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娜
【摘要】高職考作文是備考的重點,也是難點。難在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論證邏輯和語言表達。針對高職考作文備考的難點,增強中職高一、高二階段的議論文寫作教學計劃,結合針對性閱讀,開展系統(tǒng)化教學,并采用對話討論的形式加強個性化寫作指導,可以有效提高高職考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考作文;系統(tǒng)化教學;針對性閱讀;個性化指導
一、高職考作文的“難點、痛點”
高職考作文是備考的難點,“難”在哪里?近十年高職考作文的題目都是材料作文,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煉觀點,論述觀點的能力。盡管不限文體,但基本以議論文文體寫作為主。學生面對材料,首先“難”在審題立意,多數學生因無法全面正確地理解材料內容,從而想到什么寫什么,造成脫離題意的問題;其次“難”在謀篇布局,多數學生對議論文文體特征、結構認識不清,寫作時想到哪里寫到哪里,腦海里沒有基本的議論文結構框架,造成行文散漫雜亂的問題;再次“難”在論證有理有據,多數學生因閱讀、積累少,寫作時缺乏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同時,不知道如何組織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即如何說理。最后,“難”在語言表達,議論文開頭段落提出觀點,中間分論點段落展開論述,結尾段落點題升華,語言表達上存在不少常見的“語病”。寫好一篇作文,一是思維,包括分析提煉觀點的“思考力”,謀篇布局和文句表達的“邏輯性”;二是素材,素材即議論文中的論據,所謂“有食材”才能“下鍋炒菜”,而合理充實的素材就是“食材”,缺少素材,作文便顯得空洞乏味;三是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和修辭。而這三個關鍵點的基礎都在于平時的“閱讀”“思考”和“積累”。
二、高職考作文的教學策略
高職考作文備考的難點、痛點主要緣于目前中職高一、高二階段關于議論文寫作系統(tǒng)化教學計劃的缺失和作文教學的低效,也緣于學生閱讀積累的針對性不強。因此,提升高職考作文水平,必然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系統(tǒng)化教學
針對學生議論文寫作的“痛點、難點”,需“對癥下藥”,研究“藥方”。比如針對審題立意的“小痛點”,尋論點、搭結構的“小痛點”,素材積累、寫作的“小痛點”,語言表達的“小痛點”等,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分別講授方法技巧,并加以針對性的練習和個性化的指導。為此,議論文作文教學,筆者認為從高一第二學期開始,便應該有計劃地開展系列化的教學、訓練和指導。當然,系統(tǒng)性教學并非系統(tǒng)地講授議論文寫作的知識,而是基于學生寫作的學情分析,每次有重點地突破某一問題。寫作知識的講授不能與學生寫作的實際情況分離開,教師解決的教學難點應來自學生寫作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在學生的“樣例”中引入方法技巧的運用,更能提高教學的效果。也就是說,寫作的“評”與“講”應該融為一體。
(二)針對性閱讀
講授寫作的方法技巧固然非常重要,但方法技巧的有效性是有前提的,那便是閱讀。寫作是“輸出”,閱讀便是“輸入”,有“輸入”才有“輸出”,因此,有針對性地閱讀也是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針對性地閱讀什么?怎樣閱讀?筆者認為,高考滿分作文是其一;人物傳記是其二。學習一項技能,總離不開感知基礎上的“模仿”,可以說“模仿”是學習的開端。閱讀高考滿分作文能在文章結構、論據運用、語言表達等方面給學生提供具體的范例,讓學生清晰地感知什么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并以之作為學習模仿的對象。當然,有針對性地閱讀高考滿分作文,不僅布置學生在課外自主進行,而且課堂上結合作文教學重難點,與學生一起閱讀、分析,指導學生在某一方面進行模仿寫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針對性地閱讀人物傳記也是較好的推薦閱讀選擇。人物傳記可以集中安排在高一、高二,布置學生閱讀、摘抄,并在議論文寫作訓練中作為論證素材加以反復運用、修改。
(三)個性化指導
學生的寫作水平千差萬別,每一次寫作練習呈現出來的問題也不盡相同,而課堂上歸納出來的問題具有普遍性,能講評的“樣例”也非常有限,因此,個性化的指導顯得非常重要。在高職考復習備考階段,筆者以歷年高考作文真題作為訓練題目,布置學生每周寫一篇作文,及時批閱學生作文之后,邀請學生主動一對一“討論作文”。“討論作文”的具體流程是:請學生先講一講自己作文的思路、內容;針對學生的作文問題,我提出幾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最后,我們一起討論修改的思路和方法。與學生討論之后,學生常常“若有所悟”。筆者認為如果個性化指導能堅持下去,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明顯的提高。事實也是如此,主動常來與老師“討論作文”的學生,作文得分均有較大的提高。
(責任編輯:黃潔梅)
390050190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