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元
(防災科技學院 文化與傳播學院,河北 三河101601)
清初著名遺民詩人黃周星(1611—1680 年)的身世比較復雜,籍貫在湘潭,出生于南京。他二十一歲返回湘潭生活,后以湖廣湘潭籍高中明朝進士,但他又在三十三歲時告別家鄉(xiāng),棄絕氏族,改周姓為黃,清后拒不入仕,在江南一帶輾轉(zhuǎn)寄居,以授經(jīng)課徒為生。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交游甚廣,與當時東南文人如杜濬、杜岕、林古度、吳之振、黃宗羲、錢謙益、冒襄、董說、吳綺、釋大汕、丁雄飛、黃虞稷等皆有往來酬唱,其中較為黃周星贊賞的江南好友是戚玾、呂留良與尤侗。
黃周星在《寄戚緩耳》中說:“仆之得足下,可謂交友中第一人?!保?]卷二在《寄泗州戚子四首》中說呂留良、戚玾對于他的意義:“自從離戚玾,復見呂光輪??焓驴扒Ч?,奇才有幾人。江淮分劍氣,吳越共龍身。流落吾何恨,艱危獲鳳麟?!保?]甲辰卷黃周星在順治十八年(1661 年)曾寫作《奇才吟》,詩中將戚玾與呂留良并稱奇才,所以李嶟瑞《鐘山老人歌追吊黃九煙先生》詩注云:“先生性少許可,惟于呂五、戚六則稱嘆不容口,嘗為作《奇才吟》一篇。呂謂石門呂留良用晦,戚即笑門先生玾也。”[3]383晚年的黃周星又在《過吳門喜晤尤侗十首》中說:“云龍時地每難同,千古才人恨不窮。踏破吳門知幾度,今朝喜得見尤侗?!保?]庚戌年胡正偉《黃周星交游考及其他》[5]一文曾論述黃周星與陶汝鼐、呂留良、徐枋、林古度、杜濬、尤侗此六人的交游情況,但還不夠細致完善,也沒有談及戚玾,本文對黃周星在江南文壇的交游進行考證。
順治十七年(1660 年)春,黃周星赴江蘇盱眙教授生徒。在盱眙,邑人戚玾來訪。黃周星與之一見如故,從而開啟了兩個人二十年的交游生涯。戚玾(1635—1688 年),字莞爾、緩耳,泗州(今江蘇盱眙)人,戚伸之子。初由明經(jīng)教習授知縣??滴跏辏?673 年)纂《泗州通志》三十卷。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靖逆侯張云翼提督閩省軍務,招玾游閩,至即患病,歸卒于途。[6]
初見之年,黃周星就為戚玾的《笑門詩集》寫作了《笑門詩序》,文云:“余初不知天壤之間有蠙城,亦不知蠙城之中有莞爾。使余而早知蠙城也者,余胡為乎來蠙?使余而早知莞爾也者,余胡為至今日而始來蠙?困敦之春,孟浪移家,遠赴故人夙約。妄意此一來,可以剡溪乎蠙,可以河汾乎蠙,且可以南村西瀼乎蠙。”[7]卷首戚玾《笑門詩集》書序版心處刻有“庚子黃序”,庚子年即順治十七年(1660 年)。約同時,戚玾有《贈九煙先生》敘其初見之事:“今歲移家來泗上,馬隊譚經(jīng)笑函丈。生徒落落講堂空,滿簾春草風吹帳。予從往籍舊知名,但見文章未見人。躊躇懷刺久未決,遲遲乃敢登其門。相逢一揖平生見,道氣須眉時隱現(xiàn)。……我得先生交已足,但愧知君非鮑叔。徘徊海岳放身游,遠近相從負行幞?!保?]卷三
