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久琳
(黑龍江省實驗中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復(fù)雜的育人工作要求班主任具有沉著、冷靜,樂觀、堅定,耐心、機智的特質(zhì)。要求班主任有較高的人格素養(yǎng)和有較高的教育藝術(shù)。尊重與公平、寬容與嚴格,因材施教,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最大限度發(fā)展學生的良好個性和道德品質(zhì),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和執(zhí)行力,是筆者作為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的目標。
這就要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一個全體學生愿意在其中主動積極進行自我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班集體。這樣龐雜而又高標準的教育工作,貫穿在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生活的每一天里。而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也在高中階段六個學期完成。本文是筆者在高一上學期工作結(jié)束時進行的工作總結(jié),側(cè)重的是實踐工作的細節(jié),無多理論。寫給自己,供自己反思和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下學期的工作。寫在這里,供教育同仁交流。
本學期因公共衛(wèi)生影響,總計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里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是學校和班級組織學生在家以集中的線上形式進行。
何謂研究?研究是鉆研,是探索;研究是商討,是思慮……筆者以為,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是思慮。
女兒的兩句話對筆者影響至深:
她高中畢業(yè)后上大學前對筆者說:“媽媽,你從來沒有讓我厭學過?!惫P者很開心。
她讀大學一段時間后又對筆者說:“媽媽,當年你逼我一下就好了?!惫P者瞬間跌入冰谷。
教育的“度”,該如何把握?
筆者對學生的期待:自發(fā)、自覺、自律、自強;會思考、會學習、腦子靈活;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本學期工作目標:(1)良好班風建設(shè);(2)張弛有度的學風建設(shè);(3)完成從初中向高中學習的科學思維方法與學習方法的完全轉(zhuǎn)變。
擔班主任工作多年,但2015年9月至2021年7月筆者沒有當班主任。這次再帶班,筆者面臨的問題:
(1)體力和精力遠不如從前。筆者要想辦法實現(xiàn)班級真正的自主管理,想辦法調(diào)動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自發(fā)自覺。
(2)隔了兩屆,不知學生思想和能力狀況與往屆是否有什么大的變化。
(3)年齡大可能會走向兩個極端:更加嚴厲或更加慈愛。不知道自己會走向哪個極端,抑或能很好地走在中間地帶。
筆者能做的就是:且行且思考,見招拆招,因勢利導(dǎo)。
本學期工作紀要:七個表格;五次家長會;十一次班會;線上工作。
學生管理班級記錄表三個:班務(wù)日志表格(值周班長記錄),班級日記(全班學生輪流記錄,每天一名學生),線上值日班長記錄表。
家長協(xié)管班級記錄表一個:線上家長值班反饋單(線上課期間使用)。
班主任管理班級記錄表三個:線上班主任工作記錄單,“十一”學生學習計劃表,線上小組討論效果問卷調(diào)查。
9月3日本學期第一次線上家長學生會議。主題:應(yīng)該怎樣進行高中階段乃至以后更高階的學習。
要點:
(1)怎樣理解“學習好”。
(2)為什么上課一聽就懂,一做就錯。
(3)高三一輪復(fù)習結(jié)束后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4)高考考場上答卷時真正起作用的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高考萬無一失。
(5)高中的六個學期,每個學期應(yīng)該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6)如何看待補習問題;怎樣進行時間的最大優(yōu)化利用。
9月22日第一次線上課的本學期第二次線上家長會。
