學科,是麻醉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其內(nèi)容豐富,包括多個專業(yè)的相關知識,技術性較高,對醫(yī)學生的臨床核心能力要求較高[5-6]。因此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麻醉科是目前面臨的難題,規(guī)范化培訓是以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教育階段,是臨床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方式,其培訓質量與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密切相關[7]。
臨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是被動進行學習知識及機械的執(zhí)行操作,不利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會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學效果較差。有研究表明[8],對該科室規(guī)培帶教采用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可補充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之處,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研究結果得知,研究組理論成績及操作技能成績均較好,P<0.05;研究組帶教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對帶教老師的評價均較高,P<0.05。近年來,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被引入醫(yī)學教育中,其依據(jù)是教學大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散發(fā)性思維,讓學生在工作中找出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不斷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學生更青睞于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流程規(guī)范化、教學目的明確,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9-10]。該教學方式同樣也存在缺點,如學生自學及小組討論占據(jù)較長的課堂時間,帶教老師需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新的教學方式,教學不僅重視對知識的掌握,同時需提高操作技能,學會正確的學習方式,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
綜上所述,對該科室的規(guī)培帶教采用以問題導向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熟練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臨床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劉萍,侯睿娜.以問題為導向與標準化患者相結合教學方法在危重癥學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2):139-141.
[2]鄭良杰,陳超,方增強,等.運用PDCA提高麻醉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師資教學水平的實踐[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0,19(5):585-589.
[3]王志明,祝義軍,鮑楊. CBL聯(lián)合EBM教學模式在麻醉科住院醫(yī)師培養(yǎng)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9,20(10):92-95.
[4]吳穎.以問題為導向的管理模式對提升體檢中心護理質量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4):2529-2531.
[5]歐陽玲,宋豐琪,黃劍波.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管理在提高體檢中心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6):133-134.
[6]谷紅霞,王華,齊朔,等.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模式對PICC置管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20,26(21):20-23.
[7]曾文.數(shù)字時代人文社會科學的正確評價導向——以數(shù)字學術成果的評價問題為中心[J].圖書館論壇,2021,41(2):46-55.
[8]方新,杜麗娟,李睿,等.視頻宣教回授法結合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模式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4):49-51.
[9]田俊萍,李晶瑋,杜鳳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在心血管內(nèi)科學見習中的實踐[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8,46(9):1128-1129.
[10]郭飛,陳志祥,居來提·艾尼瓦爾,等.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結合情景模擬劇 在急診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yī)藥,2019,23(4):843-845.
38835019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