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 陸業(yè)飛
巴爾扎克曾經(jīng)說過:“打開一切科學殿堂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倍聡逃液諣柊吞卣f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xiàn)為等待、探索和行動?!笨芍?,正確合適的提問可以發(fā)揮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動機,提示重點,強化記憶,發(fā)展英語交際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課堂提問作為教師課堂話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思維和學習的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課堂提問能有效組織和檢查教學,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通過課堂提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真實情境,設計出能讓學生“動”起來的問題,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能力的提高。本文結合三年來十余節(jié)研究課,反思目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并通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案例分析,提出問題設計目的性、層次性和開放性三原則,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边@一點,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如此。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對教學的成敗,往往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不少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提問流于形式,不能服務于教學目標,很多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所設計的教學提問往往是較為隨機的,盲目性相對較強,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教學提問在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能力培養(yǎng)以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等相關教育方向上所能起到的效益和影響,因此教學提問過于表面,對教學效益和質量的提升所能起到的幫助和影響相對較低。②教師提問過于頻繁,呈現(xiàn)的信息過多,給學生的思考空間不足。從本質上講,教師的提問更多是傾向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實踐分析探究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進而加強學生的理解,但是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提問往往都是即時提問,并沒有給學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學生大多數(shù)都回答不出教師問題,而教師也不會過多地引導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直接給予學生正確答案,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與教師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成長。③提出的問題層次性不強,零亂不能服務主題。教學分層是教學展開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想要提高課堂提問所能起到教育價值和影響,教師就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問題的設置更有針對性,進而起到更高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師在問題設置上層次性不夠突出,針對性相對而言較為欠缺。④提問缺乏對學情的充分考慮,問題過易或過難,缺少思維梯度等。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而且要有價值,讓學生比較關注。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起到定向的作用,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目的性要強,這樣才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技能。
【案例1】以一篇記敘文教學為例,教學目標之一為“By the end of the lesson,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 narrative passage of a person.”
開課教師A:When reading a story,we should know some elements in the passage,including 5Ws and 1How.Please read the story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se elements.
開課教師B:Teacher:When reading a story,we should know some elements in the passage,including 5Ws and 1How.Please make one sentence to summarize the story by including those elements.
Students:Rose,87 years old,went to the college,receiving a college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her dreams.
閱讀課文的一個教學目標是“to grasp the reading strategy on how to read an interview and apply the skills to practice”,案例1中開課教師A的問題設計只停留在了解記敘文六要素上,沒有把策略應用于實踐,因此并沒有真正落實教學目標,有待商榷。而開課教師B巧妙地優(yōu)化問題設計,將策略上升到應用階段,覆蓋了策略中的要點:interviewer,interviewee,topic,questions and responses,更要求學生加以綜合,用一句話的形式概括故事大意,真正從內(nèi)容的角度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做到問題服務于教學目標。
【案例2】以譯林版高中英語Book 1 Unit 2 Extended Reading為例,教師的問題設計要能夠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寫作意圖。例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中句子“That’s not enough,”Papa said.Then he took his pipe out of his mouth and looked at it for a long time.“I will give up smoking,”he said suddenly.父親將煙斗從嘴里拿出,盯著煙斗看了許久,說他決定戒煙,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完美地刻畫了父親作為一家之主,具備強烈的責任感,愛心和無私品質,為了家庭愿意犧牲自己的,戒掉吸煙的愛好。在刻畫媽媽形象的時候,文中寫道“Mama reached across the table and touched Papa’s arm.Then she wrote down another figure.”細膩的動作描寫。媽媽手伸過桌子,碰了碰爸爸的手臂,以示安慰,可以讓讀者體會到媽媽善解人意,關心他人的。
有些英語文本的寫作意圖直觀明了,有些文本卻比較含蓄,其文本寫作意圖常隱藏于文本中,需要讀者對文本進行深度閱讀與思考才能感受到。通過對文本內(nèi)容和語言的解讀,學生對故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此時教師應在文本解讀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利用文本解讀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個性化等特點,進一步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寫作意圖,深度分析人物性格,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辯證思維,幫助學生實現(xiàn)閱讀理解能力、思維品質和精神品質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的思維引導。也就是說,教師不應停留在文本的句子表層理解,而是要在此基礎上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挖掘,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告訴我們,“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指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心理水平,傳統(tǒng)的智力測試所要了解的就是這種水平,而“最近發(fā)展水平”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層次,有步驟,系統(tǒng)化的問題。
【案例3】以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3 Unit 2 Task: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為例:
開課教師A: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fill in the table below based on information given
開課教師B:Topic—— How is body language used in China and the USA?