要點:
(1)提出線上課要求,與家長達成共識。以實例說明:優(yōu)秀的孩子也需要關(guān)注和管理。
(2)成立線上討論小組,自愿組合為原則。
10月3日線下和線上學習了五周的時間后,針對學生學習不用腦、不用心,習慣依賴補習班等嚴重的等、靠現(xiàn)象,在微信群里以語音留言的方式與家長交流高一上學期應(yīng)該怎樣學習,與家長再次進行交流,轉(zhuǎn)變家長的學習觀和培育觀。提出在不遠的某一天可以扔下老師這個“拐杖”能自己獨立行走了,即知道怎樣進行思考了,能夠獨立思考了,才是真正的學習。而這個時間點普遍是在高一下學期不同的孩子不同時間陸續(xù)出現(xiàn)。到高二下學期學習成績應(yīng)該是穩(wěn)步提升階段,尖子生開始居高不下出現(xiàn)滿分的情況。語音時長總計:1077秒。語音留存在班級群里,學習經(jīng)常找不到方向感的學生和家長可以重復(fù)聽。
第一次月考成績分析家長會(線下)。
期中考試成績分析家長會(線上,邀請科任老師參加,并給以更專業(yè)的各學科學習方法指導(dǎo))。
班主任主持6次班會。
(1)學法指導(dǎo)班會。
(2)統(tǒng)一集體思想班會。
要點:A.不做消極人,遠離消極人。提出觀點:班級所有的機會,包括文藝表演的機會,演講的機會等等,只給那些遵守班級規(guī)則的同學。(如今的學生與以往不同,幾乎每個學生都有一項體育愛好或音樂、繪畫、書法等方面的愛好,且他們喜歡表現(xiàn)自己)。
B.更換不能以身作則的班級干部及課代表。
C.具體指出A同學作業(yè)與B同學作業(yè)為雷同作業(yè)。
期中考試班會。
要點:A.成績分析與總結(jié)。
B.學法指導(dǎo)。
C.高中階段應(yīng)培養(yǎng)自己成為怎樣的人。
D.從現(xiàn)在起怎樣布局你的高考。
分別給男、女同學開班會。
怎樣與你的父母相處。
要點:A.現(xiàn)身說法。
B.代溝存在是事實,也是合理存在。
C.對父母的態(tài)度:不要對父母說或做將來可能讓自己后悔的話或事情。
D.父母也曾年輕過,回家看看父母年輕時的照片,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成長趣事,年輕時的奮斗經(jīng)歷。
也談“內(nèi)卷”。
要點:A.期末成績分析。
B.各類大學錄取名次。
C.從成績的下降中談同學們反對“內(nèi)卷”的結(jié)果。
D.班主任看“內(nèi)卷”:如今很多人談的所謂“內(nèi)卷”,是失敗的人、懶惰的人給自己尋找的理由;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從來不談“內(nèi)卷”。
E.是否還在班內(nèi)反對“內(nèi)卷”,你想走向何方,集體將走向何方,決定權(quán)在你們手里。
學生主持班會5次:
(1)9月28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班會(線上班會)。
(2)10月6日晚班級第一次大型文藝匯演班會(線上班會,時長:2h)。
(3)12月13日《成長是一種群居的孤獨》(線上班會,團支部書記主持。針對同學們提出來的線上課感到孤獨而召開的班會)。
(4)12月20日《青年人該有的學習態(tài)度與生活態(tài)度》(線上班會。由兩名學習優(yōu)秀的男同學選題并自愿擔任主持)。
(5)12月27日《怎樣和我們的父母相處》(線下班會,班長主持)。
筆者體會線上工作是一個聯(lián)合家長與學生“斗智”的過程。線上工作對筆者來說是一個突發(fā)事件。盡管先前也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線上教學,但那時筆者是科任老師。很辛苦,比線下工作累很多。但也是那段線上課,讓筆者找到了一種線上極好的方式,拉動了學生學科思維的深度與廣度的提升,學生深深喜愛上了筆者所授的學科。那段時間是筆者對自己的學科教學成果最滿意的一段時光。但這一學期,不但要進行學科線上教學,筆者對班級的設(shè)想都需要線上實現(xiàn)。鑒于先前的線上教學辛苦,加之剛剛高中入學才半個月就由線下轉(zhuǎn)入居家線上,這回筆者也做足了工作艱辛的心理準備。
成立線上學習小組。第一次線上課第三天開始每天安排一節(jié)線上小組討論課。在騰訊會議室進行,班主任在各小組間巡視。第二次線上課期間每周兩次小組討論課,第三次線上課期間隔周一次小組討論課。學生從了解他人的學習方式與思維方式,進行思維交流與碰撞,進行心理調(diào)試;到學會獨立作戰(zhàn),享受孤獨,在孤獨中成長。
日常的出席管理由值日班長組織各小組組長共同進行管理。
從第二次線上課開始實行值日班長制度。
值日班長職責:
(1)每天管理班級各時間點(早晨、中午、晚上,提前兩分鐘進行清點)出席人數(shù),記錄遲到、早退及請假情況。
(2)每節(jié)課提前2分鐘提醒同學們進入無限寶課堂,回到書桌前。并關(guān)注無限寶課堂在線情況,及時提醒沒進入課堂的同學。
