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飛
2021年7月17日8時至23日12時,鶴壁市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強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613 mm,比年均降雨量586.6 mm多出26.4 mm,幾天時間的降雨量竟超年均降雨量。其間,最大雨量點日降雨777.5 mm,是歷史最高紀錄258.8 mm的3倍。在此基礎上,全市6個蓄滯洪區(qū)又全部啟用,累計滯洪量7.11億m3,蓄滯洪區(qū)一片汪洋,農田受災極其嚴重,農作物受災面積達7.94萬hm2、成災面積達7.19萬hm2、絕收面積達5.55萬hm2,農田洪澇導致土壤流失、土壤結構破壞、土壤養(yǎng)分流失、病蟲害暴發(fā)等問題,嚴重影響下茬作物冬小麥種植。小麥是鶴壁市的重要糧食作物,在農業(yè)經(jīng)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故制定洪澇災害后冬小麥的栽培技術意見,以供參考。
一、播前準備
(一)整地
針對無積水且機械可以下地作業(yè)的田塊,深耕前清理田間一切雜物,清理后再晾曬田塊,機械能夠下地作業(yè)時,深耕30~35 cm,做到無漏耕、漏耙,保證上虛下實,地面平整,以恢復土壤結構,讓土壤蓄水保濕,避免土壤板結,增強土壤通氣性,增加土壤耕作性能,減少病蟲害發(fā)生。針對無積水但機械無法下地作業(yè)的田塊,應盡快清理雜物,保證土壤地表裸露,加快土壤晾曬,等機械能下地作業(yè)時,應盡快深耕30~35 cm,搶種冬小麥。針對仍有積水的田塊,應抓緊疏通溝渠,搶排明水,要及時組織機械、人工開挖溝渠、清除淤障,加快排除農田積水,盡快恢復農業(yè)生產。
(二)施肥
耕翻時應施足底肥,每667 m2施有機肥60~70 kg,
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洪漬田塊的土壤通氣性和土壤結構,防止土壤板結,全面提供小麥發(fā)育所需養(yǎng)分,且供肥時效長,為小麥整個生育期提供養(yǎng)分。但有機肥釋放養(yǎng)分緩慢,而小麥生育前期對氮肥需求量較大,小麥生育中期對鉀肥需求量較大,因此,每667 m2要配合施氮磷鉀復合肥50~60 kg,以增加土壤養(yǎng)分,促進小麥壯苗早發(fā)及根系生長,增加冬前健康分蘗,為小麥后期增穗、增粒、增質量奠定基礎。
(三)選種
應根據(jù)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和種植實際要求,選擇抗逆性強、抗病性強、純度高、生產能力強的小麥品種。選擇經(jīng)審定推廣并適宜鶴壁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抗逆性強的良種,如:百農4199、新麥26、百農207、鄭麥1860、西農511、周麥32、鄭麥369、中育1428等。
播種前應做好處理:一是選用種子發(fā)芽率≥85%的種子;二是播種前將秕粒、霉粒和雜質清除干凈,并需連續(xù)曬種2~3 d,以提高種子發(fā)芽勢;三是采用殺菌劑、殺蟲劑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在洪澇過后的田塊,病害發(fā)生更為嚴重,尤其是根部和莖部的病害,對小麥發(fā)育是致命的,且在小麥中后期藥劑的防治效果不佳。因此,在洪澇災后的田塊,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是小麥種植過程中關鍵技術之一。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還能夠提高出苗率、增加小麥產量、減少環(huán)境污染等。因此,播種前一定要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
二、播種技術
(一)擇時播種
