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明
安徒生應該是中國讀者最為熟悉的外國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二十世紀初就被譯介到中國,二十世紀中葉便有作品全集在中國發(fā)行,著名童話《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在中國流傳甚廣。特別是《丑小鴨》,自從1993年被收入人教版語文課本后,其影響進一步增大;隨著2006年九年義務制教育的正式施行,在中國,只要是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丑小鴨》??墒?,就是這樣一篇似乎人人都了解的童話作品,其主題還存在不小的爭議。
關于《丑小鴨》的主題,主要有四類觀點:第一類是“奮斗成功說”,認為成功要靠奮斗來實現(xiàn),困難面前拒絕沉淪、堅持夢想、不屈奮斗,丑小鴨也可以變成美麗高貴的天鵝。第二類是“發(fā)現(xiàn)自我說”,認為成功就是發(fā)現(xiàn)自我,在非議面前相信自我、保持自我、實現(xiàn)自我,被誤作丑小鴨的天鵝終究會展現(xiàn)美麗高貴的自我。第三類是“出生決定論”,“只要你曾經在一只天鵝蛋里待過,就算你生在養(yǎng)鴨場里也沒有關系”。第四類是“作者自況說”,“描寫他童年和青年時代所遭受的苦難,他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過重重苦難后所得到的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前三類觀點認為其主題是揭示成功之道,最后一個答案則認為僅是抒發(fā)個人感受而已。哪個答案正確呢?
國人普遍認可第一類觀點,近年來第二類觀點也逐漸被接受。第三類觀點似乎在宣揚出生決定論,但也無人否認這是《丑小鴨》里的一句讓人困惑的原話??偠灾?,國人普遍認為《丑小鴨》的主題與成功之道密切相關,第四類觀點最不受重視。
可是,根據(jù)有關資料,《丑小鴨》應該是作者安徒生的自況之作,是他對自己人生道路的回顧與感慨,其宗旨并不在于宣講成功之道。理由如下:
第一,丑小鴨沒有“成功”地“變成”天鵝。丑小鴨本來就是一只天鵝,“變成”天鵝一說站不住腳。丹麥官方認可的、著名學者詹斯·安徒生(Jens Andersen)所著《安徒生傳》也支持這一觀點,該書指出,“他(安徒生)在創(chuàng)作時,曾為它起名為《小天鵝》”,“(1843年)10月7日,安徒生的日記上寫著:‘完成了故事《小天鵝》’”,“(該故事)直到最后一刻才取名為《丑小鴨》?!?詹斯·安徒生,《安徒生傳》,陳雪松、劉寅龍譯,2005年,九州出版社,283頁)丑小鴨在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只天鵝之前確實受了苦,但并沒有“不屈奮斗”,也沒有明確的、執(zhí)著的“天鵝夢”,更沒有“拒絕沉淪”的堅定意志。如果說它確有些許行動,大多也是出于被逼無奈,或者是想茍且偷生而不得,或者是本性、直覺的驅動。
要被稱為“成功者”,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不懈奮斗三種品質幾乎缺一不可。丑小鴨所經歷的苦難與其后來獲得的幸福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不能用“成功”概念來解釋二者的關系。丑小鴨“變成”天鵝這個說法只在一個意義上成立,即錯誤的社會身份——“丑小鴨”——被糾正,失去的自然身份——“天鵝”——回歸或顯現(xiàn)。但無論如何,這個“變成”都不是努力、奮斗的結果,因此不能作為成功之道的例證。