(3)每天播放1~2首自己喜歡的音樂或歌曲,可以課間重復(fù)播放。
(4)每天晚上六點半(大晚自習開始時)發(fā)表三到五分鐘演講,調(diào)動班級情緒,幫助全班同學進行積極的心理建設(shè)。(可以是鼓舞士氣,鼓舞自己的,也可以是能讓同學們開懷大笑的,也可以是心靈雞湯等)。
(5)晚上放學前提醒下一天值日班長(按照學號順序)。
(6)做好全天班務(wù)日志記錄,并拍照發(fā)給班主任。值日班長在當日對班級負有全責。
每天的演講是筆者和同學們最期待的時刻。原本計劃三到五分鐘的演講,后來慢慢就發(fā)展到了十分鐘。原計劃可以是搞笑的,也可以是鼓舞士氣的,什么形式都可以。但同學們一開始談的都是正能量的,如何做到自律,怎樣做到專注,如何進行獨立作業(yè),怎樣面對困倦的問題,怎樣面對作業(yè)多的問題,怎樣合理安排時間,自己是怎樣處理孤獨的……
第三次線上課期間,同學們開啟了深層次的自我教育與討論,開始以議論文的方式發(fā)表演講了,有論點、有論據(jù)。這真是好現(xiàn)象!但從12月15號開始,班級開始了對“內(nèi)卷”問題的討論。觀點逐漸趨向于反對班內(nèi)“內(nèi)卷”。這其中不乏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筆者靜觀其變,允許爭論,允許碰撞?!爱斈銈兣隽艘槐亲踊抑?,就會知道這個反對內(nèi)卷的結(jié)果是什么,內(nèi)卷都是哪些人提出來的,到底這個內(nèi)卷是怎么一回事兒了”筆者心里這樣想。但這個話題因進入線下課而擱淺。而線下課后筆者隱約感覺反對內(nèi)卷現(xiàn)象在抬頭。筆者需要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時機也很快到來了: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班內(nèi)八名尖子生的學年排名整體下降,但仍然在班級前列,其他同學的學年名次基本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同學們學習的榜樣成績下降了,而最先提出反對“內(nèi)卷”的恰恰是從其中的兩名同學開始的。筆者抓住這個機會,于是就有了班主任組織的上面敘述的第六次班會:也談“內(nèi)卷”。
班級從第二次線上課起由家長發(fā)起了每日健身打卡活動,調(diào)動同學們每天到戶外進行鍛煉身體。打卡的形式是錄視頻或者是拍照片,由家長來負責。取得家長的認同與高度配合。
線上課有一些孩子逆反心理,不聽指揮,與家長關(guān)系緊張。筆者告訴家長們,解決這些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依靠集體的力量。家長的所有合理要求均以集體和學校的名義提出。盡可能減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筆者告訴家長們,恒心與耐心最重要,學生一個人在家不能和其他人交流本身就會焦慮,那我們就一遍一遍的提醒。后來家長都摸到門道了,全體家長輪流值班,越來越負責任,有問題第一時間在群里通報。有的學生問題始終不解決不糾正,家長就在群里一遍遍的通報,相關(guān)家長就一次次提醒自己的孩子。到第三次線上課的時候,筆者已經(jīng)能感覺到很多同學在鏡頭前的思維狀態(tài)了。有位家長在值班記錄表上寫到:從上次值班到再次值班,班級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筆者的臺前工作只有三次,而這三次基本上都是對學生強調(diào)一件事情:
班級搭建好了平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但最后集體是否能成為你心目中想要的樣子,是班級里所有同學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每一個人的每一次出境都是對其他人的激勵和鼓舞。
筆者的線上工作更多的是在幕后。在騰訊會議室里觀察了一段時間后,筆者忽然間意識到一個問題:彼此大家不接觸,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知道別人學得怎么樣,學到什么程度,擔心被落下,就只能使勁兒的努力學習。于是在全體同學面前筆者只提整體要求,只表揚不批評。這帶來一個很好的效應(yīng):同學們都希望能跟住集體的步伐。線上課期間,雖然一直在騰訊會議室里,但筆者很少發(fā)出聲音。更多的是單獨對學生進行心理調(diào)試,或與家長單獨溝通,分析孩子的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其中不乏“斗智”的成份。
高中的第一個學期,工作目標基本達到。第二個學期是全面提升和拓展的一學期,下回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