本年于盱眙,二人朝夕交游。黃周星曾指點戚玾開辟北窗,題額曰“煙環(huán)志”。見戚玾《九煙先生語余辟北窗窗成題曰煙環(huán)志先生勸勉意詩以樂之》詩。又與戚玾、戚玾岳父王鼎子同登泗州塔懷古,戚玾有《風塔吟》記其事。又曾同戚玾赴淮南訪友,歸后于戚玾宅夜飲,事見戚玾《同九煙先生淮南訪友歸飲笑門夜話》詩。重陽二人一同登高,戚玾有《九日前老農(nóng)以刈稻來促時與九煙先生有登高之約詩以綏之》。本年冬,黃周星離開盱眙赴六合(古稱棠邑),尋找黃氏的舊宅,戚玾有《送九煙先生之棠邑》詩。在戚玾與黃周星分別后的短短時間內(nèi),戚玾懷念之詩甚多,如《懷九煙赴白門尋舊宅未歸是夕成夢》《送黃九煙先生南歸》《冬日懷九煙南游》《夢九煙先生題壁》《寄黃九煙先生訂白門之約》《午日招葉廣文不至追憶九煙先生》《閑居憶九煙先生消息》《即席懷九煙先生用前韻》《對雪懷九煙先生》《次韻九煙先生見懷》《白門晤杜蒼略得九煙先生消息》《過西園齋得九煙先生寄書志喜》《九煙先生自浙寄書約秋赴廣陵不果》《懷黃農(nóng)部九煙杜處士于皇卻寄》《飲定武旅舍懷九煙先生》等,可見戚玾對黃周星的追慕。
順治十八年(1661 年)黃周星在泰州時,曾托易田授致書戚玾。戚玾有《海陵易田授過訪喜得九煙先生書札》云:“扃戶妨春去,新蕉掩敝廬。忽驚高士駕,兼拜故交書。古寺留行幞,貧餐具草蔬。論詩時把臂,應恕野人疏?!保?]卷八詩中可見戚玾收到好友來信時的喜悅。黃周星有《寄戚緩耳》與戚玾言及交友之標準。文中云:“仆之得足下,可謂交友中第一人,但恨江淮阻越,不能無各天共月之嘆,豈非造物妒人耶?”[1]卷二此信很可能就是易田授傳遞給戚玾的那封書信。
康熙三年(1664 年)春,黃周星將之前寫作的《奇才吟》寄予戚玾。戚玾唱和有《奇才吟答鐘山黃九煙先輩兼寄石門呂用晦秀才》:“甲辰春九煙先生以新刻見寄,題曰‘奇才吟’,舉石門呂子相配。呂亦有和,因答此詩:咄嗟哉!有生不幸惟才子,屈指古今可知矣?!保?]卷四詩序中說的“甲辰春”即康熙三年?!镀娌乓鳌吩姮F(xiàn)已佚。本年,戚玾還有《寄答黃九煙先生(有引)》,其小引云:
自庚子徂甲辰,予與先生別三年所矣。江分南北,歲易涼炎,雖雁信時傳,而鳳游難再。孤情千里,未挐雪夜之舟;離緒三秋,徒憶春風之座。忽垂青而念往,乃飛白以馳來??熳x素書,已拜故人之意;長吟佳句,更深下里之慚。爰效蛩聲,聊克貂續(xù)。匪云報也,答具眼之波人;何日忘之,感龐眉之書客。(海陵易田授之浙江,曾以詩書寄候)[7]卷九
黃周星則有《寄泗州戚子四首》,詩在《圃庵詩集》中系年為甲辰,即本年。從這些文獻中,可見二人相互推崇且交情深厚。
康熙四年(1665 年),黃周星有《懷泗州戚玾》??滴趿辏?667 年)端午,黃周星又作《五日懷戚玾》??滴跗吣辏?668 年),黃周星于杭州寄書予戚玾。戚玾作《得九煙先生浙中書信感懷卻寄》。據(jù)詩句“七年魂夢見君難”,則從順治十七年(1660 年)年末,二人于泗州分別后,至今已經(jīng)七年整??滴醢四辏?669 年),黃周星于南潯坐館時夢到戚玾,遂作《六月廿五夜夢戚玾》,詩云:“我館潯溪君泗濱,南北相去正千里。”[4]己酉年據(jù)《前身散見集編年詩續(xù)抄》中系年,九月十九夜,再夢戚玾,作《九月十九夜夢與戚玾同臥》。據(jù)靜嘉堂本《圃庵詩集》中系年,康熙十年(1671 年)二人仍有書信唱和,黃周星有《余友戚緩耳夢曹子建招飲郵亭顧見魏武帝在上覺而賦之因和其韻》。
康熙十三年(1674 年),黃周星描述幻想園林的《將就園記》成稿。戚玾為之《題詩》云:
妙哉將就園,非無亦非有。蜃市現(xiàn)樓臺,鵝籠吐男婦。真耶或幻耶?夢覺誰分剖。桃源與醉鄉(xiāng),寓言恒十九。此意將毋同,宇宙皆在手。我懷九煙翁,超然綺皓友。蟬蛻塵氛中,千古夐無偶。山水盡文章,落筆風霜吼。游戲見神通,尺幅云千畝。園以將就名,征詩聊佐酒。誰知驚鬼神,百靈供奔走。遂使昆侖巔,杰構(gòu)冠岡阜。世人那得知,披圖試探取。小子請作歌,青云期不朽。蠙城戚玾緩耳氏敬題。[8]
康熙十六年(1677 年)春,黃周星寄書予戚玾,兼《笑門行》一首、《寄泗州戚緩耳(南北雙調(diào))》一闋。戚玾為之作《十八年歌(有引)》。其小引云:“自庚子迄丁巳,余別九煙先生有十八載。茲春自苕潯貽我尺書兼《笑門行》一首、南北調(diào)填詞一闋,深情古義,厚重纏綿,驚喜交集。嗟乎!今天下不乏知戚生者,詎意先生嗜痂乃至是哉!因作《十八年歌》,情見乎辭,并望其歸帆建業(yè),早營菟裘,庶得以慰離魂、銷別恨也。……”[7]卷五黃周星的《笑門行》詩已佚,然戚玾提到“南北調(diào)填詞一闋”,當指保留在康熙本黃周星《夏為堂別集》中的《寄泗州戚緩耳(南北雙調(diào))》。
康熙十七年(1678 年),黃周星自南潯赴揚州,寄書招戚玾。戚玾有《九煙先生自南潯抵維揚以書見招志喜》:“苕水依稀十九年,春風今接廣陵箋。忽來狂笑惟呼酒,早計相逢竟廢眠。山路不移王子棹,蹇驢欲借祖生鞭。離愁天海何從說,只恐牽□更泫然?!保?]卷十七而后,戚玾果然赴約來到揚州。戚玾《維揚訪九煙先輩》云:“山程三百遠擔□,不為觀濤到廣陵。獨感楊公知項子,深慚阮籍訪孫登。須眉飽看酬前夢,心事難言理舊藤。聞說苕溪歸棹早,預感新別淚沾膺。”[7]卷十七本年端午,黃周星與戚玾、杜濬、弟子程葛川同登揚州文峰寺塔。戚玾有《同九煙先生登廣陵文峰寺塔(戊午五日)》《贈程葛川太學(九煙高弟)》《戊午端陽同九煙于皇葛川吊三閭大夫醉登文峰塔望潤州諸山》記其事。于揚州,黃周星、戚玾、杜濬、程邃、孫枝蔚又游隋堤、迷樓舊址、平山堂等勝跡。數(shù)人皆用“十九年來酒一杯”為起句唱和,戚玾有《程士新太學招同黃九煙民部杜于皇程穆倩諸同人買舟載酒繞隋堤訪迷樓舊址及平山勝跡歡宴累日時與諸公皆有十九年之別同用為起句以志感云》,孫枝蔚有《黃九煙再至揚州偶得首句屬和》:“十九年來酒一杯,乍因相見錯相猜。令威忽向遼東過,蘇武何時塞上回。月色分明臨幾席,簫聲依舊滿樓臺。惟憐烈士頭全白,往昔雄心已盡灰?!保?]卷二孫枝蔚《溉堂后集》卷二又附《九煙答詩》:“十九年來酒一杯,于今杯酒亦堪哀。紛紛輕薄空云雨,袞袞英雄半草萊。乞食晉侯難返國,思鄉(xiāng)蘇武怕登臺。冠霞此日猶塵土,那得揚州跨鶴回。”[9]卷二此詩不見于黃周星諸集,當作于此時。孫枝蔚(1620—1687 年),字溉堂、叔發(fā),號豹人,陜西三原人,清初著名詩人,著述甚富,有《溉堂集》。
本年夏秋間,二人已經(jīng)在揚州分別。戚玾有詩《對月懷九煙先生》《懷九煙先生次汝南韻》《南堤野炊懷九煙先輩》《重陽前夕懷九煙》等,皆是追憶本年端午同黃周星游揚州之事。冬末,戚玾又于揚州尋黃周星,可惜不遇。戚玾作有《冬杪自潤州過維揚訪九煙先生聞返南潯》:“迂回百里程,雪后訪先生。講席蕪城冷,歸帆苕冰輕。家貧須學俸,友遠系詩情。果否花燈外,春江聽棹聲?!保?]卷十本年仲冬,黃周星已自揚州返回南潯。據(jù)戚玾《得九煙寄書有感》詩中“江頭感慨逢端午,書尾依稀在廣陵”[7]卷十二,則本年,黃周星還曾寄書予戚玾。揚州之行是二人最后一次交游,因為兩年后的康熙十九年(1680 年)七月,黃周星在南潯投水自盡。