第二, 盡管有那樣一句名言,但《丑小鴨》的主題不應該是自我發(fā)現(xiàn)論或出生決定論,因為作品的絕大部分內容是丑小鴨所受的種種苦難,這些苦難與丑小鴨后來獲得屬于自己的幸福之間不是邏輯事實關系而是情感心理關系??瓷先コ笮▲喌氖芸嗍且驗樯矸蒎e誤,但這個錯誤不是物理事實而是心理事實,它必須等到丑小鴨長成天鵝之后才會被糾正。這個錯誤被糾正之前,只有錯誤是真實的,因錯誤而帶來的各種痛苦是真實的;如果小天鵝被獵狗咬死了或者在湖里被凍死了,從存在主義哲學的觀點來看,也可以說這個世界上只存在過丑小鴨,只有丑小鴨是真實的,小天鵝是不存在的。在公眾的意識里,甚至在丑小鴨的自我意識里,小天鵝都不是真實的存在。簡言之,丑小鴨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或者“本來就是”一只天鵝時,它獲得的安慰和幸福是心理上的,其苦難的歷程既不是“成功”的必經之路,也不為任何類似的“成功”提供借鑒,基于成功之道話語體系中的自我發(fā)現(xiàn)論或出生決定論都是站不住腳的。
第三,安徒生對于成功的看法與世俗不同,他將“成功”看作是走上“光榮的荊棘路”,主要意味著獲得精神財富。他在散文詩《光榮的荊棘路》中說:“光榮的荊棘路看起來像環(huán)繞著地球的一條燦爛的光帶。只有幸運的人才被送到這條帶上行走,才被指定為建筑那座連接上帝與人間橋梁的、沒有薪水的工程師”,他們是“造福人類的善良人和天才的殉道者”,用自己的行動“鼓起我們的勇氣,給予我們安慰,喚醒高貴的思想”。(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葉君健譯,201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734-741頁。)在安徒生看來,成功是用崇高精神去喚醒、鼓舞和安慰人類,因此,精神財富和精神勝利是安徒生為成功所下定義的主要內容。
需要補充的是,即使譽滿天下,安徒生并不是被所有人欣賞,由于其外貌、個性、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缺陷,他仍然要面臨嘲笑與攻擊,“成功”并沒有帶給安徒生失去斗志、放棄精神力量的理由。安徒生回憶錄《我的一生》記錄了他在1847年游歷英國并獲得極高禮遇之后在祖國所受的一次羞辱:“我回到了哥本哈根。在回到哥本哈根幾個鐘頭之后我站在窗前時,有兩位穿得像模像樣的紳士從我窗前經過,他們認出了我,笑了笑,其中一位指著我,為了讓我聽清楚,就大聲地說道:‘看,我們在國外那么有名的大猩猩就站在那兒哩!’這是居心叵測的粗話,我的心被這話刺痛了,我永遠不會忘記!”(安徒生,《我的一生》,玄之譯,2005年,東方出版社,426頁)
當安徒生十年后懷著對老友的愛重訪查爾斯·狄更斯后,狄更斯在寫給朋友威廉·杰登的信中這樣嘲笑他:“他那難以聽懂的語言簡直太可笑了。他在講法語或意大利語時,就像是個瘋子,講英語時,就像一個聾啞學院的學生。我的大兒子發(fā)誓說,沒有一個人的耳朵能夠聽懂他的德語,他的翻譯則對本特利說,安徒生根本不會講丹麥語?!?詹斯·安徒生,《安徒生傳》,陳雪松、劉寅龍譯,2005年,九州出版社,376頁)可以看出,成功對于安徒生,更多的是生活困境的部分解除、精神上的極大寬慰。不難理解安徒生為何如此看重精神的力量,相信精神成長之路永無止境??赡芤舱巧鲜鲈颍餐缴鷰в凶詡餍再|的其他作品也不是闡述成功之道而在于回顧與感慨,不是說理性而是抒情性的。
《幸運的貝爾》被認為是“安徒生為自己寫的一篇外傳”,(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葉君健譯,201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1601-1697頁。)故事主人公貝爾雖然年紀輕輕就“在勝利的快樂中死了”,但是他實現(xiàn)了安徒生希望實現(xiàn)的所有愿望——當芭蕾舞演員、當歌唱家、獲得愛情。安徒生將貝爾的成功之道歸于兩個原因——擁有天賦和好人相助,其實就是幸運。安徒生似乎認為,盡管貝爾有頑強的信心、堅定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但他成功的決定因素卻不是上述內容,而是幸運。