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華僑城小學 伊雪飛 武小芬
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意味著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它的重點在于怎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計算中融合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建立在層次化教學、科學性教學的基礎之上,提升小學數學運算教學的能力。它建立在從簡單到復雜的基礎之上,提升了小學數學整體運算教學的有效性,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層次化發(fā)展,也更適合各學段學生有效掌握數學知識。
所謂運算,就是一種建立在已知的數據量基礎之上,將未知的量計算出來。小學運算基本上是代數運算,就是建立在加減乘除之上對數字之間的關系和結果進行優(yōu)化處理。在小學數學中,需要了解加減乘除的性質,并學習交換律、結合律等內容,逐漸拓展計算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運算能力是一種基本的數學能力,它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課程總目標的“知識與技能”中,提出要體驗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和建模,掌握數與代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覺、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維。培養(yǎng)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理論,尋求合理和簡潔的解題方法,理解題目本質。
學生在運算的時候通常會出現一些思維定勢,因為先前的計算活動可能會形成習慣性的心理,讓學生用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去解決計算問題。思維定勢有積極的一面,它能減少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但也有消極的一面,學生在遇到一些復雜計算題的時候,不能通過有效地拆分和組合提升解題效率。
因為小學生在感知事物的方面比較籠統(tǒng)、不具體,所以在進行整體計算能力提升的時候,可能僅僅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看不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特征,加上計算本身比較枯燥乏味,可能引起學生的心理疲勞,再遇到相似或相近問題的時候也不愿意去一步一步地進行踏實計算,或者是沒有看清楚題目,全憑印象來寫出計算結果,從而出現計算錯誤、抄錯符號或者數據錯誤的問題。
學生在計算各類題目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情緒不穩(wěn)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在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下會直接影響計算過程。學生都希望算得又準又快,這樣一來往往事與愿違,因為簡單的算式容易讓學生輕視計算過程,因馬虎或大意導致出現計算錯誤。如果是復雜的計算,又可能會出現畏難情緒,同樣會導致計算錯誤。
學生在運算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各種常見問題,運算習慣不佳是非常突出的一種問題。因為運算習慣的問題導致實際運算結果出錯的情況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五六年級,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運算能力已經非常扎實,經常出現為了省時間而進行口算,覺得看一眼就能大致計算出數值,這樣就更容易出錯。
良好的書寫習慣是確保準確計算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一些學生雖然掌握了計算方法,但經常出現書寫粗心、因抄錯數字、符號錯誤、看錯進退位等問題,導致計算結果錯誤,因此,教師需要加強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解題習慣。只有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才能逐漸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數學離不開運算,運算決定數學水平。有些數學題明明知道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對,本質上是數學運算能力和習慣偏差導致的,這樣會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認真計算的意識,將“一看、二想、三計算”落實到課堂中。很多學生不重視檢查,教師通過讓學生在做題之前默念這七個字,引導學生逐漸改變自己的計算習慣。四則運算在小學數學中非常重要,以計算576-(76-52)為例,在做題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完整地看清題目,看清題目中的每個數字和運算符號才能下筆計算。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具體、合理的計算方法,明確計算步驟,因為在這道題目中,576和括號中的76相減能直接口算出結果為500,所以不用先計算括號內76-52的結果,可以將括號去掉后再統(tǒng)一計算,結合上一步中去括號的規(guī)律,將原式子變?yōu)?76-76+52。最后在確定計算方法和步驟后,認真演算題目,得出正確答案。
數學運算中培養(yǎng)認真計算的習慣是學習基礎,一道題計算完了之后不能直接結束,因為在計算中難免會出現各種錯誤,要引導學生細致檢查,比如,數字是否看錯了、運算順序是否算錯、數據的符號是否抄錯,等等,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檢驗,在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和持之以恒的運算練習之下,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數學的概念是算理,在數學教學中,理解是讓學生有效掌握算術規(guī)則的關鍵。例如:在計算6.6×6+6.6+2×6.6時,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運算,但對于學生來說,找到“相同點”能讓計算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運算時,應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尋求更容易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運算效率。6.6×6+6.6+2×6.6 中,可拆解成三個加式,進而可以寫成6.6×6+6.6×1+2×6.6=6.6×(6+1+2)=6.6×9。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多發(fā)現、多思考,并且建立在概念的講解之上,引導學生掌握多種計算方法。在上題中,主要考查的內容是公倍數??傊?,拓展學生的思維,嘗試不同的運算方法,在教學中注重運算、注重基本概念意義,是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
引導學生多元化運算,加強操作實踐。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及時復習,很容易忘記所學內容,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應重視復習,并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低年級應加強口頭計算,打好基礎;在中、高年級,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書面計算和混合運算,特別是要加強計算規(guī)則和公式法的實踐。例如:在第一次學習乘法時,首先要復習所學的加法知識,將加法知識轉移到乘法運算中,讓學生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同時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因為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不同,有的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強,有很強的認識世界的好奇心,這樣的學生學習數學就比較容易,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會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而提升。所以說,并不是一些學生小時候數學成績不好,長大后數學成績就不好,在整體素質提升和數學方法的引導之下,學生會越來越優(yōu)秀。作為教師,需要消除學生學習數學時的一些焦慮,特別是對那些認為“自己天生就不是學數學的材料”的學生,教師要轉變他們的這一錯誤認知,用鼓勵、激勵等方式方法,讓學生建立自信。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學生的注意力訓練。小學生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計算題的時候容易出現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的情況。在計算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審題到計算再到卷面書寫一氣呵成,中途不能分心,做完之后可以適當休息。
計算題目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也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引導,多加鼓勵,通過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