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笑
(平?jīng)鍪嗅轻紖^(qū)西陽回族鄉(xiāng)羅溝小學,甘肅 平?jīng)?744000)
師生互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師生互動,老師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學生,學生也能夠在互動中激發(fā)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可謂是一舉兩得。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老師如果能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合理應用話語溝通技巧,不僅能夠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也能夠影響學生的語言水平。
師生互動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老師發(fā)起互動進而帶動學生展開思考以及討論。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教學質(zhì)量,更容易帶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互動涉及老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但是師生互動的設計需要老師提前做好準備,這樣課堂上開展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才能夠更加順利。
在師生互動中,老師能夠帶給學生更多新奇的感受,幫助學生拓展眼界,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觀點等,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展。
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積極主動,那么課堂教學的效率也能夠得到明顯提高。在同樣的課堂時間下,學生獲取的知識更多,體驗更加豐富,成長自然也會更快,語文教育水平自然也會提高。另外,開展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師生互動可以幫助老師了解現(xiàn)階段學生的整體水平以及個體差異,進而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從而做到因材施教,進一步提高語文教育的針對性。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對于死氣沉沉的課堂難免會產(chǎn)生抵觸,而且也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師生互動模式下,課堂氛圍可以從死氣沉沉轉(zhuǎn)為輕松活躍,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下狀態(tài)更加積極。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過去,基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語文課堂教學方法較單一,而且忽視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常常會出現(xiàn)老師“一言堂”的課堂模式。當學生在課堂中找不到存在感,沒有參與感,那么其很容易會“跑神”,喪失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如今,教育改革背景下,老師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方式方法,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成為大勢所趨,而對師生互動的重視打破了老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以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了學生語文學習的體驗感。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師生互動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并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較多的應用。盡管老師對于師生互動模式的理解隨著實踐的深入得到發(fā)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部分老師對于師生互動、話語溝通理解較狹隘的問題。關于師生互動、話語溝通的研究也并不深入,直接影響到師生互動這一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常常局限于語文教材內(nèi)容,這無疑限制了話語溝通的內(nèi)容,影響到小學生師生互動的積極性,對于小學生思維鍛煉也起不到積極作用。
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維理念的影響,不少老師在師生互動中會向?qū)W生一味地灌輸自己的觀點、思想,并沒有給到小學生表達觀點想法的機會,從而忽略了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知道,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老師不是學習的主體,真正的學習主體應該是學生。對于老師來說,需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及時幫助,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目前不少老師還是跳脫不出傳統(tǒng)教育思維的局限性,在師生互動中一味地干擾學生的獨立思考,往往會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問題思考,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過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了較嚴厲的形象,這一形象使得小學生在與老師溝通交流時難免存在畏懼心理,進而影響到學生在師生互動話語溝通環(huán)節(jié)的積極主動性。當學生因為害怕老師或者害怕出錯而不敢進行觀點表達,不敢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時,那么師生互動的效果就難以顯現(xiàn)。
科學合理的話語溝通語境直接影響到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水平,好的溝通語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表達熱情,也能夠反過來影響老師,進一步促使老師不斷豐富教學內(nèi)容,進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舉例來說,在講授《草船借箭》時,老師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話語溝通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對于該節(jié)課內(nèi)容的興趣,打造話語溝通情境可以有效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相關的影視視頻或者向?qū)W生們展示圖片,進而引導學生復述內(nèi)容,同時給予學生表達觀點的機會,讓學生基于自己對于剛才展示內(nèi)容的理解開展討論。
為了進一步提高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水平,老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考慮到師生討論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與老師討論的過程中更加理解課堂知識內(nèi)容,明確自身短板,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在師生談論過程中,老師應該放低姿態(tài),注重與學生溝通交流的用詞用語,既不能過于強制,也不需要太過于放低姿態(tài),更多地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將自己和學生放在同等水平,積極打造一個公平、民主、自由的課堂討論氛圍。除了要注意師生討論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位置,還要合理設置師生談論的內(nèi)容,這樣方便老師與同學緊緊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探討,提高談論的效率和質(zhì)量。舉例來說,在學習《詹天佑》一課時,老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師生討論,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同時就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在課堂中展開討論,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幫助學生提高總結(jié)的能力,讓學生可以結(jié)合課上老師和同學們的觀點形成較全面的人物形象認知。