用作品中的話來說:“貝爾是手里捏著一個金蘋果出生的;幸運就在他的手里?!卑餐缴@然不會迷信到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地步,他將貝爾的成功歸因于幸運,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才能是天賦的,但才能的發(fā)揮卻是靠著社會的善意和幫助而實現(xiàn)的,個人當然不應該自高自大,自以為有所謂“成功之道”,而應該懷揣幸福、真誠感恩。這就是為什么丑小鴨在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天鵝之后僅僅是感到幸福卻并不驕傲,也不闡述成功之道的原因:那一刻,丑小鴨“感到太幸福了,但……一點也不驕傲”,只是“從內心發(fā)出一個快樂的聲音:‘當我還是一只丑小鴨的時候,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多的幸?!薄?/p>
這也是貝爾在獲得無與倫比的演出成功之后,在臨死之前,僅僅是感覺到成功的快樂的原因。當“花朵像雨點似的從各方向拋來。他的面前展開了一塊由鮮花鋪成的地毯”?!皩τ谶@位年輕的藝術家說來,這是他生命中多么偉大、多么崇高的一個時刻啊!他覺得,比這還偉大的時刻永遠不會再來?!毕喾?,我們可以肯定安徒生深刻覺察到有很多天才并不幸運,就像他在作品《銅豬》中所揭示的:世界上很多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由于出生寒微,沒有發(fā)揮天才的合適土壤,不是被淹沒、被摧毀,就是中途夭折。
第四,各種權威意見也支持作者自況這個觀點。葉君健在《丑小鴨》譯文文末認為該作品是作者用于回顧和感慨人生道路的“自傳”:“這篇童話一般都認為是安徒生的一篇自傳,描寫他童年和青年時代所遭受的苦難,他對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過重重苦難后所得到的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葉君健譯,201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353頁)詹斯·安徒生也認為該故事與作者聯(lián)系頗深,他指出,《丑小鴨》獲得“巨大成功”并成為“安徒生最著名的故事”,原因之一是“它與安徒生明顯存在著聯(lián)系,他顯然遇到過許多不幸。但是,在卓越的天才和上帝的幫助下,他成功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而安徒生也樂于“用《丑小鴨》來引起人們對他歐洲生活和工作的興趣,并把它加到了一本更加全面的自傳當中,并最終在40年代出版”。(詹斯·安徒生,《安徒生傳》,陳雪松、劉寅龍譯,2005年,九州出版社,284頁。)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認為《丑小鴨》旨在揭示成功之道的各種觀點誤解了童話的本質。
一般認為,童話具有三個重要特點:對生命的深度探索、想象性與幻想性、游戲精神,(李慧,《童話論》,2010年,上海師范大學,95頁)這三個特點決定了童話具有自己的審美特性以及獨特的審美標準?!巴挿ㄒ?guī)制定者”諾瓦利斯(Novalis)極其看重想象性與幻想性、游戲精神,他認為,童話的根本原則在于“消解日常理性邏輯”,要讓人、獸、植物溝通甚至互相轉化,讓偶然性取代日常生活的必然性,讓“真實與非真實的交錯”成為童話的總體特征。(馮亞琳,《尋求另一種真實——評德國浪漫主義藝術童話超現(xiàn)實的美學旨趣》, 2004年第一期,外國文學評論)諾瓦利斯的觀點啟發(fā)我們,不應該運用日常理性來欣賞和理解童話。