戚玾從順治十七年(1660 年)第一次遇到前來盱眙授館的黃周星,就對他一見傾心,心慕力追。在黃周星的一生中,最為崇拜他的人就是戚玾。黃周星對于這位好友也給予深厚的尊重,他將戚玾和呂留良并稱為“奇才”,便是明證。
呂留良(1629—1683 年),又名光輪,一作光綸,字莊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yī)山人等。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縣(今浙江桐鄉(xiāng))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順治十年(1653 年)諸生,后隱居不出??滴蹰g拒博學鴻詞之征,后削發(fā)為僧。死后,雍正十年(1732 年)因文字獄被剖棺戮尸。呂留良著述多毀,現(xiàn)存《呂晚村先生文集》《東莊詩存》等。
黃周星與呂留良的交游始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這一年黃周星剛從盱眙移居到了浙江桐鄉(xiāng)石門,便與世居桐鄉(xiāng)的呂留良相與唱和。呂留良《何求老人殘稿》卷二有《次韻和黃九煙民部思古堂詩五首》,按上海圖書館藏御兒呂氏鈔本《何求老人殘稿》七卷本集中編年,此詩作于順治十八年春。詩云:“隨地堂懸思古額,問君翹首思何人。空城不返青衣主,大澤猶存雪窖臣。驅(qū)去那容三處窟,贖來難得百其身。相公今日還僥幸,省識村婆夢里春?!保?0]185-186詩中指出黃周星的遺民身份,并有將之引為同道之義。本年春夏間,黃周星贈呂留良以《奇才吟》,本詩已佚,但據(jù)呂留良《黃九煙以奇才吟見贈歌以答之》詩,可知黃周星將呂留良與戚玾并稱為“奇才”,可見這三人的志同道合之情。按《何求老人殘稿》集中編年,此詩作于順治十八年春夏間。詩云:“今年邂逅黃進士,更比泗州戚緩耳?!保?0]201-202則可知二人的確是本年開始交游的。約本年,黃周星還為呂留良的《晚村慚書》一卷作序。此文道光本《九煙先生遺集》、咸豐本《周九煙集》、光緒本《九煙先生集》都予以收錄。呂留良《晚村慚書》一卷成書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 年),黃周星本年始與呂留良交游,則本書序當作于同時。
康熙元年(1662 年)仲冬,黃周星與呂留良、黃宗炎、黃子錫、高斗魁、萬貞一等人同游西湖,請當時的著名畫家謝彬為眾人畫像,并詩文酬唱。呂留良有《同黃九煙黃復仲黃晦木高旦中萬貞一飲西湖舟中招謝文侯畫像分韻二首》。[10]223據(jù)《何求老人殘稿》七卷本集中編年,此詩作于本年。再據(jù)《何求老人殘稿》七卷本集中編次,本年冬,呂留良還作《真進士歌贈黃九煙》,詩云:“……如君進士方為真,天下紛紛難立身。 半非略似君尚云,此曹豈復堪為人?!保?0]227-229
康熙二年(1663 年)正月初七,黃周星于桐鄉(xiāng)東莊呂留良家飲宴,呂留良有《人日同黃九煙飲》[10]242。本年正月呂留良還有《同黃九煙陳湘殷陳紫綺吳孟舉諸子集東莊梅花下聯(lián)句醉歸仍分賦五首》《谷日又同飲》詩。黃周星則有《集語溪呂氏東莊梅花下》:
乞得移山術,羅浮直到門。幾年搖月魄,萬里傍冰魂。邢尹堪同幕,巢由不隔村。離騷那忘卻,終古恨黃昏。
