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霄
(湖北咸寧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我國自古就有獻詩諷諫的傳統(tǒng),它是我國詩歌里的一種重要的題材。詩人通過詩歌反映國事民生,在政治上起到美刺的作用。同時體現(xiàn)對社會,政治,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諷喻詩到了唐朝趨于成熟,涌現(xiàn)出不少膾炙人口的諷喻名篇,比如杜甫的《麗人行》,還有杜牧的《過華清宮》等。唐朝自安史之亂后,政權(quán)削弱,藩鎮(zhèn)擁兵割據(jù),唐王朝內(nèi)部,宦官掌握生殺大權(quán),無惡不作,這些都加劇的政治的黑暗,這也為諷喻詩提供了政治環(huán)境,此時,能夠?qū)懗龃罅恐S喻詩,并在理論上有所創(chuàng)建的最有影響力的詩人,當推中唐時候的白居易,他高舉“惟歌生民病”,“歌詩合為事而作”旗幟,使得諷喻詩在中唐后出現(xiàn)了一個高峰期,此時唐代中后期很多詩人寫出了大量的“補察時政”的杰出諷喻詩作,白居易的《秦中吟》是其中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白居易的諷喻詩,不是憑空而造的,追溯其源,《詩經(jīng)》早有開端,在我國先秦時代早有采詩之諷諫的傳統(tǒng),唐朝的諷喻講壇多指對政治、社會的缺失,所以它的內(nèi)涵就是揭發(fā)政治社會問題,所以唐代的諷喻詩就是告誡當政者,這就是決定諷喻詩不同一般的諷刺詩,寫得詼諧、幽默,而是寫得莊重,讀者會有一種嚴肅的感覺,它挖掘的對象是當時的民生問題,而不是對個人的人身批評,所以有必要對唐朝的諷喻詩和諷刺詩作一個很好的界定。諷喻詩不是一個單獨的詩體,它一般會和唐朝的其他的詩歌題材相滲透。唐代詩人寫諷喻詩,常常會寫各種類型。比如會用邊塞詩的形式,會用詠物詩,也會用山水田園詩的形式,來達到諷喻的效果。
唐朝的諷喻詩一個重要的題材就是揭露社會的黑暗,唐朝很多詩人都寫過這樣的詩歌。比如白居易的《輕肥》?!耙鈿怛湞M路,鞍馬光照塵”給讀者寫的皇帝的內(nèi)臣成群走馬,渲染了他們神氣驕橫的氣焰和行樂奢靡的生活。同時通過場景與“江南旱”和“人食人”的慘象和他們進行對比,尖銳嘲諷了社會的極大不公。還有杜甫的《麗人行》通過描寫楊國忠兄妹在長安城南曲江游宴時的情景,諷刺了他們驕奢的丑行。詩歌通過“態(tài)濃”一段寫麗人的姿態(tài)服飾之美,“紫駝”一段寫宴樂之奢侈,詩歌從一個角度反映安史之亂前夕的社會現(xiàn)實。
唐朝的諷喻詩通過描寫當時的一些人群,通過他們的生活狀況,表達他們悲苦的生活。比如劉禹錫的詩歌,《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霧開》,“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寫三五成群的淘金婦女結(jié)伴而來,他們赤著腳,捋起袖子,一個“滿”字寫出淘金婦女之多,表現(xiàn)淘金婦女艱苦的淘金場景?!懊廊耸罪椇钔跤?,盡是沙中浪底來?!弊髡甙l(fā)感嘆,原來美人頭上的首飾和貴族的印璽所用的金子都是淘金婦女從沙底淘洗而來。所以作者通過這首詩歌對淘金婦女的關(guān)切和同情,同時對生活奢華富貴者的諷刺。
唐朝諷喻詩也有一些是描寫個人的一些境遇,表達自己的政治處境和壯志難酬。比如唐朝李商隱寫的《賈生》。這首詩是作者借古諷今的一詠史詩。作者借漢代賈誼的境遇,指出統(tǒng)治者不能真正重高人才。作者選取漢朝的漢文帝召見賈誼,作者抓取“夜半傾談”的情節(jié),寫漢文帝不能識賢,任賢。特別是詩歌的最后一句“不問蒼神問鬼神”,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同時作者也是借賈誼的故事,寫出李商隱壯志難酬的感傷。還有比如唐代高適寫的一首《詠史》詩,全詩借助了一個典故,須賈贈送范雎袍子,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秦相,所以詩歌說“應憐范叔寒”。最后二句,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須賈不知范雎為秦相,還把他當作平民看待。詩中的以說的“天下士”,就是有杰出的人才,像作者所說的現(xiàn)象,在當時不少,通觀作者高適當時境遇,詩人少年落魄,晚年才發(fā)跡,他在年輕的時候博取功名時,也受到白眼和冷嘲,沒有人會在他沒有發(fā)跡的時候把他當人才看。這首詩的,作者借用典故,批判當時埋沒人才,人才得到重視的不合理的現(xiàn)象。同時作者也表明要做一個天下士,成為有用這才,讓世人刮目相看。所以此詩對白眼看人才而鳴不平,容易引起讀者感嘆。