課堂提問方式的合理應用可以提高師生話語溝通的質(zhì)量水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但是需要語文老師妥善應用該方法,否則會影響學生的恐懼心理。首先,老師提問的問題要具有合理性,在課程學習之初不要設置太難的問題向?qū)W生們發(fā)問,而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合理提高提問問題的難度。其次,在提問時老師也要注意態(tài)度,不能過于強硬,過于強硬嚴肅的態(tài)度很容易造成學生回答問題的負擔,引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恐懼感,進而影響到學生之后與老師互動的積極性。舉例來說,在學習《觀潮》這一課時,老師需要明確提問的目的不是追求學生的正確答案,而是要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即使學生的回答存在問題也沒有關系,老師需要通過提問帶動課堂氛圍,通過與學生的話語溝通找到學生目前學習理解方面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直讓學生走馬觀花,實際上并沒有理解課文內(nèi)容。針對《觀潮》一文,老師可以分為三部分向?qū)W生發(fā)問,分別是“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引導學生分層次思考,然后有層次進行該問題的作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一問一答,學生對于《觀潮》這篇課文的理解也能夠更加全面、深入。
角色扮演這種方式可以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理解。在應用角色扮演時,老師需要掌握分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話語溝通中可能存在問題的思考,進而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方法應用。在角色扮演時,老師需要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喜好選擇文章中扮演的角色,這樣學生在進行人物心理揣摩時會更加具有主動性。舉例來說,在學習《田忌賽馬》這一篇課文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的選擇和扮演。另外,角色扮演不僅僅局限于課文內(nèi)容中的角色扮演,也可以引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身份互換,讓老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學生從老師的角度出發(f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話語溝通的效果。還是以《田忌賽馬》這一篇課文學習為例,在進行課程話語溝通設計時,老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課堂溝通討論,通過“課文講了什么”“課文的主旨是什么”“通過學習課文明白了什么道理”的提問方式增加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需求的貼合度,從而降低話語溝通的難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在溝通交流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老師需要在講課過程中向小學生傳授相關的討論、表述的技巧方法,幫助小學生緩解對于語文學習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方法論指導下進步速度更快。第一,選擇合適的話語溝通切入點,在師生話語溝通過程中,老師應該從教材內(nèi)容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恰當?shù)脑捳Z溝通切入點,從而能夠讓學生緊跟老師思路,不會在一開始的溝通中就存在較大門檻,影響到學生互動參與的積極性。舉例來說,當在學習《燕子》一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刻畫燕子這一形象等問題的討論,對于學生來說,其對于燕子形象并不陌生,借助這一生活化的細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獲得較理想的師生互動效果。第二,在話語溝通中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觀點,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更具有包容性。小學生的思維較發(fā)散,有時也會有一些新奇觀點的表達,這時候老師不應該一味地否認學生的觀點想法,而是對于學生不同觀點的表達表示肯定,進而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思考。尤其是在口語交際等內(nèi)容學習過程中老師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在教學過程中不光講授給學生知識即可,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學會討論、表述的方式方法,這樣語文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提高。當學習《春游去哪兒玩》口語交際課程時,老師需要鼓勵學生盡可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的觀點想法較片面,老師第一時間不要否定,而是要鼓勵學生再進行觀點想法補充,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分享交流,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話語溝通的效果。
小學生在與老師溝通交流時往往會面臨心理層面的障礙,對與老師的溝通交流較膽怯,從而不敢積極主動發(fā)言。對于老師來說,在提高師生互動話語溝通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心理因素的影響,通過鼓勵等方式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進而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更加積極主動。首先,老師要扭轉(zhuǎn)自己在學生心中嚴肅古板的形象,通過溫柔的語氣等方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比如用“怎么樣?”等話語溫柔地表述,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其次,老師需要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尤其是對于那些不常發(fā)言、較膽小的學生。通過老師話語或者行動上的鼓勵,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于自己的認可,進而在下一次的溝通交流中更加主動。另外,老師也需要引導學生看到班級同學的長處,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班級內(nèi)或者小組內(nèi)的同學可以給予適當鼓勵,通過同學們之間的鼓勵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最后,要幫助學生樹立“不怕說、不怕錯”的意識,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即使說錯也不會產(chǎn)生消極情緒,反而在意識到問題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
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局限,通過與學生的話語溝通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互動話語溝通的教學模式可以調(diào)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課堂參與過程中學習吸收知識,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