天下梅花國,溪邊高士家。吟詩爭日月,把酒贈煙霞。仆隸林和靖,俳優(yōu)萼綠華。草廬龍臥處,鱗爪共槎枒。[11]四集卷十四此詩不見于黃周星諸集,僅見于陸心源《吳興詩存》四集卷十四“黃周星”其下。據(jù)詩題,當作于此際。據(jù)《何求老人殘稿》七卷本集中編年,本年夏,黃周星在杭州為汪象旭著書,呂留良有書來。呂留良《寄黃九煙》云:“聞道新修諧俗書,文章買賣價何如。(時在杭,為坊人著稗官書)冢顛已捍笞奴杖,(一僮忽逸去)座上時燒送鬼車。圈鹿欄牛名字熟,飯囊酒甕語言疏。短函封后無人寄,愁煞相思華子魚?!保?0]275詩注中“時在杭,為坊人著稗官書”[10]275,疑此書坊主人為汪象旭。汪象旭,原名淇,字右子,號殘夢道人、憺漪子,杭州西陵人,明末清初坊刻家,好道教,著有《呂祖全傳》《保生碎事》《尺牘新語》等。黃周星杭州此行疑協(xié)助汪象旭點評《西游證道書》、評箋《分類尺牘新語》。本年冬,黃周星移居浙江海寧之西門。移居海寧之際,呂留良有《送黃九煙移寓海寧二首》詩相贈。據(jù)《何求老人殘稿》七卷本集中編年,詩作于康熙二年(1663 年)秋冬間。
康熙三年(1664 年)正月之后,黃周星在海寧得呂留良《寄黃九煙》書:“城南曉別,歸作數(shù)月凄然。新歲復同諸子看梅東莊,坐昔日大樹下,憶九煙先生離遠,情思索莫,為之閣筆,終席不能成醉,然猶謂相去不甚遠,冀得時通往來。接手教,知新寓又不可久,且將棄去此土。讀未卒簡,已黯然心碎。九州如許大,竟無處安頓一奇男子,真可仰天流涕者也?!保?0]387文中“城南曉別,歸作數(shù)月凄狀”,當指去年冬黃周星移居海寧之際與呂留良分別事。詩中,呂留良為黃周星因生計所迫、輾轉(zhuǎn)授經(jīng)于各地的生活狀態(tài)而感到心痛不已。
據(jù)《何求老人殘稿》七卷本集中編年,康熙六年(1667 年)春夏,黃周星寄呂留良以書并附康熙五年(1666 年)所作《瀟湘八景詩》。呂留良有《得黃九煙書并示瀟湘近詩二首》云:“不見黃公又四年,短書入手淚雙懸。近來客路差強不,到處人情大抵然。愁思結(jié)成湘水夢,歌詞散落泖湖船。何當倚棹春風便,爛醉桑畦麥壟邊?!薄笆篱g少見偏多怪,怪我蛩蛩喜駏驉。自是汝曹難合耳,何關此老不情與。商安一字常經(jīng)月,斗飲千鐘只品蔬。茲事流傳成舊話,可知吾已久離居?!保?0]551-552本年中秋前后,二人依舊有書信往來。呂留良《復黃九煙書》云:“……讀來書及佳詠,似尚有知某不盡處,故輒自布其狀,謹和第三首韻曰云云,執(zhí)事亦一笑而許之乎?中秋之約,佇望殊切,不謂又有如夫人腹疾之阻,不知今遂平復未?重九前后得補此約否?孟舉叔侄甚思把晤,囑筆加訂,諸不一一?!保?0]36-37據(jù)《前身散見集編年詩續(xù)抄》中系年,本年重陽,黃周星果然與呂留良東郊看菊,呂留良為之繪《看菊圖》,黃周星遂作《九日東郊看菊》題畫詩。靜嘉堂本題作“呂君為余繪東郊看菊圖因題一絕”[2]丁未卷,呂君便是呂留良。再據(jù)《前身散見集編年詩續(xù)抄》中系年,本年秋,呂留良以詩見懷,黃周星次韻作《次韻答友見懷二首》《得友人寄詩有到處人情大抵然之句感詠一首》。靜嘉堂本則題作《次韻答呂用晦見懷二首》[2]丁未卷。《得友人寄詩有到處人情大抵然之句感詠一首》詩題中“友人”,靜嘉堂本作“呂五”,呂五即呂留良。
