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華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安全生產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
瓦斯解吸時變規(guī)律的研究能為準確測定瓦斯含量和修正測定結果提供參考,指導礦井治理瓦斯。為此,國內外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按照瓦斯解吸量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可將瓦斯解吸模型劃分為2種:指數(shù)式和冪函數(shù)式[1-3],此兩種模型主要用以下3個指標描述瓦斯解析過程:解吸速度、累計瓦斯解吸量及使用條件,同時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滲透性、擴散性、孔隙度和粒度大小不同的煤樣瓦斯解吸時變規(guī)律的研究,借助試驗手段獲得各不相同的解吸速度方程和累計瓦斯解吸量[4-5]。
雖然現(xiàn)階段瓦斯解吸模型較多,但仍然存在煤樣采集范圍小,依據(jù)模型所得結果與實測結果相差較大,需進行結果修正[6]。此試驗研究在上述基礎上,從有效增加煤粒瓦斯解吸規(guī)律的精準度出發(fā),得到具有更強普遍適用性的瓦斯解吸規(guī)律。以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杜兒坪礦、西銘礦、官地礦為試驗對象,分別在每個礦獲取新鮮煤樣,達到擴大采集范圍的目的;采用自主設計的煤粒瓦斯解吸試驗平臺,通過控制變量分析在吸附平衡壓力、溫度和粒度不同條件下煤粒的瓦斯解吸時變規(guī)律[7]。
瓦斯含量能否準確測量是關系瓦斯事故預防的重要手段,采用地質條件存在差異的煤樣進行試驗,目的是進一步提高瓦斯解吸模型的有效性、適應性,檢驗3個主控因素—吸附平衡壓力、粒度及溫度對瓦斯解吸的影響[8-9]。
瓦斯解吸試驗系統(tǒng)包括4個子系統(tǒng)(充氣、真空脫氣、溫控、解吸控制系統(tǒng)),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試驗系統(tǒng)圖
充氣系統(tǒng)主要由高壓瓦斯瓶(甲烷體積分數(shù)為99.99%)、耐高壓閥門及減壓閥等組成;真空脫氣系統(tǒng)主要由真空機組、真空隔膜閥、真空計及真空罐路系統(tǒng)等組成;溫控系統(tǒng)主要由恒溫水浴裝置和控制系統(tǒng)組成,其中恒溫水浴裝置主要包括隔熱棉、不銹鋼板等;解吸控制系統(tǒng)主要由水準瓶、瓦斯氣囊、三通等組成。
在煤樣瓦斯吸附處于平衡狀態(tài)后,開啟閥門對罐體卸壓10 s,隨后對瓦斯解吸量進行一系列測量,并利用罐體體積和平衡狀態(tài)時的壓力來對瓦斯解吸量進行核算,通過數(shù)值軟件將瓦斯解吸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描繪出來。
在杜兒坪礦、西銘礦、官地礦等三個礦井回采工作面采集新鮮暴露煤樣之后,在試驗室進行工業(yè)分析,測定水分、灰分、揮發(fā)分等參數(shù),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工業(yè)分析結果
在實驗室統(tǒng)一制作煤樣,保證粒度處于1~3 mm,設置溫度在(40±1)℃,保持溫度不變條件下,控制吸附平衡壓力由0.5 MPa增加到1.5 MPa,依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繪制各煤樣瓦斯解吸量隨著吸附平衡壓力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
從圖2可知,當吸附平衡壓力相同時,不同煤樣的瓦斯解吸量不一樣。杜兒坪礦煤樣當吸附平衡壓力由0.5 MPa增加到1.5 MPa時,解析30 min后瓦斯解吸量由7.49 cm3/g增加到22.18 cm3/g;西銘礦煤樣當吸附平衡壓力由0.5 MPa增加到1.5 MPa時,解析30 min后瓦斯解吸量由9.97 cm3/g增加到24.35 cm3/g;官地礦煤樣當吸附平衡壓力由0.5 MPa增加到1.5 MPa時,解析30 min后瓦斯解吸量由7.18 cm3/g增加到20.06 cm3/g;表明瓦斯解吸量隨著吸附平衡壓力的增大而增大。
圖2 各煤樣瓦斯解吸量隨著吸附平衡壓力的變化曲線圖
