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魚兒
提起華東師范大學,最廣為流傳的恐怕是中國第九大菜系食堂菜的代表作之一——“玉米炒葡萄”。不過,網(wǎng)上說食堂菜以“貴、丑、少”為宗旨,這倒是不適用于華東師大。這里的食堂,我愿形容它為“奇葩又溫柔”。
通常情況下,食堂的菜很可口,如大排面、鹽水大蝦、清蒸魚、藍莓山藥之類,不僅能填飽熬過四節(jié)課的肚子,甚至還頗能達到令人“食指”大動的效果。除了名聲在外的玉米炒葡萄,食堂還時時推出創(chuàng)新菜。
有段時間,食堂出現(xiàn)了一道番茄蒸雞蛋——大番茄中間挖空,倒入蛋液,蒸熟。番茄蒸雞蛋從上架到火爆再到下架可能只有一個月時間。由此可見,華東師大的菜品一直在推陳出新、大浪淘沙,而玉米炒葡萄則是沙里的金,在食堂永有一席之地。玉米炒葡萄并不難吃,原材料是玉米粒和紫提子,不過是一道水果沙拉罷了。
看似奇葩的食堂菜背后是學校的溫柔——校后勤集團承諾“吃在師大”,年年舉行技能大練兵和食品節(jié)。每個餐廳同臺競技,由學生進行評比,師傅們?yōu)榱瞬┑么蠹业那嗖A可謂是絞盡腦汁,用盡洪荒之力在創(chuàng)新。
讓人感覺最溫柔又驚喜的是食堂的糕點檔口。記得我來這里上學的第一年,剛開學便是中秋節(jié)。老師來宿舍看望新同學,給大家送了有學校標志的月餅。那枚月餅仿佛一個被新環(huán)境接納的信號,一下子拉近了學校與我們新生的距離。
2016年的清明節(jié)前后,杏花樓門前天天排長隊,只為買一個新晉網(wǎng)紅——肉松青團。而華東師大的學子卻可以在食堂的糕點檔口輕輕松松買到,不得不說,學校食堂的廚師永遠走在時尚最前沿。不僅如此,學校食堂還真切地把學生的建議放在心上。有一次,與我同去的朋友對阿姨說:“阿姨,怎么沒有芥菜青團,芥菜青團好吃?!备袅藥兹?,糕點檔口就賣起了芥菜青團。
華東師大食堂就像商場門口的大玩偶,搞笑、奇葩、出圈,其實,它的內(nèi)心柔軟又溫暖,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在一日三餐上給同學們歸屬感。
一枚月餅迎我來,片片花海送我走。我們離開的那個6月,學校里處處是紫色的婆婆納花海。每年6月,華東師大校園里都有片片花海在涌動?;êJ菍W校為送別畢業(yè)生專門種植的。并且,每一屆畢業(yè)生都有自己專屬的花海,每一年種的花都不相同。
每年的花海由學生投票“出道”。年初,學校后勤集團挑選幾種適合校園土壤的花卉,隨后通過公眾號邀請學生進行投票,選出當年的畢業(yè)花。從2014年起,學校先后為畢業(yè)生種植了向日葵、油菜花、柳葉馬鞭草、穗花婆婆納、釣鐘柳、無盡夏繡球等植物。
用花海告別,用花海記錄時光,用花海送去美好祝?!恳粚卯厴I(yè)生,回想起在這里的時光,都會想起屬于自己的花海。這等浪漫與溫柔,叫人怎能不懷念、不牢記?
