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娜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消化內科,遼寧 沈陽 110001)
隨著生活條件以及飲食結構變化,功能性便秘發(fā)病率逐年增高,本病是以糞便干硬、排便困難以及排便次數(shù)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病時間延長能誘發(fā)患者食欲減退、口臭等體內中毒反應,還有發(fā)生腦出血以及心肌梗死的風險。目前調節(jié)腸道菌群是本病最常見的治療方案,但應用容易出現(xiàn)腸道刺激,遠期療效差[1],我們采取中醫(yī)療法進行治療,探究四磨湯對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腸道菌群、消化功能及不良反應的影響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收治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76 例,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38 例,男18 例,女20 例;年齡60~89 歲,平均年齡(68.24±7.14)歲。對照組38 例,男17 例,女21 例;年齡62~90 歲,平均年齡(68.30±7.09)歲。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2013 年,武漢)》[2]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參考《慢性便秘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3]中辨證標準;年齡≥60 歲,所有入選者在進行試驗前未服用相關藥物或停藥時間超過3 個月;入選者均自愿參與本實驗,由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合并炎癥腸病、直腸脫垂、結腸息肉等其他腸道器質性病變者所致的便秘癥狀;存在嚴重精神異常者,合并腦腫瘤、多發(fā)性硬化癥以及腦卒中等嚴重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有消化道手術病史者。
1.4 治療方法 入選者進行合理的膳食管理、運動康復指導、改善排便習慣等調整生活方法,對照組予以琥珀酸普蘆卡必利片(生產批號:20180617,意大利JanssenCilagS.p.A 公司)2 mg,日1 次,麻仁膠囊(生產批號:20180511,湖南樂邦制藥有限公司)2 粒,日2次。試驗組聯(lián)用四磨湯加味,處方:木香20 g,枳殼l0 g,檳榔l0 g,烏藥l0 g,黨參l0 g,天花粉l0 g,隨癥加減。其中燒心、泛酸加用海螵蛸20 g,煅瓦楞子20 g;噯氣加用赭石20 g,竹茹10 g,法半夏10 g,丁香10 g;胸骨后疼痛者加川楝子12 g,延胡索12 g,香附12 g,當歸12 g,白芍20 g,甘草6 g;腹瀉者聯(lián)用黃芪20 g,茯苓20 g,肉豆蔻6 g。上述藥物水煎煮取汁200 mL,日1 劑,100 mL 日2 次口服,2 組治療時間均為1 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療效 療效標準參考《慢性便秘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3]療效評定,痊愈:排便正常,間隔時間小于24 h,排便不費力且質地正常;顯效:癥狀改善,間隔時間為24~36 h,不存在排便不盡感,便意微弱,排便速度為5~10 min;有效:癥狀好轉,間隔時間超過36~72 h,可能存在輕微排便不盡感,排便速度5~10 min;無效:便秘癥狀不存在好轉,未滿足上述指標,需用手扣排便??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2 腸道菌群檢測 治療前后留取新鮮糞便樣本1 g,依次應用稀釋、滴種、培養(yǎng)、分離以及鑒定方法后對糞便內需氧菌(酵母菌、腸桿菌)以及厭氧菌(雙歧桿菌、乳桿菌)數(shù)量進行檢測。
1.5.3 胃腸功能指標 治療前后采取X 線透視系統(tǒng),應用不透X 射線標志物法檢測胃內殘余鋇條數(shù)量,并對相關指標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如下:全胃腸排出率=(20-餐后72 h 腸內殘余鋇條數(shù)量)/20×100%,胃排空率=(20-餐后6 h 胃內殘余鋇條數(shù)量)/20×100%。并于治療前后采取靜脈血3~5 mL,離心后分離上清液,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對胃泌素、胃動素水平進行檢測。
1.5.4 不良反應 對比存在的頭暈、倦怠、口干以及惡心等藥物不良反應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應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予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總有效率65.79%(25/38)相比,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較高為94.74%(36/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 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2 組患者腸道菌群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試驗組酵母菌、腸桿菌數(shù)量較低,厭氧菌乳桿菌及雙歧桿菌數(shù)量較高(P <0.05)。見表2。
表2 2 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腸道菌群對比(,logN·g-1)
表2 2 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腸道菌群對比(,logN·g-1)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 組患者胃腸消化功能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治療后全胃腸排出率及胃排空率較高,胃泌素及胃動素較低(P <0.05)。見表3。
表3 2 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腸消化功能對比()
表3 2 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腸消化功能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安全性評價 試驗組出現(xiàn)1 例眩暈,1 例倦怠,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6%(2/38);對照組出現(xiàn)1 例眩暈,1 例口干,1 例乏力,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89%(3/38),2 組不良反應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功能性便秘不僅與結直腸運動失常、飲食等因素有關,還涉及機體內炎癥反應、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環(huán)境因素,臨床治療一般采用普蘆卡必利,一種具有改善腸道動力以及重建腸道功能的5-HT 受體激動劑,有促進胃腸道功能的作用。研究顯示,潤腸通便中藥湯劑輔助治療能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由于西藥帶來的胃腸道刺激作用[4]。中醫(yī)學認為本病隸屬于“便秘”“大便難”等范疇,而老年患者多由于腎陽虧虛,脾失溫煦,腸道運轉無力,致使燥熱內結,津液生成障礙,大便秘結。因此其主要病機為腎脾虛弱、津液枯燥,中藥的選擇應遵循溫陽瀉濁的治療原則。四磨湯出自《濟生方》,方中木香具有理中行氣、健胃消食、止痛的功效;枳殼能夠行滯消脹、理氣寬中,與木香聯(lián)用善于除脹和胃、行氣寬中;烏藥能夠理氣寬中、散寒止痛;檳榔可以行氣導滯、行水消腫;天花粉能夠清熱生津、消腫排膿;黨參具有補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的功效。上述藥物共奏健脾消脹、行氣降逆、消食止痛的功效。藥理學研究證實,木香內的主要成分能促進胃腸平滑肌蠕動,增加大腸的收縮力,緩解腹脹;檳榔中的有效成分能夠使M 受體興奮,增強胃腸平滑肌張力,同時還能誘發(fā)腺體分泌水平提高,增加食欲[6];烏藥善于促進體內血液循環(huán),對胃腸平滑肌存在雙向調節(jié)作用;枳殼在提高小腸平滑肌緊張度以及收縮功能中具有顯著作用。我們研究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較高,證實經四磨湯治療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療效顯著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調節(jié)腸道內菌群平衡具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我們進一步對腸道菌群情況進行研究,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酵母菌、腸桿菌數(shù)量、胃泌素及胃動素較低,厭氧菌乳桿菌、雙歧桿菌數(shù)量、全胃腸排出率及胃排空率較高,證實四磨湯能夠有助于調節(jié)菌落平衡,使其維持常態(tài),進而改善排便功能。