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鋒
大語文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品讀文本之美的基礎上,融入生活的感悟和個性化的理解與創(chuàng)新,在以學引思中推進學生學思結合、讀寫結合,在手腦并用中融合生活教育的理念,將學生的閱讀融入大自然和優(yōu)秀文化的大世界中去,讓學生在展個性、尚自然的閱讀中,品讀文本精華,累積文化底蘊。
一、以“境”引學,激發(fā)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實現小學語文高效閱讀,就必須從主體上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閱讀、積極閱讀和快樂閱讀,讓學生成為閱讀中的發(fā)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為此,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自然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 情境設置,激發(fā)閱讀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教師要嚴格挑選閱讀的書籍和雜志,為學生創(chuàng)建好一個書籍的海洋。因此,在高效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精心挑選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和雜志,然后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讓學生在初步明確閱讀主題后,在情境的渲染和熏陶下,走進書籍的海洋,去快樂閱讀。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情境設置主要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借助多媒體設置情境。教師可以播放在電腦技術合成下復原的圓明園畫面,引導學生初讀文本。學生結合文本和所播放的畫面,說出自己的閱讀感悟。學生不僅表達了對圓明園園林藝術、建筑藝術的贊嘆,更表達了對圓明園毀滅的惋惜之情。第二步,抓住主旨走出情境。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把火燒毀了“園林藝術的瑰寶”,燒毀了“建筑藝術的精華”,燒毀了“耗資5億3千萬兩白銀的萬園之園”,但是這把火燒不毀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燒不毀中華兒女對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更燒不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2. 問題設置,感受閱讀趣味。
要實現高效閱讀教學,就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認知的感悟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小島》一文的閱讀教學中,先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話,并思考:3個“少”和“一群”在對比中傳遞出了怎樣的信息?然后引導學生在初讀文本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第一自然段對比手法的運用,直接展示了這個小島環(huán)境的艱辛和士兵們生活的艱苦,也為下文沒有蔬菜吃做好了鋪墊。之后,學生按照質疑、解疑的思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快樂。
二、以學引思,品讀文本之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高效閱讀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教師要在以學引思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品讀文本中的語言美、情感美、結構美和韻律美等,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思考文本在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中的精妙之處。
例如,在教學《白鷺》一文時,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高效閱讀。一是自主思考,在思考中沉淀個人感悟。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從文本的語言、結構、情感表達等方面,深入剖析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藝術特色,尤其是在對語言的揣摩和品析中,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有效地將這些優(yōu)美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去。二是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提煉精華。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分享閱讀所得,進一步提煉文本中的精華。三是師生互動,促進深度理解。在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積極思考,而且還要作為參與者與學生交流互動,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整合知識,從而讓學生既全面又有深度地理解文本,為讀寫結合下的學以致用打下基礎。
三、以思促寫,促進讀寫結合協調發(fā)展
崔巒老師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與教師在文本對話、思維碰撞和情感交流中開展互動學習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不斷自我建構、學會閱讀和促進表達的過程,是學生在閱讀中從生疑、質疑到解疑的過程。為此,在小學高效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思考與寫作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科學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寫作中創(chuàng)新,推進讀寫結合的協調發(fā)展。
1. 讀中有思,提升學習能力。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在合作對話中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對外部信息的選擇性加工和整理中獲得知識的意義,進而將學習內容整合為活的、有用的知識。為此,在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思辨性閱讀中提升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珍珠鳥》一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課文是如何表現“信賴”這一主題的。課文以“珍珠鳥”為題,從幾個生活小片段入手,將珍珠鳥對“我”由害怕到警惕再到信賴的情感變化過程自然呈現。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文本的寫作思路,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生活的方法,以及藝術構思的手法和情感表達的技巧,尤其是文末畫龍點睛之筆,以簡單的一句話點明中心,韻味無窮。
2. 思中有寫,提升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寫作,在讀寫結合中提升表達能力。
例如,以“珍珠鳥”為題,請學生借鑒《白鷺》的寫作手法,融入“信賴”的情感,描繪一幅人鳥和諧共生圖。要求學生學習《白鷺》一文言簡意賅的表達技巧,將珍珠鳥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而且還要注意“信賴”情感的表達要通過情境的描繪自然流露出來。這個學以致用的過程,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考查學生謀篇布局能力的過程。通過仿寫練習,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實現了同步化、系統(tǒng)化和整合化。
3. 寫中有悟,提升生活感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指出,要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生物園中去獲得豐富的收獲,讓學生在大自然和大社會中去學習。為此,在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寫中悟,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感悟力;要讓學生認識到生活是一切作品的源泉,在寫作中要結合生活、反映生活、感悟生活,在習作中要彰顯生動、自然的生活氣息。
例如,在《落花生》一文的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體會文本深意:學習落花生的精神,做一個有真才實學、對祖國和人民有用的人。在指導學生仿寫練習時,要求學生融入生活體驗和生活感悟,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中表達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和理解。
總之,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要根植于文本學習,在提煉文本精華的過程中,推進學生閱讀的深入化、延展化、全面化和系統(tǒng)化;要引導學生品析和借鑒文本在藝術構思、語言運用和情感表達等方面的技巧,推進讀寫結合的有效開展,讓學生讀出實效,寫出風格。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城縣朋口中心小學)
340150058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