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青山,綠水。
我與父母從城市回到家鄉(xiāng)。那是一個江南小鎮(zhèn),水汽裊裊,烏篷船偶爾緩緩駛過……
那日,我與媽媽爭吵了幾句,又想起學習、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實在郁悶,便沿著青石板路走進小巷。小巷里有一些零星的店鋪,不經(jīng)意間,我看到一個中年人在樹旁擺攤。他著一身黑色長袍,踩一雙千層布鞋,簡樸素凈。
他的攤子很小,工具也非常簡單,只有一把小剪刀、幾張紙。仔細琢磨,才想起這是家鄉(xiāng)長輩提起過的剪影。偶有路過的人好奇地望望剪影者的攤位,又都默默地離去了。
我坐在對面的鐵椅上,看到他生意的清淡,不禁覺得他是一個人間的孤獨者。他終日用剪刀和紙捕捉人們臉上的神采,而那些人只像一條河從他身邊匆匆流去。除了他擺在架子上的一些特別傳神的、用來做樣本的名人的側影以外,他幾乎一無所有。
我走上前去,讓剪影者為我剪一張側臉。在他工作的時候,我淡淡地說:“生意不太好呀?!彼f他從事剪影行業(yè)已經(jīng)有二十年了,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以前是在觀光區(qū)剪影,但自從攝影普及以后,只好在小鎮(zhèn)上出賣自己的技藝。他感慨 :“攝影只能展現(xiàn)形象,剪影卻能捕捉神采?!碧岬郊粲?,他滿臉都是光彩,眼中閃爍著火花般的熱情。
他剪影的動作果然十分熟練,只花三兩分鐘就把一個人的形象剪在了紙上。我看著自己黑黑的側影,上面只有兩三道線條,而表情五官都在那三兩道線條中活生生地跳躍出來。那個“影”帶著一種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憂郁。因為“他”嘴角緊閉,眉頭深結。他說:“我剛剛看你坐在對面的椅子上,就感受到了你的憂郁?!?/p>
他把剪影和一張之前就剪好的畫一并遞給我:“這幅送給你?!?/p>
我一看:這幅畫的上方題名“黑暗”,下方是一彎小小的上弦月和幾顆閃耀的星星??次乙苫蟛唤?,他解釋道:“本來,真正的黑暗中是沒有月亮和星星的,但是世間沒有真正的黑暗,我們總可以在角落找到一線光明。如果沒有光明,黑暗就不成其為黑暗了?!?/p>
我離開剪影者后,不禁反復回味他說的話。我想,他一定相信:那逐漸無人問津的黑白剪影中也能綻放粲然的美麗。因為有光明的對照,黑暗才會無人問津,如果真是沒有光明,黑暗難道不也是一種美麗嗎?問題是,一個人處在最黑暗的時刻,如何還能保有對美好生活的一片向往?
現(xiàn)在這張剪影仍擺在我的書桌上,星月疏疏淡淡地埋在黑紙里,好像很不在意似的。光明與美麗也許正是如此,并非為某一個特定的對象照耀,而是每一個有心人都可以去追求的。
后來我有幾次到小巷去,想尋那位剪影者,卻再也沒看到他的蹤跡了。我知道,他在某個角落繼續(xù)過著漂泊的生活,捕捉光明或黑暗的人所顯現(xiàn)的神采,我也知道,他仍舊保持著光明的內(nèi)心,專注于技藝,守望內(nèi)心深處。
世間沒有真正的黑暗,即使無人顧惜的剪影也應是如此,那我們呢?
【點評】
作者寫了一次未盡如人意的故地重游。本文在寫人上抓住了“孤獨”這個關鍵詞,以剪影者生意的冷清、剪影在攝影興起后被時代拋棄的背景來強化這一點。作者又通過“那個‘影’帶著一種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憂郁”一句,將我與剪影者的孤獨連接起來化為理解,倒數(shù)第二段“專注于技藝,守望內(nèi)心深處”既與前文“眼中閃爍著火花般的熱情”相呼應,又一語道破主旨。結尾處以問為答,賦予剪影者更普遍的意義,引人深思。
162450170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