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彥宇
人生如棋,世事亦如棋。贏棋的方式眾多。習于本手,造炬成陽,這是正規(guī)之解;勇于妙手,無畏熱血,這是冒險之解。誠然,人生需要冒險,沒有妙手創(chuàng)造,不見驚艷一剎那。但是,一味追求妙手而忽略本手的微芒,終究只能下出沖動的俗手,如伊卡洛斯用蠟制作的翼,只會在陽光下融化,最終讓他葬身汪洋大海。
本手如微芒,不辭本手,妙手自現(xiàn),造炬成陽。
本手是妙手的基礎,只有掌握好本手,擁有扎實的基礎,才有妙手的精彩。當王希孟大筆一揮,畫出空前絕后的《千里江山圖》時,人們驚嘆于色彩的濃艷,驚嘆于少年的毫邁,驚嘆于原料的貴重,卻往往忽略了這些濃厚色彩背后的筆墨痕跡,線稿打底,皴法點綴,三“遠”并行,是他扎實的基本功撐起了少年的傲氣。其實,沒有妙手的燦爛,單是扎實的本手同樣也讓人感概?!陡淮荷骄訄D》同樣屬于“中國十大名畫”,它沒有那些“炫技”,而是一筆一劃的水墨,雖是本手,卻蘊含著生命的感悟。由此可知,本手雖微,卻能撐起妙手,匯成千里江山。
本手與妙手并非一定要有高低之分,人們應根據(jù)不同的形勢選擇不同的策略。在天下初定,社會秩序還在逐步恢復時,漢文帝與民休息,提倡節(jié)約,以漸進的方式逐步限制群臣權力,這些“本手”無一項讓后人稱奇,但是文景之治卻由他開啟。到國家昌盛、社會穩(wěn)定之時,漢武帝堅定勇敢地下出一手手“妙手”,從推恩令到鹽鐵官營再到開拓疆域,一時間,漢代風光無限。但設想,假如這些措施是實行在漢文帝的那個時代,勢必會重新引起一番爭亂,如果在漢武帝的時代卻毫不作為,藩鎮(zhèn)割據(jù)這一危機也難以解決。同樣,《千里江山圖》色彩的濃厚方顯出18歲少年的傲氣,《富春山居圖》的簡樸方成年老的平靜。由此可知,本手和妙手的運用應審時度勢,不應以偏而斷。
路上花漸開,青年正當時。如何在人生大棋中下好本手,以本手之微光匯成功之陽,無疑是我們的必修課。我們應以勤奮的練習讓自身功夫扎實,以穩(wěn)重的心態(tài)觀察風云變幻的局勢,以一次次看似微小的本手化解危難,穩(wěn)步取勝。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的背后,是冷靜看待局勢的考量;神舟十四號發(fā)射成功的背后,是無數(shù)科研人員一步一個腳印,團結合作匯聚起的力量。吾輩青年也應勤作學習者,打好知識基石,無數(shù)日夜看似枯燥的學習終會讓我們扶搖直上九萬里。
我想,伊卡洛斯如果老老實實地以羽毛為材,以堅硬的木頭為基,那么,當陽光灑向羽翼,他將飛得多恣意。
評點:黃傳福
結構分明,論述有力:整篇文章可以議論文的“總—分—總”的結構來進行全文布局,主線明確,脈絡清晰。開篇緊扣觀點“本手如微芒”“妙手自現(xiàn)”,接著闡述“本手是妙手的基礎”“妙手和本手”并無高低之分,再以“以本手之微光匯成功之陽”來扣住主題,總結觀點,論述相當有力。
觀點鮮明,層次遞進:從第三段到第五段,分不同的層次,先寫“本手”是“妙手”的基礎,確立二者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接著寫“本手”和“妙手”的內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再寫“本手”的“微芒”足以匯聚成“妙手”的“成功之陽”,內容逐層遞進,深入淺出地論證了主要觀點。
上下連貫,銜接自然:開頭以比喻句入手,借著繪畫的技法感悟、人生的生命體驗、戰(zhàn)場的精巧策略等,順利將上下文的觀點銜接起來,同時推動了下一步內容的深入闡述,前后內容銜接自然,相得益彰。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