唐朝的很多的諷喻詩通過描寫形形色色的人物,來表現(xiàn)作者的一些情懷。比如杜牧寫的一首《泊秦灘》,“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鼻鼗春觾砂稓v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在古代也成為奢靡的代稱。“商女不知亡國恨”,作者寫了當時的一種人,商女,就是當時的歌女,她們?nèi)栽谝鞒逗笸セā罚@首曲子是南朝荒淫誤國陳后主所制的樂曲,作者通過描寫這些人物反映官僚貴族紙醉金迷的生活,這也是晚唐現(xiàn)實生活原一些寫照。還有白居易寫的一首《新豐折臂翁》,寫了當時八十八的老翁,手折幾十載,留得殘命一條,雖然痛苦不堪,詩歌寫道“且喜老身今獨在”,為何,原來“不然當時瀘水頭”讀來更加悲哀,作者就是借老人之口提示晚唐的不義戰(zhàn)爭帶給廣大人民的巨大的痛苦。
唐代很多的諷喻詩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對比,比如人物對比,或是環(huán)境對比,來突出詩歌的主題。比如白居易寫的一首著名的詩歌《賣炭翁》?!皾M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生動描寫一個賣炭翁的形象,寫出他們勞動的艱辛,“心憂炭賤愿天寒”,寫出賣炭翁的心理,他們盼望天冷,能賣個好價錢,但是他只穿著單薄的衣服,作者用“可憐”二字寫出一種矛盾的感覺,催人淚下。作者后面用“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以及“一車炭,千余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進行對比,賣炭翁的境遇和統(tǒng)治者的境遇對比,一車炭就值半匹紅紗就行對比,反映統(tǒng)治者對老百姓的掠奪的殘酷,全詩極具感情色彩。又比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歲暮百草零”,這一些,作者寫清晨路過驪山,玄宗和貴妃正在華清宮,“塞寒空”,就是寫霧,華清宮的蒸氣郁勃,寫出了真正的華清宮,真如“仙樂風飄處處聞”,后面作者用一句經(jīng)典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人凍死骨”,進行對比,驪山宮裝得像仙界一般,而宮門之外卻有餓人,形成強烈的對照,發(fā)人深省,極大的諷刺了當政者只知享樂。
唐代的諷喻詩的通過描寫一些獨有意味的細節(jié)片段,來濃縮詩歌的表達意味,達到諷刺的目的。比如唐代的聶夷中寫的《田家》?!案父咸?,子劚山下荒”,通過寫的一對父子,寫出農(nóng)家的普遍的農(nóng)事,用“原上田”“山下荒”,通地這一個細節(jié),有力給我們展示農(nóng)家一年到頭的辛苦,讀來極具典型性,這也成為封建社會農(nóng)村的一個縮影?!傲潞涛葱悖偌乙研迋}。”六月本來就是作物收獲的季節(jié),作者用一個“秀”字寫出作物歉收,但是作者寫出一個細節(jié)片段,“官家修倉”,寫出對農(nóng)民勞動成果的剝奪。全詩的只用了20個字,通過典型的塑造,寫出唐朝后朝,朝廷對農(nóng)民的榨取,深刻揭露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
唐代的諷喻詩,大多語言通俗平易的語言娓娓道來,扣人心弦,發(fā)人深省,真正做到“言直而切”。很多諷喻詩的語言,如話家常,但意深。比如李白七言詩《烏棲曲》,這首詩作者通地一系列場景的描繪,而不是具有體的渲染,隨著時間的推移,景物的變換,提示吳王的醉生夢死。全詩一共50多個字,通過自然的敘寫,達到諷刺的目的。古代評論家評價這首詩,“末綴一單句,有不盡之妙”。
總之,諷喻詩的是唐代一種重要的詩歌題材,諷喻詩在唐代達到高峰,在前代,非常有名的諷喻詩篇不是太多,但是到了唐代之后,諷喻詩出現(xiàn)的數(shù)量多,而且名篇大量涌現(xiàn),像杜甫的《三吏》,白居易的《賣炭翁》更是傳誦千古。而且到了唐代后,寫諷喻詩成了不少詩人們一種自覺的行為,他們用諷喻詩針砭社會,教化民眾,對唐代中后期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發(fā)展起到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以詩寫史從杜甫開始,其后的很多詩人都繼承這一傳統(tǒng),中唐后以白居為甚,唐代不少詩人,以詩記史,真實記錄唐代的歷史,讓唐代的諷喻詩形成一種不同的表達,在中國諷喻詩的歷史占有輝煌一頁,同時它也對后世詩歌的發(fā)展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