康熙十九年(1680 年)夏,在黃周星離世之前幾個月,還曾為呂留良畫僧裝像。俞國林《呂留良年譜簡編》云:“(康熙十九年)夏,清廷有山林隱逸之舉。地方官復薦及,遂削發(fā)襲僧服。黃周星為畫僧裝像,自題像贊。”[10]1020當時因博學鴻詞科,朝廷反復征召呂留良,呂留良為了辨明心跡,所以避世為僧。黃周星親自為之畫像,可見二人相互砥礪之情。呂留良《自題僧裝像贊》云:“僧乎不僧而不得不謂之僧;俗乎不俗亦原不可概謂之俗。不參宗門,不講義錄。既科唄之茫然,亦戒律之難縛。有妻有子,吃酒吃肉。奈何衲裰領方,短發(fā)頂禿。儒者曰:是殆異端。釋者曰:非吾眷屬。咦!東不到家,西不巴宿。何不袒裳以游裸鄉(xiāng),無乃下喬而入幽谷。然雖如是,且看末后一幅。豎起拂子,一喝曰:咄!嘮叨個什么?都是畫蛇加足?!保?0]209-210現(xiàn)桐鄉(xiāng)市檔案館藏有《呂留良僧裝像》照片,乃張宗祥摹黃周星繪本,[10]卷首我們得以一窺黃周星的繪功。
尤侗(1618—1704 年),字展成,晚年自號西堂老人,長洲人(今江蘇蘇州)。清初著名文學家、戲曲家??滴跏四辏?679 年)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修《明史》,后告老歸鄉(xiāng)。據(jù)黃周星《秋波六藝小引》“尤君《展成集》中,則取其語為時義一首,業(yè)已名噪上林。而友人輩尚欲余別創(chuàng)新裁,余亦不禁技癢,乃戲為前二作”[8],則大約在康熙四年(1665年)黃周星五十五歲之際,他被尤侗的《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制義所吸引,模仿寫作了八股文《秋波六藝》。等到康熙九年(1670 年),黃周星自晚年寓居的南潯赴蘇州拜訪尤侗。他親手在扇頭上作書《過吳門喜晤尤侗十首》投贈,兩位才子才算第一次正式見面。
黃周星在詩中為兩人今天才得以相識而感到遺憾:“無端交臂輕相失,二十年來惱夢魂?!闭J為兩人從此以后交游唱和要和唐代的王維和裴迪一樣:“今日逢君須唱和,莫輸裴迪與王維?!保?]庚戌年得見前輩的尤侗也喜出望外,寫作了《答黃九煙》和《白門黃九煙先輩貽詩十首口號答之八首》,其八云:“遲我談心二十年,眾人欲殺爾猶憐。從今相樂還相泣,慷慨悲歌黃九煙。”[12]卷六在這次相惺相惜的聚會中,黃周星又把他寫作的《秋波六藝》拿給尤侗欣賞,他點明這是對尤侗《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制義的模擬之作:“秋波一轉(zhuǎn)有奇文,那許東鄰浪效顰??v使三毫添頰上,應愁婢子學夫人?!保?]庚戌年(《過吳門喜晤尤侗十首》其十)尤侗喜而為《秋波六藝》作序,序文中引黃周星為知己,并推崇備至:“白門黃九煙先生于予為前輩,而好予特甚。一旦出所擬《秋波六義(藝)》示予,奇思妙解,側(cè)生挺出,其視拙作不啻十倍?!保?3]卷三
這次聚會也留下了文壇佳話。黃周星贈給尤侗的扇頭十絕其一云“今朝喜得見尤侗”,因為直呼尤侗姓名,當時見者無不怪之。尤侗卻不以為意,他在《艮齋雜說》中說到這件事:“予與九煙初不相識,一旦貽詩十絕,其首云‘云龍時地每難同,千古才人恨不窮。踏遍吳門知幾度,今朝始得見尤侗?!娬哂犞柙唬骸疅o異也。唐人詩題皆名而不字,即子美詩“白也詩無敵”,太白詩“飯顆山頭逢杜甫”,可知今人少所見多所怪耳。’因答八首,其末云:‘遲我談心二十年,眾人欲殺爾猶憐。從今相樂還相泣,慷慨悲歌黃九煙?!騿枺骸S先生名君,而君字黃先生,何也?’予笑曰:‘且讓前輩。’”[14]卷五尤侗認為唐代李白和杜甫之間都是直呼其名,只是今人少見多怪罷了。后來王士禛的《分甘余話》“直呼名”條、《帶經(jīng)堂詩話》的“稱謂”條、吳仰賢輯《小匏庵詩話》卷三都提到這則軼事,例如《分甘余話》卷二認為:“此以古道自處,故以古道待其友,非知己之深者不能也,俗人且以為倨傲無禮矣?!保?5]31-32可見當年黃周星和尤侗之間的交游是不拘小節(jié)的。