Step 1 Predict answers
-Teacher asks Ss to work in pairs to guess what the six kinds of body language mean in China and the USA.
-Students give their opinions.
Step 2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check answers
案例3中開課教師A直接讓學生進行表格填空,學生事先沒有任何的準備,加之表格的填空有改動,學生的反饋情況普遍不理想。開課教師B就注意到了問題的層次性,首先給學生明確的話題指令“How is body language used in China and the USA?”,進而調動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儲備,進行同伴合作,猜測六種不同的身體語言在中美兩國的不同含義,其中部分學生的答案會和聽力材料中的信息不謀而合,讓學生表達出他們的觀點,增加了學生對問題的熟悉程度,經(jīng)過這樣的層層鋪墊,可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聽力練習的效果也較好,更為其后的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的任務執(zhí)行提供了語言素材。
【案例4】譯林版高中英語Book 1 Unit 2 Extended Reading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以膾炙人口的古詩游子吟(Song of the Parting Son)入手,刻畫了一位慈母的形象。進而問學生“What kind of mom do you have?gentle,strict or supportive?”,為文本內(nèi)容解讀做好鋪墊。接著教師可以再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預測解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從被動的瀏覽閱讀者變?yōu)橹鲃宇A測者。如設置問題“Would you guess what might happen in the story based on the title 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save a lot of money in her bank account and make full use of money to offer good living conditions)學生完成預測后,教師可再用問題引導學生找出故事的基本要素,例如背景、人物等。最后,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加深學生對文本的了解。
教師結合閱讀教學內(nèi)容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啟發(fā)學生預測、閱讀和思考。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教師要關注提問與主題的相關性和邏輯性,要設計層次清晰的問題。例如,細節(jié)理解型問題是引導學生就文本內(nèi)容中的事實與某些明確觀點進行提問;評價型問題基于文本主題與觀點,結合學生實際,從情感、閱歷、信念、思維等方面提問,進行拓展理解和評價。提問不是簡單地等待學生的答案,而是師生的交流與互動,在多層次的提問與作答過程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fā)展。
在各個話題背后的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埋下伏筆,有些問題帶有趣味性,有些問題暗藏挑戰(zhàn)性,有些問題富有展示性,而有些問題又重視合作性。課堂提問要力求新穎,講求新意,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探究問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置身于問題之中,引發(fā)好奇心;同時,教師提問應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案例5】以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2 Unit 3 The curse of mummy導入話題為例:
(Teacher showed some pictures about Christmas and said“Merry Christmas”and“Happy holidays”)
Teacher:We call them blessings.And do you know what is the opposite word of blessing?
Students:Curse(詛咒)
Teacher:What do you feel when it comes to curse?
Students:scary,frightening and horrible
Teacher:Ok,today let’s study“the curse of mummy”
案例重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通過正反對比的提問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5通過觀察圖片,呈現(xiàn)節(jié)日祝福語,使學生了解blessing的含義,進而啟發(fā)學生思考blessing的反義詞語,在通過展現(xiàn)mummy的圖片來引出主題,導入新課既做到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巧妙過渡,又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反思,筆者深刻地了解到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對舊課的掌握程度和對新課的理解程度,借以衡量授課得失,并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做出及時調整,從而確保教學實效。學生通過回答教師的提問,獲取學習的信息反饋,找出學習的疑點和弱點,有利于自我調控。正確合適的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和運用能力。提問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除了做到目的性強,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思考性強,啟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層次清,有步驟引導學生學之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以課堂提問為先導,促進小組合作,擴大課堂活動的參與面。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互動是課堂上主要的學習途徑之一,互動是交際的核心。
2.教學活動是學生認知建構、情感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學習能力形成的基礎和媒介,情境有助于新舊知識產(chǎn)生聯(lián)系。所以,設計情境化的教學活動是將學習任務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聯(lián)。問題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式活動,這些問題應圍繞本單元或本節(jié)課語篇的主題,提出需要學生解決的與社會、生活、學習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然后提出觀點和建議,從而使學生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積累、文化背景、生活經(jīng)驗、審美情趣存在差別,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體驗也都具有各自鮮明的特征。教師不應忽略這種差異,更不能壓抑,只要是對文本的適度、理性解讀,都應該得到尊重。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及時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英語教師要不斷思考如何根據(jù)課文重難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問題,并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方法把它們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迅速,正確地理解問題的指向,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質疑能力,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最終使課堂教學產(chǎn)生實實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