根據(jù)土壤墑情適時播種,鶴壁地區(qū)適宜播期為10月10—20日。但對于澇漬的田塊,需要延遲播期,在10月20日至11月15日進行播種的田塊,可選用旋耕播種施肥一體機,減少播種環(huán)節(jié),搶抓農時。對于11月15日以后仍無法播種的田塊,可進行田塊季節(jié)性休耕(冬閑),其主要目的是讓耕地休養(yǎng)生息,實現(xiàn)用地養(yǎng)地相結合,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促進土壤潛在養(yǎng)分轉化,保護和提升地力,實現(xiàn)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合理密植
在適宜播期內,按照品種特性和地力合理確定播種量,每667m2基本苗在20萬株左右,合理密植能夠保證小麥采光、透氣性較好、抗倒伏性好,促進小麥高產。如果播種期延遲,在10月20日至11月15日進行播種的田塊,應適當增加播種量,每667m2基本苗在25萬株左右。
三、田間管理
(一)適時冬灌
小麥適時冬灌有很多益處:一是穩(wěn)定地溫,對地溫發(fā)生劇烈變化起到緩沖作用,有效防止麥苗凍傷凍死。二是壓實土壤,疏松表土,粉粹土坷垃,消滅過冬害蟲等。三是過冬水與冬肥相結合,促進小麥中后期生長發(fā)育,促進根系生長。四是增加畝穗數(shù)、穗粒數(shù)和千粒質量,從而提高產量。
小麥澆過冬水,一般選擇日平均氣溫在3~4 ℃
“夜凍晝消”時進行,澆過冬水時,切忌大水漫灌,冬灌后要及時劃鋤,通氣保墑,助力根系的生長發(fā)育。澆過冬水,要注意因“苗”制宜,針對生長勢強的麥田,冬前可鎮(zhèn)壓、化控麥田,達到控旺促壯的目的;針對生長勢弱的麥田,需冬灌時適當追肥,利于壯苗。但對于晚播的弱苗,尤其是未分蘗的獨苗,不要澆冬灌水,以免發(fā)生凍害。
(二)灌溉追肥
早春小麥返青時,應鎮(zhèn)壓劃鋤,全類麥田都應鋤地,但要注意因“苗”制宜,對于晚播麥田應淺鋤,防止傷根和壓苗;對于旺苗或者徒長的麥苗應深鋤斷根,控制地上部生長,轉旺苗或徒長苗為壯苗。
若早春小麥發(fā)生凍害,程度較輕時應及時補救,可追施速效氮肥,配合淺耕和增溫保墑措施,促進根系發(fā)育,促苗早發(fā);若凍傷程度較嚴重,且無補救必要時,應在土壤解凍后,中耕搶種其他農作物。
早春農田管理尤為重要,但也要注意因“苗”制宜,針對生長勢弱的麥田,需在返青期澆灌麥田,每667 m2追施氮肥20 kg;針對生長勢強的麥田,應推遲澆灌,在拔節(jié)期澆灌麥田,每667 m2追施氮肥10 kg。小麥開花期需保證充足水分,但不可灌溉麥黃水。
(三)定時除草
冬小麥雜草出苗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小麥苗期至3葉期,雜草出苗率占總數(shù)的90%以上。二是小麥拔節(jié)期,少量雜草出苗。冬小麥除草最好是在冬前進行,一般采用化學除草,因為冬前雜草出苗率較高,且處于幼苗期,植株較小,組織相對嬌嫩,對藥劑反應較為敏感,防治效果最佳。冬前除草應選擇在播種后40天左右(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噴施藥劑。此時小麥處于4葉期,田間雜草基本出齊,土壤較為濕潤。氣溫10 ℃以上的晴朗無風天氣為最佳噴施藥劑時間。
(四)病蟲害防治
1.病害。小麥生育期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銹病、根腐病、全蝕病,可選用藥劑32.5% 苯甲嘧菌酯、40% 戊唑·咪鮮胺、12.5% 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 三唑酮乳油等兌水噴霧防治。
2.蟲害。小麥生育期蟲害主要有吸漿蟲、蚜蟲、紅蜘蛛等,小麥開花期前噴施高效菊酯類藥劑防治小麥吸漿蟲;氣候干燥時極易發(fā)生小麥蚜蟲和紅蜘蛛等蟲害,可以選用 15% 噻蟲·高氯氟、10.2% 阿維·噠螨靈等進行噴霧防治。
3.“一噴三防”。小麥生育后期,強化“一噴三防”技術??梢允褂没旌纤幰海ㄟ料x啉、聯(lián)苯菊酯等殺蟲劑 + 三唑酮或苯甲·嘧菌酯或烯唑醇等殺菌劑 +? 0.3%~ 0.4% 磷酸二氫鉀、2%~3% 尿素)進行噴施,既能夠防病、防蟲、防干熱風,又能夠增加粒質量、防災增產。
(五)適時收獲
小麥收獲最佳時期是小麥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小麥收獲可采用聯(lián)合收割機脫粒,種子晾曬至含水量<12%時,即可存放。
(責任編輯? ?尚曉琰)
35645019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