在華東師大的日子也并不總是快樂,還有焦慮。如海水伴著烈焰,華東師大溫柔的日常背后便是它的嚴厲——對學習的嚴格要求。我通過研究生考試考入華東師大,在讀三年,每一年都在被焦慮和時間追著跑。
第一年,害怕上每一節(jié)課。不論是哪門課,每位同學都必須選擇一個主題進行研究,在課堂上分享研究結(jié)果,其他人對主要發(fā)言人的闡述進行點評和補充。至今記得,有一門課要求我進行“對讀”,主題是德國古典哲學創(chuàng)始人康德和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代表人物??碌耐}文章《何為啟蒙》。我在圖書館坐了兩周,結(jié)果卻并沒能讓老師滿意。
第二年,為考試把圖書館板凳坐穿。學校要求研究生必須通過相關(guān)理論考試才能參加畢業(yè)論文開題答辯。研一的暑假,兩個月時間,我看完了20本文學理論相關(guān)書籍。對我來說,這段時間里,知識輸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密度。
第三年,為論文被導師“恐嚇”。我的導師要求我去參加他開設(shè)的讀書會,每周一次。每次讀書會前,他對我說的話都十分相似:“你的論文現(xiàn)在這個情況,我很擔心你不能畢業(yè)呀!”在這持續(xù)不斷的“恐嚇”中,老師帶著我們閱讀了羅蘭·巴特的《S/Z》、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
或許有人會說,研究生要求高,本科生應(yīng)該比較容易畢業(yè),其實并不是。為了更細致地培養(yǎng)人才,華東師范大學的許多專業(yè)都分為不同的方向。
僅就中文專業(yè)而言,分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生和“強基”三個方向。三者的培養(yǎng)有共同點,也各具針對性。其共同的培養(yǎng)要求是學生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全球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在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畢業(yè)數(shù)年內(nèi)成長為學術(shù)研究、文化建設(shè)、行政管理等行業(yè)的青年骨干并具有引領(lǐng)能力的卓越本科生”;師范生,“畢業(yè)十年左右,全面展現(xiàn)出‘學者型教師’的師范氣質(zhì)、專業(yè)素養(yǎng)和研究實力,有望成為所在單位教育教學及管理的青年領(lǐng)軍人才”;強基班,“本科畢業(yè)后,學生能夠進入一流高校攻讀古文字學等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十年內(nèi),有望成長為博而能專、訓練有素、思想敏銳、志趣高遠的青年學術(shù)人才”。這些要求不可謂不高,不可謂不嚴。
為達到培養(yǎng)目標,華東師大為學生提供了相應(yīng)的條件。師范生在校園內(nèi)有專門的實踐基地,外出實踐機會也不少。強基班從本科起就可以選擇導師,培養(yǎng)方式與研究生相近。猶記得,去參加導師的讀書會時,正在讀本科的同學理解比我深刻,完成的作業(yè)比我更具有體系性,這讓我十分慚愧。
對學習嚴格要求,同時盡力提供舒適、有歸屬感的環(huán)境,這學校,讓人焦慮害怕,但更多的是愛和珍惜。
剛到學校的時候,我時時被一種恐懼與驚奇交織的情緒所籠罩,因為校園里隨處可見興高采烈、津津有味討論學習的場景。去食堂的路上,有老師在討論新發(fā)現(xiàn)的史料,忘我地手舞足蹈;我的宿舍在一樓,偶爾半夜醒來,我聽到窗外有同學在闊步高談剛看到的新觀點;我甚至見過年輕的情侶上一秒打打鬧鬧,下一秒就掏出電話請求實驗室的同學幫忙看一下實驗……
我的恐懼不僅僅是因為隱隱感覺到學校對學習要求嚴格,更是因為內(nèi)心深處的彷徨——“學渣”掉進“學霸”窩的彷徨。我從小就不太愛學習,全靠爸媽催、老師催,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被動學習”。突然之間,我這個“學渣”被“樂在學中”的“學霸”包圍了,這場景,我不能不彷徨。而讓我驚奇的地方也在這里——原來學習這么有意思嗎?大家談起學習,一點兒不覺得苦,反而像是在談?wù)撔律嫌车碾娪?、新推出的游戲?/p>
這種恐懼與驚奇交織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痛苦、焦慮與快樂的交織??迫卫蠋熛訔壩沂恰皩W渣”,導師“恐嚇”我不能畢業(yè),我怎能不痛苦焦慮呢?痛苦自己學不懂,焦慮自己學不快。痛苦和焦慮總是圍繞著我,為了把這些情緒壓下去,我一秒也不敢耽誤地在學習。
學習,不僅能夠緩解痛苦焦慮,甚至能夠令我快樂。這種快樂實實在在。有時候,讀完一本書,大受啟發(fā),恨不得在圖書館跳舞。有時候,梳理完思路,眼前突然開闊,能跟朋友聊得手舞足蹈。
在華東師大的日子,堪稱“學渣”改造日記。雖然沒有被改造成“學霸”,但它用溫柔與嚴厲把我這個對學習麻木不仁的人改造成了一個能夠感受到學習快樂的人。我也后悔過,后悔自己太晚才體悟到學習可以很快樂。但是,回頭想一想,如果沒有進入這所大學,我或許永遠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
在應(yīng)該嚴苛的地方嚴苛,在能夠溫柔的地方溫柔,形成了溫柔與嚴厲和諧交織的風格,或許這正是這所大學能夠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的秘訣。這獨特的風格,也促進學校不斷進步!
編輯/梁宇清
291350118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