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理論雙壁”之一的、法國學者保羅·阿扎爾(Paul Hazard)的《書,兒童與成人》則從更廣闊的視野為兒童文學的性質和功能提出了指導方針。他認為,寫給兒童的書應該與成人不同,童書應該帶給兒童新的信仰和希望,帶給兒童屬于他們的幸福。阿扎爾說:“童年之所以幸福,不是因為它對現(xiàn)實的無知與忽略,而因為它生活在一種更適合它的意識的現(xiàn)實中。理想主義的生活不是無法觸及的未來,而是簡單、即刻、被把握在手中的幸福。童年擁有的這一切,如果我們將它剝奪了,那將是一種犯罪?!?保羅·阿扎爾,《書,兒童與成人》,梅思繁譯,2014年,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36頁)“他們(孩子們)的任務正是帶給世界新的信仰和希望。如果不是因為這些新鮮自信的年輕力量在循環(huán)補給著,人類的思想意識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他們是我們的繼承者,是開始重新裝點大地,令它變得青蔥,令生命重新?lián)碛辛嘶钪囊饬x的孩子們?!?保羅·阿扎爾,《書,兒童與成人》,梅思繁譯,2014年,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31頁)
用童話理論家的觀點來考察《丑小鴨》,我們可以確信其主題不屬于成人理性意識中關于奮斗改變人生,或者是抵制誘惑、撥云見日、實現(xiàn)自我等諸如此類的成功學話語體系,其主題應該是適合童心的、對于成年人的理性而言“陌生的”東西。盡管《丑小鴨》的宗旨不在于說教而在于抒情式的回顧與感慨,但它仍然啟示或暗示著某些特殊的東西,正是這些東西吸引讀者閱讀《丑小鴨》、喜愛《丑小鴨》。它們也許應該是諸如此類的話語:“生命真奇妙”或者是“意想不到的幸福正在等著我”。
它們并不教育兒童努力奮斗,而是讓孩子們在丑小鴨的不可思議的故事中流露真切的同情、獲得安慰和信心,最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丑小鴨所受的苦難就像游戲一樣成為過眼云煙,留在心里的只有對丑小鴨的珍愛和祝福,或許還有朦朧的意識,即對一切受苦受難者終會獲得幸福的信仰,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如果一個童話實現(xiàn)了這樣的目的,它不是一個完美的童話嗎?
生命中充滿了偶然,它顯得神奇,成年人卻徒勞無功地想讓一切確定下來。丑小鴨最終長成了天鵝,這不神奇嗎?它沒有死于狗嘴或者冰凍,這不神奇嗎?不是顯示出世界、生命的奇妙嗎?那些嘲笑和欺負丑小鴨的鴨子們、吐綬雞們、大雁們、貓,等等,竟然成為了被嘲笑者,不是很有趣嗎,像一個游戲嗎?
我們的教育傾向于一本正經地強調成功與個人努力之間的因果關系,避而不談偶然和幸運,而后者更加依賴想象和幻想,更加具有游戲精神,更加符合兒童心理??赡苡腥藭膬和⒂诨孟?、沉迷無厘頭的喜劇情節(jié)而無法適應社會現(xiàn)實,但這些人有沒有考慮兒童的焦慮呢,讓他們過早背上沉重的社會壓力合適嗎?而且,想象和幻想,以及游戲精神,不可以安撫兒童的焦慮情緒,讓他們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信心走上并不平坦的人生之路,傳遞人類關于真善美的種種美好期待嗎?
綜上所述,《丑小鴨》的主題應該是:作者自況,借以回顧往事、感慨人生,告訴孩子們人生可以多么奇妙,我們可以多么幸福,盡管在幸福之前可能經過很多苦難。
讓我們以阿扎爾的一句話結束:“安徒生,他用他那浸潤著詩意和對一個更美好未來的不懈信念,同孩子們的心靈站在一起,與屬于他們的性格站在一起,參與著兒童在人類世界里的行動和任務。他和兒童們一起,在他們的力量下,維系著避免讓人類走入腐朽潰爛的理想主義的力量?!?保羅·阿扎爾,《書,兒童與成人》,梅思繁譯,2014年,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31-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