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北大學 張 倩 崔佳琦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領域都在探究以人為本的理念,教育教學也同樣如此。作為教師本身,也應以生為本,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挖掘學生的潛能。要知道,每一個學生都是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有著極大的可塑性。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可以讓學習較好的學生深入學習,學習較差的學生理解知識。久而久之,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時良性競爭,共同提高。在教育哲學角度,教師的日常工作就是圍繞知識與教學,學生與課程也有著渾然一體、相互依存的關系。教師應該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通過問題的由易到難,促進學生與課堂的和諧統(tǒng)一。
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發(fā)展思維。每一節(jié)課都是獨一無二的,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共同創(chuàng)新。教師在課堂中應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對課堂的緊張感,從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生生之間的良好關系也能讓課堂氛圍變得寬松。教師可以劃分學生小組,幫助學生之間建立合作關系,保障有效的生生互動。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也應隨時關注學生,并及時提示學生。
教師要想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則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與主體參與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性,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獲得成長。在實際課堂上,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教育語言鼓勵學生,包括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鼓舞的眼神、一番有意義的開場白等,都可以讓學生獲得鼓勵,愿意主動參與學習,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能夠成為課堂中的主人。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師生交流、共同評價、小組討論、獨立學習等教學手段,發(fā)揮指導者、組織者的作用,與學生配合,多聽取學生的意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引發(fā)情感共鳴,讓學生愿意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能夠做到自主學習。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會樹立起學習自信心,開闊自己的思維,在面對難題時,也會有更多的思路。與此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端正態(tài)度,讓學生能夠成為合作學習的一部分,并在課堂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應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并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讓他們能夠多多討論,共同參與課堂。教師在劃分學生小組時,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這樣一來,小組成員之間心理距離較小,無論是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還是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都可以積極交流、共同討論、互教互學、整體提高。既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也可以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討論更多的問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因此會變得更加積極,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也學會了完結協作,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會共同進步。
學習不應該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才能夠促使學生愿意花費精力與時間努力學習,學習與興趣不可分割。濃厚的興趣會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能夠長期專注的學習。教師可以從自己的教學經驗出發(fā),以多種方式,做到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更多的興趣,讓學生由此具備較強的學習動機,從而獲得真正的提升。實際上,學習動機才是學生始終保持刻苦學習并愿意朝著目標前進的心理傾向。教師要想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有動力努力學習,首先應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以高漲的情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努力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介紹學科背景、設置相關懸念、展現學科魅力等途徑,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與此同時,也可以從多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科能夠一直吸引學生。目前,也可以應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樂趣,始終愿意努力學習,充滿探索欲與求知欲。
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時,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學生,幫助學生確立自主學習目標,從而產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每一節(jié)課都是應該是新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思考教學目標,并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定位,使學生能夠接受這樣的目標,有能力實現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求知欲。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目標越明確,就越發(fā)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合理的學習目標更容易讓學生有學習成就感。教師應從這一點出發(fā),讓學生始終具備對學習的興趣,有信心去實現教學目標。當然,設置學習目標應該稍稍高于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適當給予學生些許壓力,讓他們在略微緊張的狀態(tài)下更有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經驗有限,很難把握好學習目標的難度。教師應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按照學習內容區(qū)分難度層次,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區(qū)分層次要求。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適當運用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有益的競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潛力,讓學生產生勇當第一的積極思想,有足夠的動力刻苦、認真的學習。教師也可以運用學習小組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學生在小組中,可以多多交流溝通、互幫互助,改進自身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不同方式,讓學生能夠互助學習。學生可以理清自己的學習思路,做到查漏補缺,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從而增強學習自主性。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形成積極的學習概念,樹立學習自信心,愿意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努力,也會具備較強的榮譽感,在學習小組中進行良性競爭,你追我趕,從而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