康熙十年(1671 年),黃周星再次來蘇州訪尤侗的亦園,并暢游尤侗的水哉軒,據(jù)《蘇州府志》卷四十六:“尤侍講侗宅,在新造橋。有鶴棲堂,圣祖仁皇帝御書賜額。園曰亦園,有揖青亭、水哉軒。”[16]卷四十六黃周星在尤侗的園林里寫作了《次韻題尤君水哉軒》《題尤展成水亭垂釣圖》等詩,例如《題尤展成水亭垂釣圖》云:“爾頭賈逵頭,爾腹邊韶腹。爾腕羲之腕,爾足鄭崇足。胡魁跣而岑牟,乃袖短而襟禿?;蛞詾樘又L,或以為會稽高士之躅。而吾曰不然,是其人筆掃千軍,胸函萬斛。曾奏賦于上林,聊剖符于孤竹。今則拂衣而歸田園,會心而游濠濮。臥六月之羲皇,友千秋之綺甪。抑豈獨斯人哉?即其垂綸,稚子亦知其為志和之童,而非潁士之仆?!保?]卷三詩中對尤侗的高隱之風和文學才能多有贊譽。另外,徐崧《百城煙水·長洲·亦園》中曾收集了一首黃周星的佚詩:“黃周星:‘莊生曾教我,材與不材間。馬走終年苦,魚游盡日閑。琴書非捷徑,袍笏亦深山。應有求羊侶,誰能絕往還?!保?7]卷三這首題寫于亦園的詩,并不見于黃周星諸集,或當作于此際。
康熙十九年(1680 年)黃周星自殺之后,尤侗飽含深情地為黃周星寫作了一篇小傳:“黃九煙周星,前明進士也,楚人,流寓吳中。家貧,落拓不得意。悲憤發(fā)狂,投南潯河而死。與鵝池生宋登春相類然。鵝池依徐宗伯學謨以居,禮敬有加,一旦懊惱辭去,呼舟亂流,躍入錢塘以死。邢太仆紀之甚詳。今九煙生無宗伯為之食,死無太仆為之傳,沒沒千古,良足悲也。其詩甚多,有《圃庵集》,又作《將就園記》,蓋空中樓閣也。又改韻《千字文》,和予《秋波六義》,皆甚奇?!保?4]卷五這篇小傳中對黃周星漂流不偶的一生深表同情,認為他投河而死“沒沒千古,良足悲也”,其中又提到了黃周星的身世、自殺地點和《圃庵集》,對我們今天研究黃周星的生平事跡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黃周星在明之后隱于市井,漂泊東南,為人剛烈嫉惡,性格直率?!拔疑渎涔阎?,傲骨熱腸性不茍?!保ā而x鴦夢引寄東皋冒子辟疆(附紀夢)》)[18]卷六所以文獻中多以他性格剛烈、相交不多。如溫睿臨《南疆逸史》云:“以余所見,庚辰進士黃周星,……性高亢……人以詩文就質(zhì)者,為設酒肴亦不辭。稍忤其意,則面加叱責。遇富貴者則愈倨,人亦憚見之。孤行一意,至屢空不介意?!保?9]卷四十列傳三十六陳維崧《贈泗州戚緩耳》又記載說:“畸人黃九煙,稱許未常茍。介性最峻嶒,豪氣極抖擻?!保?0]卷八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則云:“布衣素冠,寒暑不易,人有一言不合,輒嫚罵?!保?1]卷二十一但從他與戚玾、呂留良、尤侗這幾位老友留下來的書信和唱和詩歌來看,他們彼此之間感情真摯,且持續(xù)了多年之久,成就了這段文學交游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