煤樣中本身所固有的粒度稱為極限粒度,在煤樣極限粒度范圍內,隨著粒度的增大,瓦斯解吸量和解吸速度逐步降低[10-11]。利用增大的煤樣采集范圍,在試驗條件一致下,研究瓦斯解吸量隨粒度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獲得極限粒度的區(qū)間,將指導測定瓦斯含量試驗中選擇煤粒的大小及修正結果。在杜兒坪礦、西銘礦、官地礦等3個礦井下現(xiàn)場采集新鮮暴露煤樣開展試驗,控制煤樣粒度保持在0.5~1 mm、1~3 mm、3~5 mm和5~10 mm,通過控制變量法進行試驗,也就是設置溫度為40 ℃、吸附平衡壓力為1 MPa不變,獲得瓦斯解吸量隨粒度的變化曲線,具體如圖3所示。
圖3 瓦斯解吸量隨著粒度不同而變化圖
通過圖3可知,①同等時間條件下,煤粒粒度和瓦斯解吸量基本呈反比趨勢。但當粒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瓦斯解吸量增加幅度很小,比如3~5 mm粒度與5~10 mm粒度時,瓦斯解吸量幾乎相等,此粒度即極限粒度,當煤樣粒度超過極限粒度時,粒度大小對瓦斯解吸量的影響很??;②在解吸初始階段,不同粒度的煤樣解吸速度存在明顯的差異,粒度越小,速度越大,當粒度增大到一定限度(極限粒度)后,吸收速度幾乎不受煤樣粒度范圍的影響;此外,同一煤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煤樣解吸速度在逐漸降低。
在極限粒度范圍內,煤粒越小,煤粒之間的空隙和表面積就越大,使得煤樣內賦存的瓦斯更容易釋放,煤樣的瓦斯解吸量、解吸速度就越大;隨著煤樣粒度逐漸增大,暴露的空隙和表面積較之變小,故解吸量和速度就下降。但當煤樣粒度超過極限粒度后,雖然粒度增大,其暴露表面積會減少,大粒度煤樣自身會產生各種裂隙,這些裂隙又會無形中增大暴露表面積,所以在超過極限粒度后,大粒度的煤樣與小粒度的煤樣解吸量和解吸速度的差別不大。
控制煤樣1~3 mm的粒度、1 MPa的吸附平衡壓力,分析杜兒坪礦、西銘礦兩個礦的煤樣,設置溫度條件分別為20 ℃、30 ℃、40 ℃,根據(jù)試驗結果,繪制出不同溫度條件下瓦斯解吸量變化圖,如圖4所示。
圖4 溫度不同時瓦斯解吸量的變化規(guī)律圖
從圖4可知,在相同的條件下,煤樣的解吸量與溫度呈正比趨勢,即溫度越高,解吸量越大。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對于同一煤樣,隨著溫度的升高,煤樣受熱膨脹,煤粒之間的空隙、表面積也會隨之增大,增加了瓦斯解吸量;二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快,賦存在煤樣表面的甲烷分子動能增大,更容易從煤樣吸附中逃離,從而使得瓦斯解吸量越高。
從圖2~圖4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推移,解吸曲線逐漸趨于平緩,曲線斜率代表解吸速度,也在逐漸減??;根據(jù)曲線走勢,可以將曲線(解吸過程)大致分為3個階段:前期、中期、后期。解吸前期時間為0~5 min,解吸速度較快;中期時間為5~25 min,速度逐步降低;后期時間為25 min之后,速度接近于零,即解吸過程結束;利用這一過程研究瓦斯解吸量的時變規(guī)律。
解吸前期:煤樣初步暴露在解吸環(huán)境中,大量附著在煤樣表面、吸附力較小的甲烷分子通過煤樣孔隙快速逃離,瞬間由吸附態(tài)轉變?yōu)橛坞x態(tài),故這一階段的瓦斯解吸速度相對較快。
解吸中期:處于暴露面積較大且孔隙相對較大區(qū)域附近的甲烷分子基本擺脫吸附后,煤粒內部更深層處的瓦斯逐步釋放,此時,需要克服更大的吸附力,且瓦斯含量相較之前更少,因此解吸速度逐漸緩慢。
解吸后期:煤樣內賦存的瓦斯基本釋放完畢,解吸量處于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幾乎不再增加,解吸速度趨于零。
基于自主設計的瓦斯解吸試驗平臺,在山西焦煤西山煤電杜兒坪礦、西銘礦及官地礦等3個礦井采集新鮮煤樣,通過解吸試驗研究變化規(guī)律。
1) 影響瓦斯解吸的3個主控因素—吸附平衡壓力、粒度及溫度中,瓦斯解吸量隨著吸附平衡壓力增大而增大、隨著粒度的增大而減小、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
2) 瓦斯解吸量隨時間的延長逐步升高,而瓦斯解吸速度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