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玲
《陸九淵集·語錄下》中有言“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也?!笨梢姟百|疑”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提問策略進行有效閱讀,對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效果的提升至關重要。為此,筆者的具體做法如下。
對比人教版教材,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單元內容安排上充分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原則,更加注重對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如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下稱“本單元”)設置為圍繞“提問”編排的閱讀策略單元,也是繼三年級“預測策略”后的第二個閱讀策略單元。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有助于改變學生被動閱讀的狀態(tài),培養(yǎng)其積極思考的習慣,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編排本單元旨在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其閱讀能力。
筆者認真學習教材,充分了解單元知識結構及教學方法。圍繞提問策略,本單元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有童話、說明文、散文等不同的文體類型。每篇精讀課文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提問的方法。略讀課文《蝴蝶的家》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提問策略進行提問,并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提問策略進行有效閱讀時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把握好節(jié)奏。
本單元的教學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不同的提問方法。每一課的課前學習提示和課后題都緊緊圍繞提問策略展開,這是教學的重要抓手。筆者在教學新課時先引導學生閱讀學習提示和課后題,初步了解學習任務。比如,在教學第5課《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學習提示和課后第一題,鼓勵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并將自己的問題寫在學習單上,以便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筆者又結合課后第二題,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發(fā)現(xiàn)有的問題是針對課文的一部分內容提出的,有的問題是針對全文提出的,從而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提問時不只要關注局部,也要關注整體,以利于全面把握課文,準確理解文本內容。然后,借助小組討論,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清單進行分類,梳理出針對課文一部分內容提出的問題和針對全文提出的問題,再結合重要或疑難問題進行解答。
又如,第6課《夜間飛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教學本課要在前一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的角度提問,教學策略也有所不同。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大膽提問,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如:誰在夜間飛行?怎么飛行?有什么秘密?……借此引出本課教學目標“多角度提問”這一提問策略。同樣,借助課前學習提示,筆者鼓勵學生多角度大膽質疑,并仿照例子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寫在文中空白處。其次,學生結合課后第二題展開小組討論,學習從“課文內容、寫法以及聯(lián)系生活經驗”這三個不同的角度分別提問的方法,然后核對自己在閱讀中提出的問題是否覆蓋了這三個角度,學生再次閱讀課文,調整補充自己的問題。最后,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初衷是為了改變學生被動閱讀的狀態(tài),培養(yǎng)其積極思考的習慣,從而達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學習目的。因此,教師教給學生提問方法,培養(yǎng)問題意識,不能止于提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依問促思,解決問題,進而提高閱讀能力。比如,在閱讀第6課《夜間飛行的秘密》第7自然段時有學生產生了一個疑問:什么叫超聲波?這就涉及到學生們課外知識的積累了。筆者適時鼓勵其他學生幫助解答這個疑問。學生興趣濃厚、爭相解答,有的學生用專業(yè)的科學概念從聲學的角度準確解答了這個問題,通過他的講解學生們不僅知道了什么叫超聲波,還知道了聲波的其它兩個類型:次聲波和可聞聲波。不僅如此,該同學還進一步給大家詳細介紹了超聲波的工作原理。這樣再理解課文內容就容易多了。在此基礎上,又有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不斷產生新的質疑,引發(fā)同學們頻頻展開新一輪的激烈討論,將課堂學習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每個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角度不同,所提的問題也會千差萬別,作為教師,應予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保護并激發(fā)他們提問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筆者會反復提醒學生一定要緊密結合課文內容,提出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問題。但結果并不理想,學生所提出的一些問題還是會偏離中心主題,進入另一個誤區(qū)。作為教師,應該客觀理智地對待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簡單拒絕或否認這些問題,應該肯定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有一定的價值,都是其積極思考的結果。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問題,靈活把控,區(qū)分處理。還可以因勢利導,將消極變成積極。
比如,在學習第5課《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時,有同學提出“我不覺得第五粒豆是最了不起的,這難道不是因為它的命運最好嗎?”,一下子將基調推向了宿命論,同學們一時不知道該怎么應答他,有的甚至覺得他的質疑非常有道理。筆者最初想否認這個學生的問題,但又怕傷害其自尊,打消他提問的積極性,而且還有可能固化他在世界觀上的錯誤認知。于是,筆者首先肯定他特別會思考,所提出的問題與眾不同,也很有深度。然后筆者又繼續(xù)啟發(fā):命運和一個人的心態(tài)關系非常密切,比如文中的第五粒豆,它能以平常心坦然面對未知的將來,不因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或悲或喜,所以它能從最初的“小囚犯”到最后變成“一個小花園”。文中的小女孩,她就是個非常樂觀的孩子,總能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她能從第五粒豆身上看到它頑強的生命力并從中得到鼓舞,變得積極樂觀,更加熱愛生命,所以最后她就能康復。其實,改變她命運的不僅僅是第五粒豆,更是她自己積極向上、愿意向陽而生的那種努力的姿態(tài)和心態(tài)。所以,積極樂觀的人,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樣的解答不僅改變了那個學生的錯誤認知,還成功地保護了他善于提問的積極性,學生變得更加愛思考了。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基本都學會了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學習興趣濃厚,閱讀能力有很大提升,但對提問策略的具體運用能力還有待提升。如部分學生分不清什么問題是針對課文部分內容提出的,哪些問題是針對課文全局提出的,以及如何從寫法這個角度進行質疑等。這就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引導學生將提問策略充分運用到閱讀學習中,使這種提問策略的運用貫穿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