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榮昌
習作教學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素養(yǎng)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而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學科的具體化。那么,如何讓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習作教學實踐中落地呢?筆者作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本真課堂實踐研究”的主持人,組織全學科展開課堂實踐研究,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尋找習作教學的落腳點。本文的習作教學實踐研究,以追求“本真”為價值取向,致力于從課程、教學和評價這三個層面,解決小學習作教學“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評”的問題,用“真”“小”“實”力克小學生習作“假”“大”“空”的頑疾。
一、真實表達,整合本真習作課程的內容序列
在習作教學時,教師可結合小學統(tǒng)編教材選文的表達特點,以單元整體意識來觀照教材,把教材各類教學資源有效整合,形成習作序列,挖掘教材中的訓練點,解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教什么”的問題。本真習作教學強調的是直接面向文本、面向習作本身,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入手,鼓勵學生積極思維、自由參與、大膽表達,注重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
1. 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習作話題。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習作話題,能讓學生有感而發(fā)。例如,在學生觀看了2021年的《開學第一課后》,結合該課有關“00后”奧運健兒拼搏精神的內容,學校在校門口擺放了許多奧運冠軍的卡通人偶,學生紛紛與之合影。于是,在以“觀看奧運會的心得”為主題的習作課前,筆者從奧運冠軍的訓練故事入手,談自己對奧運冠軍成長經歷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交流的興趣也點燃了,紛紛討論起自己假期觀看奧運會的心得?!澳阕钕牒湍膫€奧運冠軍合影?”“你知道她說過什么?她是怎么訓練的?”“你知道奧運冠軍背后的故事嗎?”……幾個問題拋出,那一次的習作,學生用20分鐘交流,用20分鐘寫作,交上來的習作都言之有物,這就是真情實感的表達。
2. 激活學生的語言經驗。語文學習的本質就是母語學習。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激活學生的語言經驗,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審美教育。在一堂“網絡流行語,聽聽古人怎么說”的習作熱身課上,筆者現場接受了學生的挑戰(zhàn):學生說網絡流行語,筆者以古人的表達回應。
現代人說:“你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古人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p>
現代人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p>
古人說:“天高地闊,欲往觀之?!?/p>
在一應一答中,現代人的直白幽默、古人的委婉風趣,深深地烙印在了學生的心中,留下了文化審美的印記。之后,學生又找到了更多的古今對比表達,還就其中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兩句話寫了讀后感。這樣,在語言、思維、文化、審美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了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
二、小處著手,形成本真習作教學的課型模式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歸納,優(yōu)化教學方式,解決“怎么教”的問題。
1. 讀寫結合習作指導課。教材的學習價值之一是其中的詞句運用和表達方式。作文的第一要素就是語言。在習作環(huán)節(jié)提供支架,幫助學生表達。筆者曾經以“園博園的研學活動”為主題,在三個班進行同課異構,嘗試用三種不同的習作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習作。第一個班級重點引導學生討論園博園的研學內容,指導學生可以寫什么;第二個班級側重教寫景的方法;第三個班級則和學生一起回看去園博園研學的視頻和照片,并一起回憶學過的課文中的那些描寫景色的語句,學生讀寫結合,主動運用學過的表達方式。通過數據統(tǒng)計和樣本分析,表明第三個班級讀寫結合的指導效果是最好的。
2. 思維創(chuàng)意習作指導課。要解決封閉、單一的傳統(tǒng)習作教學流程與學生個性發(fā)展脫節(jié)問題,積極倡導“以語言運用為本,求表情達意之真”的本真習作,作文訓練中的思維創(chuàng)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思維導圖圍繞一個中心詞構建框架,開枝散葉,讓作文素材更豐富、結構更有序、邏輯更嚴謹。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故事創(chuàng)意中提升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在原有框架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細節(jié)、新的沖突,讓故事更有新意、更有深度。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運用導演思維,思考如何用最恰當的對話、動作和表情來塑造人物,如何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神似”,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三、扎實評價,構建本真習作教學的評價標準
教師可以從素材、技巧、角度、訓練點等層面,以習作講評為切入點,切實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評價的信度和效度,解決“怎么評”的問題。
1. 搭建多彩展示平臺。教師可以搭建多種多樣的習作展示平臺,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例如,學生寫完《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后,筆者讓學生把作文都張貼到班級的展示欄上,接受大家的點評。之后,筆者又將全班學生的習作裝訂成冊,并且在每篇習作后面都留了一頁空白,讓學生在上面互相點評和寫建議;學生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習作上增補或刪改。學生把這本習作集當作了留言簿,紛紛表達了“強國有我,我是接班人”的心聲。這樣的習作評價,跨越了時空,鮮活了生命。后來,筆者還和學生在班級微信群里繼續(xù)習作交流。好的習作,筆者推薦給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后,還被制作成音頻播放。習作有了多彩的展示平臺,學生越寫越有勁。
2. 豐富評價修改方式。筆者還利用各種刊物的征稿啟事,發(fā)動學生寫稿、投稿,并成立班級編輯部,讓學生從編輯的視角,對習作進行點評。例如,在家風家訓的征文中,有學生寫道:“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或許爺爺也是這么認為的吧!家里最近在建新房子,爺爺每天都是天剛蒙蒙亮就起床干活了,鏟土、搬磚、整理、打掃……建房子的一大堆雜活對于爺爺來說,都不在話下。聽爸爸說,爺爺還在經營家具店生意的時候,每天都是最早去家具店,最晚回家的人。有樣學樣,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我耳濡目染也學到了很多。”班級的小編輯是這樣點評的:“家風好,家訓正,家風家訓伴成長。看似樸實無華的家風家訓,卻意味深長。娓娓道來的生活故事,貴在真實,揭示了榜樣的力量。主旨鮮明,令人欣喜。當然,如果能夠再注意豐富表達方式,從生活中再尋找更獨到的視角,人物動作、語言、心理的刻畫能夠更細膩一些,文章就會更打動人心,也更能引起共鳴?!?/p>
又如,學生對一篇“給媽媽做飯”的習作,也給出了不少建議:“等待的細節(jié)描寫如果加上‘六點,六點半,七點,媽媽終于回家了,我趕緊跑出去迎接’這句話,會不會更有現場感?”“注意段落的編排,內容要有詳有略?!毙∽髡咭蔡撔慕邮芤庖姡瑤锥刃薷?。
實踐研究證明:教師的習作教學難度降低,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教師的主導控制減弱,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教師的習作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提升。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馬巷中心小學)
306750058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