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第四中學 馬多貴
(吳淑媛)
近年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成為重要手段。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fā)數學學習資源,有效地改進數學課堂教與學的方式,提高教學實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些數學教師不善于運用多媒體,也不愿意使用。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加強對數學教師的專業(yè)化培訓,使他們能熟練操作計算機、網絡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強化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意識。
以前數學教師選擇教學內容的渠道較少,大多是從教材或教參中挑選,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也就在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近幾年幾何畫板、多媒體以及Flash畫圖等先進的教學軟件與技術手段,開始走進中學教育,給學校教育提供便利。比起傳統教學工具與教學手段,多媒體、幾何畫板等更先進,更新穎,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的直觀性及生動性。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運用各種媒體手段與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強化學生感官認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認識所學相關數學知識。在信息技術加持下,數學教師獲取教學內容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不僅可以在網絡上查找優(yōu)質的數學內容,還能與其他數學教師進行溝通,共同開發(fā)高質量的數學內容。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電子課件或微課視頻等形式,突破數學的重難點知識,帶領學生思考學習過程和解題步驟等,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信息技術帶給數學教學變革,而這些變革正是學生喜歡的。如在應用信息技術后,可以將書本上靜態(tài)文字、畫面在電子白板或其他移動終端上展示出來,還能配之以音樂。學生喜歡聲情并茂的東西,在看動畫片或其他影像視頻時興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將信息技術科學應用于數學課堂能為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發(fā)展帶來很大幫助。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數學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初中生受到啟發(fā)和教育,讓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意識得到鍛煉。數學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進行互動,能對數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使初中生對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有了深刻的了解,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也提高了綜合素養(yǎng)。
雖然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應用效果不好。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觀念不科學,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例如,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時,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強行灌輸數學知識,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意識,也缺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開展自主學習,致使其課堂參與度較低,師生之間溝通互動較少,嚴重違背了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初衷;此外,部分初中數學教師缺乏信息素養(yǎng),對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不了解,對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不能熟練應用,導致很多數學知識點不能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直觀化和形象化展現,嚴重限制了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不合理,往往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過于注重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忽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導致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被眼花繚亂的信息技術所吸引,忽視真正的教學內容,難以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認知和思考,限制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發(fā)展,起到了相反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具有資源廣、速度快、效率高等特點,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構建問題情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學習潛力,使學生消化更多的數學知識。一方面,初中數學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數學興趣,還能展現學生的數學才能。初中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中探索和嘗試,整堂數學課充滿了歡聲笑語。另一方面,數學教師還可以將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游戲,給學生設計游戲化的問題情境,這樣學生一邊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做游戲,一邊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也讓初中生在數學游戲中增長見識和增進友誼。
例如,在教授“探索平行線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將課本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利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節(jié)精彩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數學教學離不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自己的引導,也要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與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因此在基于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構建“平行線性質”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把握“生活、數學、活動、思考、表達、應用”的教學主線,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展開有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利用情境調動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思考。
教師可以在平板上給學生展示幾組生活中的平行線,并告訴學生,平行線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圖形,請同學們觀察身邊,說出你發(fā)現的平行線,并思考直線平行的條件。在教師給出這一情境后,學生會很快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以及已掌握的知識說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以及“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肯定并再次給學生拋出以下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利用這一問題促使學生增加思考的深度,同時巧妙引出“平行線的性質”這一新知識。
初中數學知識點繁多,涉及的定理和規(guī)律等也很抽象,有些數學能力較弱的學生難以跟上數學教師講課的步伐,有時候還沒有理解透徹,數學教師就已經將板書內容擦掉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現場演示,變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使數學知識不再神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學明白。初中數學中包含了很多幾何知識,考驗的是初中生的立體能力和空間思維,此時數學教師可以將幾何圖形投放到大屏幕上,并通過空間旋轉、放大縮小等手段,讓初中生清晰、直觀地了解幾何知識,在解題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以后再遇到同樣類型的數學題就能快速地解決。
數學學習僅靠書本是遠遠不夠的,初中數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更好地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求知欲,使數學知識的學習融入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數學教師要在網絡上為學生下載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調整,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學習的體系,增強學生的數感,使得學生遇到數學題不會再頭疼。學生在課后可以上網查找數學資料,利用互聯網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初中數學教師要利用好學習軟件或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在學習軟件上進行數學知識的檢測和復習,找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最后,教師將數學資源發(fā)送到學習平臺上,讓學生隨時隨地下載學習,這樣就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擁有更多的進步機會。
數學知識結構的發(fā)展是螺旋式的,新知識與舊知識有效的銜接,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有些初中生不善于發(fā)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學習總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究其原因,就是初中生的數學知識結構不健全,不能通過數學現象發(fā)現數學的本質。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及時填補數學知識的空白,提升知識的可遷移性,促進初中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教師要做好單元教學,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單元知識框架,學生進行分步學習,還可以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使單元教學的目標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
傳統的數學評價以數學成績?yōu)橹鳎瑢W生數學成績高就會受到教師的表揚,學生數學成績低就會受到教師的責備,久而久之,學困生就會對數學課堂失去興趣,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在信息時代,初中數學教師要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實現科學評價、合理評價,讓初中生受益終身。學生可以在數學軟件上進行運算和測驗,然后軟件會根據學生的答題速度和準確率等作出初步的點評,數學教師按照軟件的點評進行深入的評價,幫助初中生走出數學學習的困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把優(yōu)質的數學筆記、數學作業(yè)等制作成電子照片,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大屏幕展示,一方面給初中生提供較大的鼓舞,讓初中生充滿學習的自信,另一方面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達到比學趕超的學習目標。初中數學教師要給每個學生制作電子檔案袋,制作學生學習進程的曲線圖,并定期進行更新和維護,在期末的時候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進步情況,這樣更有說服力,為高效教學提供依據。
初中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習難度較大,對一些知識的內涵不容易理解,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基于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數學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知識進行突出體現,優(yōu)化教學方式和內容,更好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和想象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幾何知識后再學習函數知識,容易引起學生概念混淆,導致其邏輯思維混亂,甚至降低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教材中各個章節(jié)的知識進行優(yōu)化整合,重新編排,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習,增強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更加清晰的邏輯思維,明確教學難點和重點,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突破,促進學生想象思維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幾何圖形的內在結構和空間關系進行直觀化展現,并將其制作成動畫形式進行演示,通過這種動態(tài)式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空間結構形成更加直觀、形象的認知,促進學生空間思維的發(fā)展,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
新課標要求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靈活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開展形象化和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活動,增加課堂教學生動性和活躍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內在的思維潛力,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車輛行駛距離與耗油量之間的關系等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案例制作教學小視頻,并在多媒體設備上進行播放,讓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并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探討,表達自己的感悟等。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開展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探討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勇敢表達自己的見解,互相學習和促進,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還可以增加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推動學習效率的提升。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要綜合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開展多樣化和靈活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開放性的數學教學課堂,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拓展數學想象力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進其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播放鐘表指針等旋轉的動作,讓學生對圖形移動、旋轉的概念進行理解,從而構建學生的數學空間邏輯思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城市隧道頂部的曲線圖片或視頻,從而讓學生對曲線設計的知識概念具有更加具象化與形象化的認知,才能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想象力思維,實現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性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開辟了數學教學的新局面,給初中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讓初中生收獲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初中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和特點,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數學情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質量,還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指導數學學習技巧,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